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极严寒环境下的生活威胁与应对策略

南极严寒环境下的生活威胁与应对策略

【摘要】:对于在南极生活的人类来说,其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严寒,严寒给工作带来许多意外的困难。在南极,如果把一桶汽油放在外面的话,第二天汽油就会变成“冰”,只有将它加热融化才能用。这是因为汽油的冰点在零下50℃到零下130℃之间,哪怕是还没有结冰,其温度也是十分低的。为了抵抗严寒,在南极工作的人们必须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来补充热量的消耗。

对于在南极生活的人类来说,其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严寒,严寒给工作带来许多意外的困难。

南极的极昼和极夜

在南极洲的高纬度地区,那里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在南纬90°,即南极点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各为半年。

在南极,如果把一桶汽油放在外面的话,第二天汽油就会变成“冰”,只有将它加热融化才能用。而在南极飞行的飞机,行驶在冰原上的牵引车,在开动前也都要事先预热才行。

对于放在房屋过道里的汽油,使用的时候也必须小心才行。如果不小心让它们溅到手上、脸上,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汽油的冰点在零下50℃到零下130℃之间,哪怕是还没有结冰,其温度也是十分低的。另外低温还会使各种机件失灵,使金属材料变脆。在露天工作的时候,不能让机械手表暴露在空气中,因为低温能使手表里的机油凝固,很快就会停下来。

在通常情况下,雪是润滑的,但是在南极如此低温的情况下,雪也会失去它的特性,变得象沙子一样地粗糙。这样,雪橇、滑雪板滑行的时候,也就不象在其他大陆的雪地上那样快速。

▲南极极昼

南极的低温给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果人类在室外工作,不管身体的哪一部位暴露出来,就会被冻伤,尤其是耳朵、鼻子、面颊、手指和脚趾等离心脏比较远的地方更容易受到伤害。人最初被冻伤后,皮肤出现黄色或者其他颜色的斑状,接着渐渐变紫,肿起水泡,以致整个组织坏死。

在过度疲劳或饮食不足的情况下,特别当身体感觉不大舒服的时候,如果外出活动,往往会造成全身冻僵,皮肤青白、嘴唇和四肢青紫,甚至失去知觉,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

身上的衣服如果被弄湿了,那么冻伤的危险性就更大了。许多在南极工作的人们,常因为手套里或皮靴里的汗不能蒸发出去,因为潮湿而冻伤了手脚。就是在室内,由于睡袋里的温度高,室内温度低,也会使睡在睡袋里的人们感到潮湿难忍。

为了抵抗严寒,在南极工作的人们必须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来补充热量的消耗。有人曾经在极地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主要吃肉饼,一个人主要吃饼干,一个人各吃一半,到了第二个星期以后,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的健康状况良好,第二个人因为主要吃含热量较低的饼干,一再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