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时代,天子的王畿和诸侯的封国,都实行“国”“野”对立的乡遂制度。“乡”是指国都及近郊地区的居民组织,或称为“郊”。因此西周国都的布局有一定的特点,既有贵族的宫殿区,又有“国人”的居住区,更有军队的驻屯地。西周都城的这些特点,是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西周都城有大规模的城墙的建筑,可能是从文王建都于丰开始的。武王克商以后,又建都城于镐,称为宗周,在今西安西南沣河中游东岸。......
2023-10-12
前述部分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运行的逻辑,但须明确的是,其形成并非是一个系统设计的结果[287],而是随着相关制度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而逐步形成的。同时,许多制度的初始设计并不是针对想象的单位模式而形成的,如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城市就业压力、社会稳定和流动人口的控制有关,而粮食统购统销与粮食危机直接相关。
从过程来讲,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端及后期的“大跃进”和“文革”等一系列历史阶段。这些阶段的背后蕴含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已有研究多关注这一系列过程的不同阶段,这里将其连接,并与前述具体制度的探讨结合,来分析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形成与调整过程。
根据不同具体制度的确立过程和城市发展的阶段,并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形成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包括孕育阶段(1921—1949)、准备阶段(1949—1953)、形成阶段(1953—1958)、调整阶段(1958—1966)和成熟阶段(1966—1978) (图4.8)。虽然与单位相关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欧洲的乌托邦实践[92],但国内最直接的实践可以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算起。从这一时间开始,制度的孕育阶段一直延续到1949年。这一阶段集中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以及革命实践,并受到苏联经验的影响。其中1948年东北的解放及开始的城市管理和建设实践,对其他地区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96]。同时,1948年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年份,对于同一财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949—1953年是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准备阶段。总体而言,该阶段是国内城市经济及社会稳定和恢复的时期。对制度的形成来说,新中国的成立、工作重心向城市的转移和向苏联学习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权力部门主动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开始。朝鲜战争等国际环境的变化则加速了(重)工业化发展的心态。此外,劳动保险、工资改革等都具有基础作用。
1953—1958年是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形成阶段,也是城市发展模式向单位模式转变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下来,“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启动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且,统购统销、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公有住房的原则、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以及户籍制度都逐步确立。正是在这些制度快速形成的基础上,形成了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框架结构。
1958—1966年是制度的调整阶段。在这一时期,国际方面中苏关系破裂和越战升级,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快速工业化,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心态,还导致“三线建设”之下从全国层面改变了单位的布局。对国内来说,经历了“大跃进”、调整以及“反右”的扩大,并为“文革”做了铺垫。同时,中央集权的政府管理经历了权力下放和回收的调整,体制更加政治化。
1966—1978年是制度的成熟阶段。“文革”时期对官僚体系的破坏使得单位更加独立[99],而奖金和福利制度的调整使得收入更加平均,单位福利共同体也逐步形成。同时,集中的权力再次下放。另外,“文革”严重的“左”倾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模式让整个经济社会陷入混乱。1976年“文革”结束后,进入拨乱反正阶段,重新强调以现代化为中心任务。同时,为了调整混乱的局面,对下放的权力再次集中。而单位模式革命性的变革始于1978年开启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和开放。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西周、春秋时代,天子的王畿和诸侯的封国,都实行“国”“野”对立的乡遂制度。“乡”是指国都及近郊地区的居民组织,或称为“郊”。因此西周国都的布局有一定的特点,既有贵族的宫殿区,又有“国人”的居住区,更有军队的驻屯地。西周都城的这些特点,是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西周都城有大规模的城墙的建筑,可能是从文王建都于丰开始的。武王克商以后,又建都城于镐,称为宗周,在今西安西南沣河中游东岸。......
2023-10-12
所谓杂税,就是指田赋以外的一切收入而言。到了唐代,藩镇割据,地方赋收都不解送中央,所以杂税就成为国家收入的正宗。元初更定引地的制度,于是食盐更有地域的制限,明、清以来,都沿用此法。唐代宗以后,课税于酒户,叫做“榷酤”,后此沿用,就成为定例了。民国以来,又有印花税,也是属于营业税的一种。但国民政府,正努力于关税自主,如最近中、日关税协定,即已取得关税自主云。禁止人民私铸铁器鬻盐。......
2023-08-16
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减轻司法压力,调解制度受到普遍重视,我国古代调解制度也步入成熟阶段。宋代调解基本形成制度化,调解制度得到法律确认,调解被引入司法程序,劝解息讼是地方官吏的职责。......
2023-12-04
科举制度始于隋,完备于唐、宋,终于清,在中国前后存在了1300多年,它的存废曾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科举制度自身的弊端使其日益成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进步的滞碍。开科取士打破豪门垄断官选自隋文帝开科取士以来,科举制度一直被当作国家的抡才大典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1300多年的史实,表明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失其合理性。科举制度的废除还造成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
2023-08-13
▲木星经过对“伽利略”号轨道飞行器发回的最初数据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木星大气结构与过去科学家们预想的有很大不同,它已经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发现,这些最初的发现正在促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他们的木星形成理论和行星演变过程的特性。该云层可能是含氨和硫化氢的云层。“伽利略”号轨道飞行器于1997年12月7日向地球发回最后的信号,然后飞进木星大气层烧毁。......
2023-07-23
区别反映在作为语言构成成分的分类图式中。尽管在人类社会中,安排会有所不同,但所有社会都需要制定在规范人们的关系方面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语法规则、法律语言和权力关系结构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它们反映在人们用于交流、用来同他人一起采取行动的语言中。......
2024-03-28
民国初期,废妾之声高涨,但蓄妾之风不减。而到了民国,蓄妾之风更是持无忌惮,越演越烈。“民国十三年四月,北京政府有所谓蓄妾制限令的颁布,但不是废妾,只是限制妾罢了”[62]。当代学者程郁在《清至民国蓄妾习俗之变迁》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妾的问题与当时的社会改良息息相关。当然,也有时人认为当时以无子为由而娶妾,是对孟子“无后不孝”之言的误解,“孟子之言为不娶妻而无后者”,而非“娶妻而无后者”。......
2023-07-03
而这无疑会导致企业执行力低下。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无奈的老范只好回去找部长,结果部长把自己的制度和财务制度一对照,发现两个部门的制度果然存在矛盾。......
2024-02-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