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极航空探险:挑战冰雪,尝试空中路线

北极航空探险:挑战冰雪,尝试空中路线

【摘要】:为此,西方各国就不断地派出探险队前往北极,但都被冰雪阻挡或围困。从以往各探险队失败的教训中,安德莱认为去北极用船或车都不合适,那么能不能从空中去呢?他决定从空中乘气球飞往北极。出航前,不少人劝安德莱打消乘气球去北极的念头,还有人直言不讳地说,他们这次探险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是能否到达北极点,而是能否活着回来。

安德莱于1854年生于瑞典的格拉那。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对航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又认真学习了气球飞行的知识。回国后,他在皇家专利局工作,很快就被提升为工程师。不过,安德莱却认为,专利局的工作不过是为了生计,并非他的事业,他的事业是去北极探险。北极,这个荒凉神秘的地方,与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生物学、天文学的许多问题紧密相连。可当时人们对北极了解甚少,甚至还不清楚它到底是陆地还是海洋。

在20世纪,西方列强都希望北极是海洋,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找到一条连接太平洋大西洋的航线,从而大大缩短绕经好望角的航线。为此,西方各国就不断地派出探险队前往北极,但都被冰雪阻挡或围困。1893年,挪威探险家南森率领探险队乘坐“前进”号考察船,在北极圈内飘流了三年多,结果没有到达北极点。北极的奥秘深深地吸引了安德莱,他立志要成为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个人。

从以往各探险队失败的教训中,安德莱认为去北极用船或车都不合适,那么能不能从空中去呢?他决定从空中乘气球飞往北极。

为了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精密计划,安德莱从法国买了一只小型气球,单人试飞了九次。试飞中他发现,单独一个人去北极是不现实的,至少得2人,最好是3人。于是,他邀请好友斯特林伯克一同前往。斯特林伯克是个物理学家,也是个摄影爱好者,他欣然接受了安德莱的邀请。

现在最急需的是经费。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了解到安德莱的想法后,慷慨解囊,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也赐给他1660英磅,安德莱很快就有了足够的资金。

他专程到巴黎定做了一只直径为20.5米的气球,气囊采用最好的中国丝织品制成,涂上橡胶,以防雪和雾的袭击。1896年6月7日,安德菜和斯特林伯克带着气球和一切必用品,乘船从瑞典哥德堡出发,前往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西北的一个名叫丹尼斯的小岛,然后从那里起飞前往北极。不料到了丹尼斯岛后,风向一直不顺。而等到风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一带已是雪花飞舞的冬天,无法前往北极了。安德莱只好把充了气的气球留在丹尼斯岛,自己回到瑞典,等到来年春再起飞。

第二年5月18日,安德莱和斯特林伯克再次出发到丹尼斯岛。这次他们增加了一个旅伴:富林格。他是个工程师,也是个气球迷。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也派了一艘军用破冰船“斯文恩诺特”号把他们送到丹尼斯岛。出航前,不少人劝安德莱打消乘气球去北极的念头,还有人直言不讳地说,他们这次探险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是能否到达北极点,而是能否活着回来。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安德莱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到了丹尼斯岛后,气候和风向还是一直不利于飞行。直到7月11日,安德莱才作出起飞的决定,他们与“斯文恩诺特”号上的水手一一告别,安德莱从拥抱中挣脱出来,转身问他的两个同伴:“准备好了吗?”他的同伴坚定地点点头,三人就一同走向气球的吊篮,把砂袋扔出,然后割断缆绳,气球猛地动了一下,很快升向空中。就这样,他们的北极探险开始了。

他们飞行的第二天,气球就出了故障。为了使气球保持在500~660英尺的高度上飞行,他们在吊篮下面系了一根长长的绳索,以测量气球距地面的高度。谁知这根绳索没有系牢。从中间断开了。气球由于失去了一定的重量,就越升越高,他们无法知道气球的高度。前方是一片茫茫大雾,天气越来越冷,气球上的每件东西都是湿漉漉的,水珠很快就结成了冰。

7月14日,在他们飞行了65个小时之后,由于气球内氢气温度降低,气球飞得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飞行是不可能了,安德莱就打开气球的阀门,让气球慢慢地降落到一片空旷的冰块上。

这时,安德莱估计他们离开出发地约300英里。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冰上朝东南步行200多英里,到约瑟夫岛去,那里他们能得到紧急物资供应。他们把吊篮内的东西全部卸下,装到带来的雪橇上。一周后,他们开始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冰上旅行。北极气候严寒,狂风怒吼,风雪交加,冰块不时碎裂,他们还得拖着沉重的雪橇。有时,他们就在浮冰上安营,然后随冰飘流,直到浮冰碎裂。富林格得了胃病,还严重腹泻,安德莱就用吗啡给他止痛。他们唯一的乐趣是射死了北极熊后,饱餐一顿新鲜的肉食。他们还在射死的北极熊旁拍照留念。

两个多月后,他们在斯匹次卑尔根以东50英里的白岛登岸,并搭起帐篷,准备等严冬过后再继续艰苦的旅程。

安德莱的日记记到10月17日就突然停止了。他们究竟是怎样捐躯北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