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美国探险队历险记:向北极探索荣誉的旅程

美国探险队历险记:向北极探索荣誉的旅程

【摘要】:美国自然不甘落后,它派出了两支探险队,其中一支是由陆军领导的,它的队长是少校阿道弗斯·格里利。为了更好地适应极地的生活,“海神”号在途经格陵兰时招聘到两个爱斯基摩猎手。格里利自以为了不起,动辄训人骂人,他甚至订了112条规定,处处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基地勉强执行原计划中的观察任务,但这种状态使格里利感到十分气愤。在探险队重新团结起来后不久,格里利决定向北进发了。

正当德朗及其他的探险队员于相继死去的时候(1881年),奥地利却召集了不少科学家制订雄心勃勃的极地研究计划——“第一次国际地球极地年”。1882~1883年实施的该计划,一共派出了15支科学研究队伍,目的并不在于试图创记录或到达极点,而是广泛收集远在极地的前哨基地的科学数据,在12个月期间对天气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具有地球物理意义的现象作详细记录。计划中特地强调了对洋流、海流现象的观察。世界各国34个固定的观测所也参加该项国际科学合作活动。

美国自然不甘落后,它派出了两支探险队,其中一支是由陆军领导的,它的队长是少校阿道弗斯·格里利。

▲传统的爱斯基摩猎手

格里利精明能干,在短时间里以罕见的效率把探险的准备工作做得几近完美,因此获得众人的好评。1881年夏,格里利带着“格里利探险队”出发了。他们由一艘小船“海神”号运送到埃尔斯米尔岛北部的迪斯弗里港,这是“国际地球极地年”预定的观测站,它在15个科学站中处于最远最北的位置。探险队里有两名中尉、1名医生、10名中士、1名下士和9名士兵。为了更好地适应极地的生活,“海神”号在途经格陵兰时招聘到两个爱斯基摩猎手。

营地一建立起来,“海神”号就急促返航,26名探险队员便与世隔绝了。

起初,他们在迪斯弗里港上生活得非常顺利。厚厚的板墙足以抵挡白熊的侵袭,屋子虽然不大,但温暖而舒适,为了消遣难熬的日子,营地建有小型的阅览室,里面有上千册图书。而且在夏季的那几个月,融冻的原野上还有奇花异草,附近的猎物也很丰富,不愁没有与众不同的野趣。美国政府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制定了一个周密而详尽的计划:1882年夏会派一艘船去把他们接回来,即使该船因冰阻而不能如期到达,也无须恐慌,因为格里利探险队的粮食足够用两年,可等待1883年夏季的救助船,如果这第二艘船又未能达到基地,就会派出急救队从冰上去营救他们。

但是1881年的夏天没过去几天,基地就开始闹翻了天。格里利自以为了不起,动辄训人骂人,他甚至订了112条规定,处处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不久便有3个脾气暴躁的人与他分庭抗礼。这3个人一个是中尉,一个是中士,另一个就是队医。其他的队员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则趁乱起哄,整个基地成了个到处嗡嗡响的马蜂窝。

基地勉强执行原计划中的观察任务,但这种状态使格里利感到十分气愤。1881年初冬的一天,他把全体队员召集到了一起,一改往日粗暴的语气,和颜悦色地说:“1783年,我们美国争取到了独立,难道我们不应该在100年后的今天,替美国献上一份厚礼吗?”接着,他说出了他的目标:“到达北极点,在那里插上美国的国旗。如果达不到这一点,要打破以往的北极探险的记录。现在的记录就是我们100年前的敌人英国人马卡姆创造的。弟兄们,为了美国的荣誉,你们有没有勇气?”

格里利精心选择的这席话,说得队员们热血沸腾。虽然大家明白,他们的行动与“国际地球极地年”的精神完全背离,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表示异议,包括那个队医奥克塔夫·佩维,也放下表示蔑视的交叉的手,与队员们一起热烈鼓掌。

在探险队重新团结起来后不久,格里利决定向北进发了。经过苦难不堪的4个月的努力,他们到达北纬83°24的位置,比1875年英国马卡姆的记录向北超越了6.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