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张骞的西域探险之旅:青海羌人地区途径与对抗匈奴人

张骞的西域探险之旅:青海羌人地区途径与对抗匈奴人

【摘要】: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从军封侯在张骞通使西域返回长安后,他曾直接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的诏书下达后,年轻的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忍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这个使命是异常艰巨的,因为中国人对中亚的地理形势一无所知,同时也是极危险的,因为,不管被击败的月氏部落逃往何地,毫无疑问,他们现今在数千里以外的西部广阔的草原和荒野地区放牧,然而这些地区的真正的统治者是匈奴人。虽然去西域路途充满凶险,但有张骞的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很快就有100多名勇士应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100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10年之久。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趁匈奴人不防备逃走。公元前128年,张骞携带妻儿、忠实的同伴堂邑父和一部分随行人员乘机逃跑了。他们向西行,走了好几个星期。起初,他们从一个沙漠绿洲转向另一个沙漠绿洲,沿着东天山南部山麓前进,后来,穿过了乌孙游牧部落的领地,乌孙人在生活习俗上与匈奴人相似。然后,他们沿高山峡谷翻过了中天山高耸的山岭,来到伊塞克湖沿岸的赤谷城,这座城是乌孙部族领袖的大本营。从此出发,他们越过高山隘口,沿纳伦河(在锡尔河上游)河谷进入费尔干纳平原,这是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领土。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决定返回。

元年前128年,张骞动身返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于是翻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1年多。

公元前126年初,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区。他们既无钱财又无食物,由于堂邑父是一个熟练能干的弓箭手,在最困难的时刻他箭射禽兽充饥,他们才不致忍饥挨饿。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他在外面足足过了13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蜀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4队,分头去找天竺。4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从军封侯

在张骞通使西域返回长安后,他曾直接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出击漠北。当时,汉朝军队行进于千里塞外,在茫茫黄沙和无际草原中,给养相当困难。张骞发挥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作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由于他“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事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