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空间属性分析:交换价值与符号价值主导的研究

城市空间属性分析:交换价值与符号价值主导的研究

【摘要】:对于已经通过划拨获得无偿使用的单位来说,空间交换价值的出现意味着原来仅具有使用价值的土地变成了可以交易的资产。但城市空间的主要属性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转移为地方政府带来了获取土地出让金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具有全能作用,空间的符号价值则完全为其所用,为单位模式服务,因而,符号价值体现的是单位模式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空间交换价值的激活与主导作用

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是整个公有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主要通过划拨的形式将其与其他生产要素组合,形成推动工业化发展的系统动力。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尤其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出让方式转向协议和“招、拍、挂”等纷纷出现,城市空间的交换价值开始发挥作用,地租开始成为重要的生产成本被纳入生产组织和资本循环过程。在去单位模式下,地租在城市空间中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在城市空间不同的区位意味着生产要素和市场可达性的巨大差异,如市中心可能意味着更容易接近全市的消费者,而郊区则往往意味着便利的对外交通和更低的土地使用成本。去单位模式作用的另一个结果是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市场主体的身份,并由此导致不同行业类型,甚至不同企业之间存在付租能力的差异。从过程角度来讲,在交换价值的主导下,不同市场主体面对非均质的地租分布,产生了激烈的竞争。

对于已经通过划拨获得无偿使用的单位来说,空间交换价值的出现意味着原来仅具有使用价值的土地变成了可以交易的资产。对于那些位于优势区位的单位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资产。如果转移到低租金的区位同样可以满足生产的需求,意味着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巨大的“租金差价(rent difference)”。在实践中,这促进了许多企业的郊区化,实现了通过空间转移获得租金差价,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对地方政府来说,通过分权获得了发展激励。分税制的实施从根本上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使中央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但城市空间的主要属性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转移为地方政府带来了获取土地出让金的机会。“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模式[389]不仅促使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更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大范围扩张。城市空间交换价值带来的巨大收益也被称作“土地红利”[390]。在交换价值的主导下,空间(土地)不仅要计入生产成本,而且在被纳入生产体系之前,通过其本身的运作就可以为相关主体带来巨大收益。

从效果上来说,交换价值的激活直接导致了使用价值地位的下降。在资本获利的语境中,交换价值意味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意味着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和生存状态;而使用价值中空间(土地)的自然属性则要次要得多,在很多情况下处于隐匿的状态,在资本循环盈利的过程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2)空间符号价值向资本竞争转变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运行是政府组织生产与居民生活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具有全能作用,空间的符号价值则完全为其所用,为单位模式服务,因而,符号价值体现的是单位模式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随着去单位模式的展开以及市场化机制的深入,空间的符号价值作为一种手段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主体和目标都发生了变化。

在经历了分权之后,地方政府成为具有相应利益诉求和自我决策的主体。对地方政府而言,GDP增长成为重要的竞争与考核内容,而将城市发展嵌入(国际)资本循环是最重要的实现增长的途径。在这一逻辑下,为招商引资而进行的城市形象塑造以空间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基础设施、城市地标等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政府还承担相应的政治及社会职责,相应地,也会通过空间符号有所表现,如通过标语对城市精神和社会理念的表现。但整体而言,这方面的意识形态化大为减弱,从偏“左”走向更加实用的状态。其次,对于去单位模式下的企业而言,资本收益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实现这一点,必须通过竞争胜出,空间符号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具体而言,空间符号既有表达企业形象与实力的一面,更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宣传。这些符号会通过建筑设计、广告等形式实现空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