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关系的转变:从一边倒到中苏交恶

国际关系的转变:从一边倒到中苏交恶

【摘要】:1949年2月,斯大林特使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与中方进行了两国关系的沟通。同年6月刘少奇访问苏联,在此期间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于1950年2月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到1950年代中期,“一边倒”的中苏关系演变为“中苏交恶”。相关矛盾包括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等。中苏关系的变化也导致了中国国际关系的重大调整,并逐渐走向封闭。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美苏矛盾加剧并逐渐演化为两极对抗和两个阵营的国际格局[296]。这对中国的影响表现为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进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苏联一方的倾斜。而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的讲话“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优势是在我们方面,不是在敌人方面。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是对这种倾向的明确表述。1949年2月,斯大林特使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与中方进行了两国关系的沟通。同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两条方针,并明确了“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同年6月刘少奇访问苏联,在此期间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于1950年2月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在确立外交政策的同时,还沟通了关于贷款和派遣专家对中国援助的细节[297],这就为后期苏联经验在企业管理、空间规划方面影响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埋下了伏笔。这一阶段还有美国主导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的国际环境让中国意识到加速进行工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但到1950年代中期,“一边倒”的中苏关系演变为“中苏交恶”。中苏关系的矛盾要追溯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毛泽东不赞成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毛泽东曾说:“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相关矛盾包括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等。1960年7月16日,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撕毁了345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并撤走在华全部专家。后期中国公开喊出“打倒苏修”的口号,1969年又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中苏关系的变化也导致了中国国际关系的重大调整,并逐渐走向封闭。国际关系的变化还导致了1960年代初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三线建设”。由此,单位在全国的布局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