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京棉二厂的案例来说明。单位模式下的京棉二厂是一个职住合一、生产及生活设施齐全的典型单位大院。在京棉二厂案例中,在单位住房供给的增强阶段,单位新建和重建了很多住宅,对改善居住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图7.6 去单位模式下京棉二厂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差异变迁京棉二厂作为部分残留型的案例首先反映了空间属性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转换。......
2023-07-22
单位大院是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最典型的表现,代表了在以生产单位为依托组织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空间单元,是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外延式增长的一个基本模块和动力[106,177]。同时,单位大院也是在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空间进行的分析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对象。这里的分析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单位大院进行分析。
京棉二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紧邻东四环。1953年11月纺织工业部和北京市委根据国家计委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决定在筹建北京第一棉纺厂之后,筹建北京第二棉纺厂。同年12月成立筹建处,由纺织工业部基建局直接领导,北京市委协办。1953年开始购地,第二年改为征地;1954年开始建设;1955年正式开工生产。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装备起来的现代化大型棉纺织厂,与原京棉一厂、三厂、印染厂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构成了纺织城。1955年年末,其拥有职工3 600多人,1980年代中期职工人数最多,有9 500多人⑦。建厂之初的技术业务干部主要来自上海老纺织基地,行政干部主要抽调北京市和华北局的干部及部分部队转业人员。职工有沈阳和开封中等专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及管理部门和教育局等从部分中学和地方招收的职工。
1950年代建厂之初,京棉二厂就配套了教育、医疗、食堂等生活设施,此后不断完善和调整,空间随之相应变动[187]。1970年代末的京棉二厂空间包括北部的生活区和南部的厂区(图5.9)。生产区包括办公楼、厂房、生产区浴室、车库、托儿所、食堂、育婴室等设施。生活区包括礼堂/食堂、幼儿园、小学、中学、纺织工业学校、职工医院、商业服务、邮局、合作社、母子宿舍、浴室以及大量的住宅楼等,住宅楼分为单身宿舍和供家庭居住的单元楼两种类型。
从京棉二厂的空间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单位大院存在明显的功能分区,即以朝阳路为界,北部为生活区,南部为生产区。生活区以周边式街坊为规划思想,以礼堂/食堂作为生活空间的中心,同时幼儿园、小学等公共设施也布局于中心。周边以住宅为主,但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出现了部分见缝插针的建筑和工厂,使空间显得杂乱。南部的生产区以办公楼和厂房为中心,周边布局了仓库、车库以及浴室等辅助设施。在整个空间中,从南向北由厂房、办公楼、正门和礼堂等建筑构成了单位大院的轴线。京棉二厂单位大院按职住合一的形式来组织空间,基本不会增加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
单位大院的空间形成及其结构特点可以从很多方面映射出单位模式下的空间生产。首先,其形成是政府部门主导的、按生产计划投资的结果。土地的获取、人员的配置都是政府部门主导下操作的结果。其次,生活区的街坊式布局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的空间设计思想。再者,生产与生活的一体化以及生活区多样化的生活设施配置是政府通过单位统筹生产与生活的结果。
图5.9 1970年代京棉二厂的空间结构
注:1.礼堂和食堂;2.小学;3.幼儿园;4.花房;5.单身职工宿舍、职工医院、清真食堂;6.八里庄合作社;7.1950年代建设的住宅;8.纺织工业学校;9.商业服务;10.邮局;11.球场;12.八里庄二中;13.托儿所;14.生产区浴室;15.车库;16.办公楼;17.厂房;18.待开发地块转变为其他单位住宅;19. 1950年代增建的住宅;20. 1976年新建住宅;21.母子宿舍;22.街道工厂;23.生活区浴室;24.平房。
单位大院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生产与生活的空间组织模式,既有优点,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对生产和生活的系统化统筹是其最大的优点,另外空间的封闭性对于安全、安静及促进交往的生活环境有所帮助;但单位大院也造成了明显的空间分割,容易导致重复建设、设施利用效率低和空间不平等等问题。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下面以京棉二厂的案例来说明。单位模式下的京棉二厂是一个职住合一、生产及生活设施齐全的典型单位大院。在京棉二厂案例中,在单位住房供给的增强阶段,单位新建和重建了很多住宅,对改善居住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图7.6 去单位模式下京棉二厂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差异变迁京棉二厂作为部分残留型的案例首先反映了空间属性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转换。......
2023-07-22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建设中诞生了部分新的城市,如攀枝花市、大庆市、克拉玛依市等。其中的大庆市和大庆精神在单位模式下有很强的代表性。1959年9月发现了油田,1960年年初中央批准了石油部在大庆开展大会战的报告,大量人员开始到来。大庆市作为单位模式下完全新建的城市,从其特点来说是一座单位城市。其次,城市空间结构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2023-07-22
从研究方法来定义,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281]。具体案例的选择按城市和单位大院两个尺度展开,以分析单位模式和去单位模式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表现。从类型上来说,单位模式下的案例包括新建和改造两种类型,以分析单位模式对城市空间增量和存量的重塑作用。表3.1 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研究的案例组成......
2023-07-22
在此以北京石油大院和同仁园为例进行说明。1970年代的同仁堂是一个以生产区为主的单位大院,仅有少量的住房和生活设施分布在生产区的外缘。对同仁堂来说,虽然经历了部分严重污染的生产线停产和部分生产线迁移至郊区,但整个空间的主要职能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23-07-22
中国城市单位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城市发展目标,作为规范行为主体的具体制度安排只是实现相应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本研究对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理解突破了已有制度分析集中在具体规范作用的层次,考虑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样,单位模式研究中的空间价值分析将包括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三个方面。......
2023-07-22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是通过单位模式下的具体制度实施的。基于单位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面向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本书以单位为切入点,将单位模式作为具体的研究视角。相对于理解中国城市总体发展历程的单位视角,单位模式更加具体,目的在于更直接和细致地从制度变迁和空间演进两个方面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探寻未来的发展具体启示。......
2023-07-22
表3-3本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概况3.4.2.2钻孔灌注桩施工双排桩支护体系采用钻孔灌注桩的形式,其施工流程如图3-22和图3-23所示。基点应做特殊专门保护,不得损坏。钢筋笼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
2023-11-21
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度主导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运行。因此,以单位为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趋势便构成了中国城市研究新需求的时代命题[90]。其相对于很多已有的关注中国城市转型的研究而言,具有长周期的特点。这样方能对这一阶段中国城市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认知和理解。......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