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单位模式下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单位模式下居民—单位—国家的嵌入与依赖模式逐渐分解,并向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对独立与互动的方向发展。图7.9 去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政府与企业之间改变了单位模式下政企不分和完全控制的模式,形成了政府通过市场建设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发展的格局。去单位模式下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架构调整的第二个方面是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023-07-22
对于社会架构或者说社会体系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帕森斯认为社会是由经济系统、政治心态、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的“总体社会系统”;列维-斯特劳斯从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理解社会的结构;马克思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解读社会的历史;吉登斯用结构化理论分析社会的组织。单位模式研究中的社会架构分析借鉴卡尔·波兰尼的分析框架展开。在《大转型》一书中,波兰尼从市场—社会的关系来分析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认为市场机制导致了原来嵌入(embeddedness)政治、宗教和社会关系的经济脱嵌,并反过来支配社会,进而形成了市场社会。大转型指的就是这一转变过程,即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的保护性反向运动[82]。这里的分析,将市场—社会框架中的社会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即居民组成的社会体系和政府两部分,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元结构。
单位模式下,政府依托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实现了对社会整体发展模式的把握。政府通过单位实现了生产组织、社会管理、就业安置以及居民消费的控制(图5.14)。在这一体系中,单位具有核心作用。在生产领域,通过单位实现了投资和按计划指令生产,同时从单位获得生产的利润和产品。在社会管理领域,通过单位实现了对社会成员的全面管理(街居制作为补充),保证了有组织的社会秩序。在生活领域,政府通过单位实现了就业安置,并通过标准的制定调节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图5.14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
从相互关系来说,资本嵌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按指令生产,已经失去了逐利本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在单位中的组合。居民个体从单位获得就业和生活资源,同样是一种单向依赖,是社会向政府的嵌入。由此,就形成了社会和生产通过单位嵌入政府的总体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资本的本性被抽出,失去了对利润的无限追求的本性和对需求的敏锐性。社会的流动性不足,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缺乏转换的机会。在整个体系中,单位成了政府实施生产与社会管理的中介,其对应的空间组织也就成为了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表达形式。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随着去单位模式下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单位模式下居民—单位—国家的嵌入与依赖模式逐渐分解,并向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对独立与互动的方向发展。图7.9 去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社会架构与空间表现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政府与企业之间改变了单位模式下政企不分和完全控制的模式,形成了政府通过市场建设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发展的格局。去单位模式下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架构调整的第二个方面是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023-07-22
单位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形成并主导了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全能型政府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总体性危机。基于此形成了以具体单位为模块的总体性方向安排,其特点包括:生产为中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封闭。1)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政府集中有限资源推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单位模式下政府通过公有制实现了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成为集中资源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023-07-22
单位模式的缺陷集中表现为无限扩张的政府逻辑,即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完全嵌入到政府领域中,并表现为全能型政府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度介入。图8.2 单位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逻辑在社会领域的扩张总体上是组织社会、促进生产的需求。这种政府的过度、无效干预,同时又要承担其后果的矛盾是单位模式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这是单位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成了单位模式最致命的缺陷。......
2023-07-22
哈维从资本循环的角度解读空间生产,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包括三个循环,即工业生产领域的初级循环、建成环境的第二次循环和投资于科技和劳动力再生产领域的第三次循环。这一目标直接体现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这方面在组织和实施的方式上与其他循环一致,主要是政府组织通过单位实施的结果。总体而言,单位模式下的资本循环是国家计划推动和操作的结果,资本的循环嵌入在内,不具有为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本性。......
2023-07-22
虽然单位模式有其致命的缺陷,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并非毫无价值。在单位模式中,政府高度集权并获得了对社会资源的支配权,从而形成对整个城市活动系统的支配。以此为出发点,政府自然形成了对城市生产与生活进行统筹处理的理念。另外,还需认识到的是单位模式中对生产和生活的统筹处理是全能政府职责下的产物。......
2023-07-22
在城市发展制度去单位的影响下,城市资本循环的相关主体及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整个资本循环呈现出了政府与资本共同推动的特征。图7.11 去单位模式下的城市资本循环第一循环为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生产循环,由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完成。对第一循环来说,资本不再受政府生产计划和指令的直接干预,生产变得更加自主。政府希望通过消费增长拉动内需,而资本更是通过广告极力刺激消费,加速资本循环,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023-07-22
同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效让中国重新认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在认知上逐渐接纳。前者主要是国企从单位模式下政府的生产车间向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经营主体转变。在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宏观层面的户籍制度调整及统购统销的结束为城镇化提供了条件,而对外开放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资本循环对接。......
2023-07-22
1)渐进性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变革过程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还未彻底结束,尤其是对事业和机关单位而言。影响城乡和不同城市之间关系的户籍制度依然是改革的焦点。2)彻底性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调整过程是从知识体系到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彻底性重构。3)分异性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变革过程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涉及数量众多的单位和大量的社会群体。......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