南·马特尔遗迹修造之谜观点之一:环绕波纳佩岛的南·马特尔遗迹是萨乌鲁鲁王朝作为要塞建造的人工遗迹。结果表明,南·马特尔遗迹是在距今800年前,即公元1200年左右建造的。伯格总督对南·马特尔遗迹特别感兴趣,尤其对埋葬着一个叫伊索克莱酋长的坟墓充满了好奇。直到今天,南·马特尔遗迹的神秘的面纱还在等待着人们去进一步揭开。......
2024-09-16
1786年,索修尔的赏金终于为勃朗峰招来了两位真正的挑战者,他们是密舍尔·加布利耶·巴卡罗和加库·巴尔马特。这一次挑战,为以后200多年的登山运动提供了第一个成功的先例。
密舍尔·加布利耶·巴卡罗是名法国医生,巴卡罗深情地将勃朗峰称为“我的山”,他相信已经有了几千年文明史的人类,一定能有战胜勃朗峰的伟大力量,他发誓一定要登上勃朗峰顶。尽管在攀登中已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的信心从未因失败而动摇过。
巴卡罗攀登勃朗峰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索修尔的奖金,他看得最重的是国家的荣誉和自己的事业。他认为第一个征服勃朗峰的人应该是他——法国人巴卡罗。
巴卡罗毅然揭下索修尔的告示,于1786年8月6日向“我的山”进发。与巴卡罗同行的,是一位在阿尔卑斯山区采掘水晶石的年轻匠人,他的名字叫加库·巴尔马特。巴尔马特热情、开朗,尽管有爱吹牛的毛病,但谈吐仍不乏幽默、诙谐。更为重要的是,他体格健壮得像头公牛,动作灵活得如同猴子一般。巴尔马特还是个不畏艰难喜欢冒险的人,在勃朗峰斜面的这一带,他的登山技术堪称一流。这一次,巴尔马特因索修尔所出的重赏的刺激,自愿为巴卡罗充当向导。巴尔马特的加入使巴卡罗高兴万分,他觉得自己因此增加了几分成功的把握。
巴卡罗与巴尔马特离开营地踏上了艰难旅程。穿过树林与灌木丛,他们看到了山腰处那些大大小小的裸露的岩石。此处虽然不能让他俩觉得如履平地,但也并不能使他们感到有多么困难。黄昏时分,他们到达蒙他纽·多·拉·寇多长岩棱的顶上。他们明白,再往上去,就会尝到勃朗峰的厉害了,因为过了长长的山脊,就将进入有无数吃人裂缝的冰原。
第二天清晨,巴卡罗与巴尔马特匆匆整理行装之后,立即开始新的攀登。沿途的冰原寒气逼人。他们用登山杖敲打着前面的冰层,等到确定了没有暗沟时才小心地跨过脚去。纵然如此,他们还是常常跌倒,有时还差点落进冰窟窿里去。巴卡罗与巴尔马特经常被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大裂缝挡住了去路,以前那些为赏钱而来的人们,有许多就是在这里知难而退的。然而,巴卡罗和巴尔马特早已作了准备。他们将两根登山杖横架在大裂缝上,搭成一座“桥”。然后,一人先用劲抓住这座“桥”,另一人卧在“桥”上慢慢地爬过去。
“长高”的勃朗峰
根据2007年9月15日和16日的测量数据,发现勃朗峰的最新高度变为海拔4810,90米,长高了将近4米。这是由于在夏天,频繁的西风从大西洋上空带来大量降水,形成黏稠的雪附着在勃朗峰高山冰层上。而在冬天,阿尔卑斯山地区的降水则有所减少,冰层的高度降低,因此,在夏天,勃朗峰会“长高”。
冰原冷得刺骨,他们的双手早被冻麻木了。冰原滑得胜过玻璃,要固定“桥”实在不容易,而“桥”下面则是深不见底的坑洞。巴卡罗和巴尔马特尽管具有超人的胆量,但卧在这样时时晃动的“桥”上,仍不免有些战战兢兢。他们明白,如果稍有闪失,或者正巧刮来一阵大风,他们就有可能葬身于无底的深渊。然而,巨大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使他们克服胆怯,让他们刚刚脱了险又立即去冒第二次险。他们一次次爬行在这样的“桥”上,居然穿越了冰原。
▲险峻的勃朗峰
有关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的文章
南·马特尔遗迹修造之谜观点之一:环绕波纳佩岛的南·马特尔遗迹是萨乌鲁鲁王朝作为要塞建造的人工遗迹。结果表明,南·马特尔遗迹是在距今800年前,即公元1200年左右建造的。伯格总督对南·马特尔遗迹特别感兴趣,尤其对埋葬着一个叫伊索克莱酋长的坟墓充满了好奇。直到今天,南·马特尔遗迹的神秘的面纱还在等待着人们去进一步揭开。......
2024-09-16
勃朗峰雄踞于群山之上,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最厉害的恐怕还要数断崖的那一刻,大块的如一面极高极大墙壁的冰雪四散崩裂,似乎要震倒整座山峰,用险恶来形容勃朗峰毫不为过。瑞士人索修尔对阿尔卑斯山、对勃朗峰情有独钟。▲云山雾绕的勃朗峰1760年5月,索修尔在夏摩尼村口贴了一张告示:“谁要是能登上勃朗峰,或找到登顶的道路,将以重金奖赏。”......
2023-07-23
特德找我看病时是30岁,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特德告诉我,他的心理问题开始于18岁。特德原本在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就读,而且成绩优异。特德认为,他的心理问题应该与性爱有关,因为他的问题好像都源于恋爱的失败。治疗进行到第六个月,特德厚厚的心灵盔甲,才出现了小小的裂缝。当时,我和特德正在讨论他缺少激情,对一切都没有兴趣的问题。......
2024-01-25
羊脂球一连好几天,溃退中的残军穿城而过。他们全身都佩挂着武器,穿着镶嵌金线的法兰绒军服,讲话时声音洪亮,经常讨论作战计划,并断言垂危的法国全是靠了他们这些自命不凡的人的肩膀才得以支撑到今天。据说普鲁士军队快要进鲁昂了。这三支队伍的先头部队恰好同时来到市政府广场会合。有的军官也颇有教养,出于礼貌,还对法国表示同情,说自己参加这场战争是身不由己,内心是十分厌恶的。战胜者索取钱财,并贪得无厌。......
2023-07-17
金日,字翁叔,他本不姓金,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金日不仅被历代文人墨客争先传颂着,更在武威人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武威人民出于对金日的崇拜,将金日进一步美化神化,尊崇他为“马王爷”或“马神”。武威的俗话“马王爷长着三只眼”,以及旧时在武威城修筑的马神庙,都反映了武威人民对金日的怀念和敬仰。......
2023-08-07
说起这对守门的骏马,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个叫福寿娘的老太婆听得实在不耐烦,来不及穿衣服,便从门边拿起一把破扫帚追了出来,边追赶边咒骂:“你这些天收的孽畜,胡奔个啥?自己不睡觉,难道也不让我们安心休息!”顾名思义,庙门马,看守庙门而已,有职无权,行动极不自由,所以它们恨死了多管闲事的福寿娘,经常变着法子骂她、咒她,诋毁她的声誉。......
2023-12-07
▲梅里雪山1990年10月28日,突击队的17名勇士接近了卡格博峰的顶峰,他们准备再接再厉,进行最后的攀登。中日联合登山队突击队17勇士全部遇难了,但是,他们的行为为后来者带来了巨大的借鉴意义和精神鼓舞,在这种无畏的精神鼓舞之下,相信,总有一日,梅里雪山会被人类踩在脚下。......
2023-07-23
西京洛阳的东市场上,一个白发苍苍六十开外的老兵,懒洋洋地牵着一匹棕黄毛色的马。他从东穿到西,来回地走着。“卖马!卖马!”老兵嘶哑地喊道,那匹马也很驯顺地跟在老兵背后,踏着沉重的步子。“这匹马不错,就是老了些。”一个老头迎着老兵说。“不老。它的牙齿还蛮全的今嘛!”老兵见有主顾,就拉开马的上下颌说。“那要多少缗钱?”......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