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住房消费的市场化逐步导致了居民的迁居以及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在GDP的导向下,政府为了吸引资本、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旧城空间更新,在郊区以及远离城市的区域以产业园区、新城等形式进行空间开发,满足资本循环的需求。......
2023-07-22
随着去单位模式下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单位模式下居民—单位—国家的嵌入与依赖模式逐渐分解,并向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对独立与互动的方向发展(图7.9)。受市场机制的要求及制约和单位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政府由原来的全能、管制型政府向相对有限、服务职能增强的政府转变[420]。单位随着政企关系的调整和社会职能的退出向市场机制下的企业转变,并体现出资本逐利的特性。而居民则经历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外来人口共同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多样化群体。但总体上,由于全能政府的惯性以及市场和社区建设中对政府主导作用的需求,政府对企业和社会还存在许多直接的干预和影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市场机制建设和去单位化过程还未彻底完成(如单位隐形社会职能的存在)。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启动的时间相对滞后,社会领域相对弱小。
图7.9 去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
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政府与企业之间改变了单位模式下政企不分和完全控制的模式,形成了政府通过市场建设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发展的格局。这一变革过程经历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权)、政资分开(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开)和资企分开(国资委国有股东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分开)的过程[421]。但由于变革的渐进性与过程性,在当前还存在政府替代市场以及对企业的干预等现象。在市场体制中实现增值的资本则需要向政府提供税收以及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的相关收益。去单位模式下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架构调整的第二个方面是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将社会从行政一体化的框架中释放出来,做到“政社分开”,使社区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体[422-423]。这一过程是在单位去社会职能、退休及下岗职工大量出现和城市化下的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正式的社区建设始于1990年代末期。与此同时,单位福利共同体向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统筹转变,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对独立和互动调整。社会架构变革的第三方面是市场化资本与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单位人”对单位的全方位依赖关系向市场机制下的契约关系转变,其中的关键是就业制度从统包统配向合同制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单位向纯粹意义上的就业场所转变,“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并与就业单位在市场机制的契约关系下形成劳动付出与薪金收获的互动模式。另外,政府通过法规及政策对资本与居民之间的契约关系进行调控,如再就业、最低工资等等。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其中,住房消费的市场化逐步导致了居民的迁居以及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在GDP的导向下,政府为了吸引资本、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旧城空间更新,在郊区以及远离城市的区域以产业园区、新城等形式进行空间开发,满足资本循环的需求。......
2023-07-22
单位模式研究中的社会架构分析借鉴卡尔·波兰尼的分析框架展开。大转型指的就是这一转变过程,即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单位模式下,政府依托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实现了对社会整体发展模式的把握。图5.14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从相互关系来说,资本嵌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按指令生产,已经失去了逐利本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在单位中的组合。......
2023-07-22
信息,作为与物质和能量相提并论的一种客观存在,本身并不成其为一种权利。“信息”之所以成为一种权利,首先便与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息息相关,与信息的传播过程及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紧密关联。这也就是说,在外延层面,信息权利的涵盖面比传播权利应该要更广一些。如隐私权、信息安全权等,似乎就更适合在信息权利的范畴中审视。这,也正是我们在此不言传播权利,而言信息权利的关键所在。......
2023-11-08
(二)民营化要求实现政府与企业及公众的积极互动公共服务民营化主要涉及三方利益,即作为决策者的政府机构,作为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的企业和作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公众,最好的结果是三方共赢,这就需要形成有效的能够达到共赢目标的制度设计。物品生产者与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作为监督管理者的政府职能缺位,则公共服务偏离市场规则,企业在经营中获利,公众为服务增加支出。......
2023-11-28
(三)本项目的研究视角《国际结算》作为实务类课程,需要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中让学生体验、揣摩实践操作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因此互动教学贯穿在《国际结算》课程的课堂授课、网络......
2023-11-30
同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效让中国重新认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在认知上逐渐接纳。前者主要是国企从单位模式下政府的生产车间向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经营主体转变。在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宏观层面的户籍制度调整及统购统销的结束为城镇化提供了条件,而对外开放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资本循环对接。......
2023-07-22
[46]当人与知识的关系愈加交织与渗透时,新知识的涌现则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分立的个人知识”,亦即这种不为他人所知的对一瞬即逝的情况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作为人自身创造的结果,对于人有意识的行动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的有......
2023-11-08
哈维从资本循环的角度解读空间生产,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包括三个循环,即工业生产领域的初级循环、建成环境的第二次循环和投资于科技和劳动力再生产领域的第三次循环。这一目标直接体现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这方面在组织和实施的方式上与其他循环一致,主要是政府组织通过单位实施的结果。总体而言,单位模式下的资本循环是国家计划推动和操作的结果,资本的循环嵌入在内,不具有为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本性。......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