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府通过单位组织的资本与劳动力循环:5.5.3单位模式下的生产再生产

政府通过单位组织的资本与劳动力循环:5.5.3单位模式下的生产再生产

【摘要】:哈维从资本循环的角度解读空间生产,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包括三个循环,即工业生产领域的初级循环、建成环境的第二次循环和投资于科技和劳动力再生产领域的第三次循环。这一目标直接体现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这方面在组织和实施的方式上与其他循环一致,主要是政府组织通过单位实施的结果。总体而言,单位模式下的资本循环是国家计划推动和操作的结果,资本的循环嵌入在内,不具有为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本性。

哈维从资本循环的角度解读空间生产,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包括三个循环,即工业生产领域的初级循环、建成环境的第二次循环和投资科技和劳动力再生产领域的第三次循环。资本通过初级循环向第二次循环和第三次循环实现资本的时空间修复,从而努力推迟和避免内在的矛盾。资本循环揭示了资本运行体系与空间生产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对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城市空间扩张、全球化展开的深刻理解。已有学者对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循环展开研究[367],指出了国家发展计划和物资配给在资本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了以第一循环为主的运行体系;但对单位模式下生产目标的理解、生产中的指令性以及单位的社会作用方面还存在不足,这里作进一步的深化。

如前所述,严格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和消费的体系并非是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循环,可以说是生产与消费循环,或者生产与生活的组织运行。从内容和领域来讲,单位模式下的资本循环同样可以分为第一循环(生产循环)、第二循环(建成环境循环)和第三循环(科技与社会支出循环),但在资本循环的组织方式上却与哈维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区别(图5.16)。

图5.16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资本循环

第一循环,即生产循环是国家以发展项目的形式,按生产单位进行组织生产的结果,其目的不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在于产品和利润的生产,并完成资金积累。这一目标直接体现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而从过程角度来讲,生产循环要不断地接受上级部门的计划和指令。另外,这一循环过程准备阶段的原材料组织,循环完成阶段的产品销售等也由上级部门组织实施,并不依赖市场完成。因此,第一循环是一种被动的产品生产循环,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的生产车间的表现。

作为建成环境生产的第二循环同样是政府计划发展的结果,单位在其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与项目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通常都是由单位负责建设和维护的,不仅包括设备、厂房、住房及其他生活设施,还包括了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单位以外的基础设施由所在城市建设。但在单位模式下,集中资源进行工业化项目建设是最重要的投资方式,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

第三循环主要讨论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社会支出循环。这方面在组织和实施的方式上与其他循环一致,主要是政府组织通过单位实施的结果。为了控制消费,政府通过工资制度和统购统销及票证制度来调节劳动力再生产中的消费支出。而在教育医疗及福利方面,政府通过单位办社会的形式来实现。这些保障作为对低工资的补充,内容全面,但总体水平不高。此外,一部分的社会功能以及警察和军队等社会支出通过城市来实现。再者,居民消费中还包括注重精神引导的文化消费,这同样是政府控制的结果,通过城市和单位组织实施。

总体而言,单位模式下的资本循环是国家计划推动和操作的结果,资本的循环嵌入在内,不具有为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本性。单位模式下的资本循环虽然集中了资本的使用,但却束缚了资本的能动本性。这一方面限制了资本向第三产业和轻工业部门的自由流动,导致了没有城镇化的工业化现象;另一方面造成了单位及职工激励机制不足和生产的不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