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住房消费的市场化逐步导致了居民的迁居以及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在GDP的导向下,政府为了吸引资本、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旧城空间更新,在郊区以及远离城市的区域以产业园区、新城等形式进行空间开发,满足资本循环的需求。......
2023-07-22
单位模式形成的目标指向在于集中资源实施工业化的赶超战略[321],并就此形成全能主义政府主导下以计划经济和单位体制组织生产、管理社会的发展模式。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的生产正是其结果,空间是整个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图5.2)。具体来说,为集中使用资源和重点突破,政府依托项目推动工业化进程,投资也依此展开,并形成具体的单位[92]。在此基础上,国家通过资金配套、招工分配为单位准备生产要素,并通过土地划拨和规划设计将项目“落地”,实现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关于厂外设施建设,国家计委在1954年10月作出了《关于厂外工厂投资划分的规定》,对专用线、站场、供电供热、市政工程、公用事业、住宅等都有明确规定:凡是工业企业专用的,由工业企业投资;地区和全市性的,分别由相关部门投资[322]。在具体项目建设的同时,空间的符号借助规划设计也实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这样,城市规划与设计就成为了落实计划需求的空间工具[323]和相应符号得以空间化的通道。
图5.2 单位模式下的城市空间生产组织
为了配套单位的生产,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在项目资金的配置中包含了用于职工生活设施建设的资金,从而形成了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同步建设的安排。这种情况在缺乏配套的郊区更加明显。在1956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工业区和新工业城建设工作几个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了单位的生活区要同步选址和及早规划,生活区的建设也由单位负责。这种背景下,以单位为基本模块进行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建设模式便形成了,进而导致了单位空间的自我完备和在城市空间中的独立性。以北京市京棉二厂为例,建厂之时就同步配套了较为全面的生活设施,形成了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基本格局[187]。为了管控生产和生活,政府以计划指令和原则标准的形式将单位的日常运行嵌入政府的发展设计之中,而单位则向政府上缴利润、提供工业产品,即工业化战略的具体成果。对于已经存在的生产企业而言,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和改造(私人资本企业)的方式实现向单位型企业的转变。经过没收和改造的企业同样纳入政府的发展计划中,并在空间上进行了相应的转变,尤其是增加或新建生活服务设施。
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单位成员通过招工和分配的形式进入单位,在那里不仅获得稳定的就业,还可以使用其全面的生活设施。对于没收和改造企业的职工,在稳定和发展生产的原则下,继续留用。作为回馈,单位成员为产品生产提供劳动力,同时接受国家依托单位的全面管理。这样就形成了政府—单位—个人的层层制约和个人—单位—政府的层层依赖。城市空间则内嵌于这一整体性的体系,在工业化战略中被生产出来。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生产的本质是国家以计划的形式,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生产要素在空间中的组合,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具体的管理。从物质生产和居民消费的角度来说,空间在这里是作为生产要素集合和生活活动发生的场所而发挥作用的,体现的是空间的使用价值。
符号价值则是在空间使用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形态、结构等展现出来的。因此,空间符号在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中都会展现出来。当然,其除了以单位组织空间生产这一主要形式展现外,还存在城市政府负责的空间,尤其是广场、车站、体育馆等公共空间。这些空间由于其面向更多的生产和消费群体,符号价值往往有更突出的表现。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其中,住房消费的市场化逐步导致了居民的迁居以及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在GDP的导向下,政府为了吸引资本、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旧城空间更新,在郊区以及远离城市的区域以产业园区、新城等形式进行空间开发,满足资本循环的需求。......
2023-07-22
空间是生活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列斐伏尔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石,建构了空间本体论的理论框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开宗明义提出了“(社会)空间是(社会)产物”的核心命题。与列斐伏尔不同,福柯并没有将空间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是把空间思想内嵌于对现代性的研究之中。......
2023-07-25
艺术嵌入城市空间建筑,将其叙事性在空间序列中表达出来,城市空间整体呈现审美化。文化空间成为审美对象,是文化空间推动城市空间审美化的直接表现。城市空间审美化为本雅明的深刻论述提供了新时代的注解。交通空间审美化,从“去距离感”角度来说,进一步推动了审美日常化。城市地铁空间的审美呈现包括地铁空间作为审美目的和审美工具。......
2023-07-25
精确界定“公共空间”并不容易,城市理论的各种流派给出了诸多定义。如果说城市是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公共空间,那么在这种情境中,共同利益的概念也散碎而成为个人忧虑。文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公共空间,其数量的增加和分布范围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不安。......
2023-07-25
“文化产业”的概念表述经历了一次重要转变。文化产业并没有把文化和产业拆分为两个平行的价值体系,而是试图表明文化价值是如何与其生产方式交织在一起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时,社会生产基于工业化时代的福特制积累体系。该定义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传统称谓,将文化置于新的经济领域。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即运用创意力、文化知识、知识产权去生产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2023-07-25
系统软件使用DFS算法对PCI总线进行遍历时,完成这些寄存器的初始化,即分配这些设备在PCI总线域的地址空间。值得注意的是,PCI Agent设备的BAR0~5寄存器和PCI桥的Base寄存器保存的地址都是PCI总线地址。而这些地址在处理器系统的存储器域中具有映像,如果一个PCI设备的BAR空间在存储器域中没有映像,处理器将不能访问该PCI设备的BAR空间。......
2023-10-20
整体而言,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赶超战略得以实施的组织框架。国际上,一方面是冷战的国际背景,构成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大跃进”之前,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工业化构成了示范。图4.7 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组织逻辑为实现(重)工业快速发展,需要提高积累率,并且以计划的形式安排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
2023-07-22
单位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形成并主导了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全能型政府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总体性危机。基于此形成了以具体单位为模块的总体性方向安排,其特点包括:生产为中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封闭。1)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政府集中有限资源推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单位模式下政府通过公有制实现了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成为集中资源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