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寻求和体现意义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象征的实质所在。如天坛祈年殿的柱子,最内层4根,中层12根,檐柱12根,分别象征一年四季、12个月与一天中的12个时辰,并取天圆地方之意。......
2023-09-18
济南地区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佛像以跏趺坐佛数量最多,其次为立像,善跏趺坐佛像为数最少。下面分别以F跏、F立和F善代表之,依次叙述其变化。
1.F跏(跏趺坐佛像)计有四种类型
(1)F跏1型(禅定印,座下无悬裳)
F跏1Ⅰ式 龛例:玉函山1号龛殷洪篡造释迦像(开皇七年[587])。佛着通肩袈裟,领口U字形开至胸前,上身及两膝间无衣饰(参见图4);玉函山67号龛张峻母桓造释迦像(开皇廿年[600])。佛像衣着同前,两臂及肩下饰弧线纹,两膝间衣纹稀少(图13)。
F跏1Ⅱ式 龛例:千佛崖15号龛僧明德造像(贞观十八年[644])。佛面方圆,鼻翼较大,嘴很小。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袈裟,下裙一角吊左肩下,两膝间衣纹呈同心圆弧状(图14)。
图13 玉函山67号龛张峻母桓造释迦像(隋开皇二十年)
图14 千佛崖15号龛僧明德造像(唐贞观十八年)
F跏1Ⅲ式 龛例:千佛崖50号龛中央立柱下方小龛(永淳二年[683])。佛内着僧祇支,其上阴刻三道褶线,外着双领下垂袈裟,衣纹较写实,双手之上有莲瓣形饰物垂下[42](图15)。
图15 千佛崖50号龛中央立柱造像(唐永淳二年)
F跏1Ⅳ式 龛例:灵鹫山A处3号龛左侧两尊(无纪年)。衣饰同F跏1Ⅲ式,双手之上饰物变莲瓣形为瓜叶形(参见图7)。
F跏1Ⅴ式 龛例:涌泉庵1号龛、2号龛(约中唐或晚唐,参见本书第377页注③)。佛像双手之上饰物开始呈折叠状(参见图11)。
(2)F跏2型(禅定印,座下有悬裳)
F跏2Ⅰ式 龛例:黄石崖10号龛法义兄弟姐妹等造像(大魏正光四年[523])、2号龛(窟)西壁上方坐佛造像(正光四年[523][43])。佛着双领下垂袈裟,上衣刻较稠密的两面坡形衣纹,下裾均作八字形或重八字形外分,中间有尖状绅带垂出(参见图1)。
F跏2Ⅱ式 龛例:黄石崖11号姚敬遵造像(大魏元象二年[539]);黄石崖22号龛(无纪年)。佛着双领下垂袈裟,上身衣纹较少,下裾作稠密的垂褶纹,下裾底边趋于平直。22号龛坐佛两膝之间有菱形饰物(与灵鹫山A处1号龛,涌泉庵1号龛、2号龛等佛像双手之上的饰物相似)(参见图1)。
F跏2Ⅲ式 龛例:莲花洞造像(北齐乾明元年[560][44])。佛着双领下垂袈裟,在肩下吊下裙一角,膝下出三角形褶襞,悬裳中间饰多重同心圆弧纹,其下方又作较短的垂幔纹下裾(参见图8)。
F跏2Ⅳ式 龛例:大佛寺造像(无纪年)。佛像内着僧祇支,僧祇支上有系带,外着U字形领通肩袈裟,胸前沿领口刻数道U字形弧线纹,右臂衣褶阴刻垂线,左臂则采用浅平阶梯式刻法作弧线垂纹,梯形悬裳上作八字形垂弧纹,其下又刻出一层较短的垂幔纹(参见图10)。
F跏2Ⅴ式 龛例:龙洞小洞外1号、外2号龛;东佛峪15号龛比丘尼静元,洛法洛等造四释迦(隋开皇七年[587])。佛内着僧祇支,外着U字形领通肩袈裟,两臂作弧线垂纹。悬裳呈梯形,上施疏朗垂线纹或八字形垂弧纹,悬裳两侧出尖角(参见图3)。
F跏2Ⅵ式 龛例:玉函山13号龛(无纪年)。佛着双领下垂袈裟,右肩下一角绕左侧腰部,下裾呈梯形,两侧出尖角(图16,右上角第一尊)。
F跏2Ⅶ式 龛例:龙洞小洞1号龛三尊佛像(无纪年)。衣饰大抵同F跏2Ⅴ式。两腿部位分别饰同心圆弧线纹,悬裳底边出两重圆弧形波浪纹,下裾的中间部位作直线纹垂带。右尊在双腿的中间又刻多重同心圆弧纹(图17)。
图16 玉函山隋代造像局部
图17 龙洞小洞1号龛造像(外三尊)
图18 龙洞小洞3号龛造像
F跏2Ⅷ式 龛例:龙洞小洞3号龛(无纪年)。佛像身着偏袒右肩袈裟,左脚压右腿,左手腕下衣饰垂于左腿之上,台座上出圆弧形悬裳(图18)。
F跏2Ⅸ式 龛例:龙洞小洞外3号龛(无纪年)。悬裳略同F跏2Ⅴ式,上身着双领下垂袈裟,左肩下吊下裙一角(参见图2-h)。
F跏2Ⅹ式 龛例:千佛崖1号龛南平长公主造像(显庆二年[657])(图19),千佛崖50号龛赵王福造弥陀像(显庆三年[658])(参见图5),无纪年的千佛崖22号群龛(图20)和36号群龛(图21)。佛上身作平行垂线衣纹,左肩下吊下裙一角,两膝之下饰横向弧线纹,腿上有尖三角形衣饰,悬裳下端由两至三重小连弧纹组成圆形弧形,或作疏朗垂幔纹。
图19 千佛崖1号龛南平长公主造像(唐显庆二年)
图20 千佛崖22号群龛
F跏2Ⅺ式 龛例:灵鹫山A处7号龛(无纪年)。佛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袈裟,两臂衣纹较少,左肩下不见吊起下裙一角,双手之上盖巾状物(与灵鹫山1号龛之尖桃状饰物相似),呈三折叠状态,台座之下阴刻三连弧形同心圆弧纹悬裳(参见图7)。
(3)F跏3型(佛作非禅定印,坐下无悬裳)
图21 千佛崖36号群龛
F跏3型(不分式) 龛例:灵岩寺方山证明龛(初唐[45])。佛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袈裟,左肩下刻璎珞吊下裙一角,其形状如倒垂的荷叶,上身衣纹自左肩臂向右下方作弧线,绕于右衣襟内。右手屈肘举于胸前,左手作拳头半握,置于左股之上。左腕上衣纹向右前方作四道弧线褶襞,垂于两膝之间(参见图9)。
(4)F跏4型(佛作非禅定印,坐下有悬裳)
F跏4Ⅰ式 龛例:黄石崖2号洞窟东壁坐佛(正光四年[523][46])。佛像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袈裟,右肩下一角绕左肘外。双臂前伸,手印不详。右腿露足,压左腿上。台前悬裳作垂线纹。下裾重八字形外分,中间出竽尾状绅带(图22)。
F跏4Ⅱ式 龛例:黄石崖23号龛(无纪年)。佛像衣饰、姿态皆同F跏4Ⅰ式。其变化是下裾开始平齐,无明显重八字形外分,并且不见绅带(参见图1)。
F跏4Ⅲ式 龛例:千佛崖20号龛中层左起第一尊坐佛(武德年间[618—626])。佛像上身残毁,右手抚膝,指尖向下,左臂屈肘举胸前,腕下衣袖过膝。右手下刻一圆形衣角垂于莲花座上,而后上绕至左肘外,圆形衣角内刻同心圆弧纹,直至腰部。悬裳沿莲花座的形状作圆弧形,其上刻垂幔纹(图23)。
图22 黄石崖2号窟东壁造像线图(郑岩绘)
图23 千佛崖20号龛中层左起第一尊坐佛
F跏4Ⅳ式 龛例:千佛崖23号龛、51号龛(无纪年)。衣饰同F跏2Ⅹ式。左手置腹前,右手屈肘举胸前,五指平伸,指尖向上,掌心向外(参见图5)。
F跏4Ⅴ式 龛例:灵鹫山A处11号龛李舍那造像(天宝十一载[752])。佛像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袈裟,左肩下一角绕右肘外。双手抚膝(右手残),指尖向下。悬裳略同于F跏2Ⅺ式(参见图7)。
F跏4Ⅵ式 龛例:东佛峪6号龛(无纪年)。佛像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袈裟,右肩下一角绕左肘外。左手抚腿,右手自肘部残去。悬裳外缘作两层波浪纹,其下面的一层上施疏朗垂幔纹(参见图3)。
图24 黄石崖2号窟西壁造像局部(北魏正光四年)
2.F立(立佛)可分为两种类型
(1)F立1型(施手印的立佛)
F立1Ⅰ式 龛例:黄石崖2号洞窟东、西两壁三尊立佛(大魏正光四年[523][47])。立佛内着僧祇支,胸前系带,外着双领下垂袈裟,右肩下一角绕左肘外。膝下有圆形衣角,其上饰多重同心圆弧纹。下裾八字形外分,上施直线垂褶纹。左手指尖向下,掌心向外,右手残毁。露双足(图24,并参见图22)。
F立1Ⅱ式 龛例:黄石崖3号龛、7号龛、20号龛(均无纪年)。3号龛立佛双手相叠于胸前;7号龛立佛左手指尖向下,右手指尖向上,掌心皆向外;20号龛立佛双手在胸前残去。三尊佛像衣饰略同F立1Ⅰ式。不同之处是僧祇支均无系带(参见图1)。
F立1Ⅲ式 龛例:龙洞西大洞外侧1号龛汝阳王□叔造弥勒像(大魏天平四年[537])。略同于F立1Ⅰ式,膝下有圆形衣角,其上部亦施同心圆弧纹。下裾较平齐,似不露足。大袖宽厚,作直垂状(参见图2-c)
F立1Ⅳ式 龛例:黄石崖12号龛赵胜、习仵二人造像(兴和二年[540])。僧祇支不作系带,两膝部位出现尖状衣角,衣角上无同心圆弧纹饰。其余同F立1Ⅰ式(参见图1)。
F立1Ⅴ式 龛例:龙洞东大洞内三尊立佛(无纪年)。衣饰略同于F立1Ⅰ式。膝下无圆形衣角。下裾两侧略出尖角,底边平齐呈一字形,双袖同F立1Ⅲ式。右手上举,左手下垂,掌心向外(参见图2-a)。
F立1Ⅵ式 龛例:玉函山2号龛(开皇七年至开皇八年[587—588][48])。两尊立佛着U字形领通肩袈裟,全身几无衣褶。鼓腹挺胸,体态丰满(图25,并参见图4)。
图25 玉函山1—3号龛造像(隋开皇年间)
(2)F立2型(不施手印的立佛)
F立2型(不分式) 龛例:龙洞西大洞1号龛(无纪年)。立佛内着僧祇支,外着U字形领通肩袈裟。在胸前偏右侧,沿领口部位作数道圆弧纹至膝下。露双足。双手置两侧,右手屈肘执带节之柱状物(形似莲藕,疑为璎珞),左臂自然下垂(参见图2-b)。
3.F善(善跏趺坐佛)可分四种类型
(1)F善1型(着U字形领通肩袈裟,两腿之间有刻“之”字形褶襞的衣角)
F善1Ⅰ式 龛例:龙洞小洞4号龛左尊(无纪年,参见图2-g)。佛像左手平伸置膝上,掌心向上,指尖向外,右手屈肘举胸前,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两膝间“之”字形衣角较圆转,两膝之下分别作弧线垂纹,东佛峪15号龛比丘尼静元、洛法洛等造弥勒(隋开皇七年[587])(参见图3)。佛左手置两膝间,掌心向上,右手屈肘举胸前,施说法印。衣饰同前。
F善1Ⅱ式 龛例:东佛峪1号龛左尊佛像(无纪年)(参见图3)。左手置两膝之间,掌心向上,右臂屈肘举胸前,两腿之间“之”字形衣角作硬直线转折。
(2)F善2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两腿之间刻同心圆弧纹)
F善2Ⅰ式 龛例:龙洞小洞4号龛右尊(无纪年)(参见图2-g)。左手平伸抚膝,右手屈肘胸前执尖桃状物。内着僧祇支,袈裟左肩下一角出圆形褶纹,绕右肩下一角内。两腿之间作两道同心圆弧纹。
F善2Ⅱ式 龛例:千佛崖27号龛齐州上柱国附马都尉刘玄意造像(大唐显庆二年[657])(图26),左手置膝上,捏袈裟一角,右手屈肘举胸前,施说法印;内着僧祇支,胸前束带;左肩下吊袈裟一角,呈伞状;两腿间有多道同心圆弧纹,且略呈尖桃形。千佛崖22号龛右下角一尊(无纪年)(参见图20右下),同前,手施禅定印。
图26 千佛崖27号龛刘玄意造像(唐显庆二年)
F善2Ⅲ式 龛例:灵鹫山A处6号龛(无纪年)(参见图7)。双领下垂袈裟左肩下一角绕右腋。两腿刻弧形纹,两腿之间刻同心圆弧纹。双手抚膝。
F善2Ⅳ式 龛例:灵鹫山A处13号龛(无纪年)(图27,并参见图7)。佛内着僧祇支,胸前系带,袈裟右肩下一角绕左肘外。左手抚膝平伸,右臂残毁不详。其余同F善2Ⅲ式。
图27 灵鹫山A处13号龛造像
(3)F善3型(着U字形领通肩袈裟,上身与两腿间衣纹稀少)
不分式。龛例:玉函山4号龛(无纪年)(图28中尊)。佛作禅定印,僧祇支上有花结。仅此一例。
图28 玉函山4号龛造像
(4)F善4型(着双领下垂袈裟,下裾在两腿之间作圆弧形,圆弧的两端刻涡状纹)
不分式。龛例:东佛峪1号龛右尊(无纪年)(参见图3)。内着僧祇支,有系带。袈裟左肩下一角绕右腋下。左手抚膝平伸,右臂屈肘上举,手残。仅此一例。
有关由图入史 李清泉自选集的文章
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寻求和体现意义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象征的实质所在。如天坛祈年殿的柱子,最内层4根,中层12根,檐柱12根,分别象征一年四季、12个月与一天中的12个时辰,并取天圆地方之意。......
2023-09-18
山腰有一溶洞,名叫“黄花洞”,内有一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石刻造像,它们就是黄花山佛洞石窟造像。另据清乾隆《重修黄花山佛洞碑记》称:“……洞后又有倒坐观音。”走出观音堂顺着平行的山路绕到山的西侧,便是黄花山佛洞。黄花山佛洞内外上下共存石刻佛像26尊,绝大多数为金代的高浮雕造像。......
2023-10-11
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联合编制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审片通过不久,中央宣传部指示中央电视台协助我们将这部电视教材改编,片名改为《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央宣传部通知各单位在当天晚间新闻后收看。这些电影纪录片资料,我除了编进《转战陕北》《伟大的历史转折》《千里跃进大别山》3部电视教材外,还在《延安——革命的熔炉》《大生产运动》两部电视教材中运用,原来本是没有这两部电视教材的制作计划。......
2023-11-20
而大连金融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使其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同时,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必将有效地带动资金流汇集和资金中心的形成,进而带动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此外,为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连市委、市政府已制定出台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2023-07-19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相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方针政策,目的是从宏观角度全局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永续发展的方向。......
2023-10-18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目的和计划下,独立地实现的,它是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课堂上,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是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我们知道,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只有把教师在课堂的占有量减下来,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
2024-01-31
tanδ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绝缘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tanδ大,则介质损耗也大。表2-2在50 Hz下各种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续表......
2023-06-30
有关“幺〔yao夭〕”字的孳乳演进过程,使我们能体验到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幺”的古文字作, 是丝线的象形。纷乱的丝线经过整理而获得秩序,所以“乱”这个字既有“纷乱”的意思,又有“治理”的意思。从“幺”孳乳出“幽”,是小小的两根丝掉落在大山里边,自然更看不见了,所以“幽”有“隐蔽”、“深藏”的意思。......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