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城市:质性研究方法详细介绍

中国城市:质性研究方法详细介绍

【摘要】:作为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容易给人主观而随意的印象,也即产生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在质性研究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将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来证明、揭示和解释中国城市制度和城市空间的形成和变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性的思考。

质性研究是与定量研究相对的一种方法,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78]。质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体验寻求对社会现象和个体经验的“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分析与写作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256],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研究通常不预先设定一个明确的研究假设,最多是基于某个大致的理论框架或问题意识进入到“实地”中,在“浸入”和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不断进行初步分析和反思,让理论观点逐步“浮现”,并修正原有理论框架。

作为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容易给人主观而随意的印象,也即产生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然而一方面,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摆脱研究者的立场和偏见的影响,包括定量研究;另一方面,不能简单用定量研究的标准来衡量质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在质性研究中是一个反思的自我、互动的个体,不在于追求可重复的共识和普适性,而是在于发现独特性。当然,这并不是为刻意歪曲捏造提供立足点,只是研究者通过不同于定量的方法,如三角验证来保障结论的可靠性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是包括城市制度和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发展模式,所涉及的分析材料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包括文献、档案资料和部分案例,辅以部分统计数据。而研究目标则是要发现中国城市发展制度演进及空间变迁中的规律,需要对社会现象和事实依据进行对比、概括、综合和总结,是典型的质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其目的在于从宏观层面理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及其逻辑。在质性研究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将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来证明、揭示和解释中国城市制度和城市空间的形成和变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