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架构单位模式:政府逻辑嵌入生产与生活安排的5.5.1策略

社会架构单位模式:政府逻辑嵌入生产与生活安排的5.5.1策略

【摘要】:单位模式研究中的社会架构分析借鉴卡尔·波兰尼的分析框架展开。大转型指的就是这一转变过程,即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单位模式下,政府依托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实现了对社会整体发展模式的把握。图5.14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从相互关系来说,资本嵌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按指令生产,已经失去了逐利本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在单位中的组合。

对于社会架构或者说社会体系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帕森斯认为社会是由经济系统、政治心态、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的“总体社会系统”;列维-斯特劳斯从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理解社会的结构;马克思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解读社会的历史;吉登斯用结构化理论分析社会的组织。单位模式研究中的社会架构分析借鉴卡尔·波兰尼的分析框架展开。在《大转型》一书中,波兰尼从市场—社会的关系来分析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认为市场机制导致了原来嵌入(embeddedness)政治、宗教社会关系的经济脱嵌,并反过来支配社会,进而形成了市场社会。大转型指的就是这一转变过程,即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的保护性反向运动[82]。这里的分析,将市场—社会框架中的社会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即居民组成的社会体系和政府两部分,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元结构。

单位模式下,政府依托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实现了对社会整体发展模式的把握。政府通过单位实现了生产组织、社会管理、就业安置以及居民消费的控制(图5.14)。在这一体系中,单位具有核心作用。在生产领域,通过单位实现了投资和按计划指令生产,同时从单位获得生产的利润和产品。在社会管理领域,通过单位实现了对社会成员的全面管理(街居制作为补充),保证了有组织的社会秩序。在生活领域,政府通过单位实现了就业安置,并通过标准的制定调节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图5.14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

从相互关系来说,资本嵌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按指令生产,已经失去了逐利本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在单位中的组合。居民个体从单位获得就业和生活资源,同样是一种单向依赖,是社会向政府的嵌入。由此,就形成了社会和生产通过单位嵌入政府的总体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资本的本性被抽出,失去了对利润的无限追求的本性和对需求的敏锐性。社会的流动性不足,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缺乏转换的机会。在整个体系中,单位成了政府实施生产与社会管理的中介,其对应的空间组织也就成为了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