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数据,具体包括:政府文件及统计文献。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正式会议和非正式场合的讲话。指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数据,主要为访谈录音和照片。这些多元数据构成了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②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3-07-22
从具体理解来说,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单位有不同的定义,如:社会学将单位视为一种组织[124],认为单位是进行社会控制、资源分配和社会整合的组织化形式,承担着包括政治控制、专业分工和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94];规划学者认为单位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细胞和运行单元[180];地理学者认为单位是工作单位(work unit)的略称[195],也是个人基本的社会生活空间和象征[176],同时也是一个社区[248]。在上述多学科理解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更加综合性的理解中国城市长周期和综合发展的新框架[91]。该框架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同时研究内容具有综合,跨学科的特点。
但上述框架着眼于单位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旨在为面向未来城市发展的单位研究提供覆盖更广和融合性更强的研究框架,与相对非常具体的单位模式研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本书以这一总体框架为指导,面向具体研究的需求,提出了单位模式的概念性框架(图3.1)。在该框架中,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城市中生产管理、社会服务和空间形成的组织模式,是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总体性概括,也是计划经济模式在城市得以实施的手段和具体化。从具体构成来说,单位模式是一个包含三个阶段、两个内容和两种机制的综合性概念。三个阶段指单位模式阶段、去单位模式阶段和未来城市发展阶段;两个内容指制度和空间,其中的制度是结构性因素,是单位形成的规则,空间是城市发展实践的载体,是外在表现[106];两种机制指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三个阶段是单位模式的历时性主线。单位模式对应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阶段,去单位模式对应的是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发展阶段,也可以称为市场化的去单位模式。在将来的发展中,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将更加可持续,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目前来看,以人为本的调整是这一转变的核心。这一模式是对市场化的去单位模式进行矫正的结果,也是对市场失灵的应对。在中国,这一阶段始于对发展模式转变的强调,这里将“十二五”的实施作为标志。“十二五”发展战略中提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战略转变,此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共十八大会议对社会建设的强调和五位一体①的发展要求。在城市领域,最直接的体现是向新型城镇化②发展方式的转变。
图3.1 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概念图
两个内容是单位模式的具体表现。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安排围绕(重)工业化战略展开,强调工业增长和产品的生产。在去单位模式下,经济增长成为核心目标,相应的生产和消费制度按新的逻辑被逐步调整。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包括社会、空间及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目标。单位模式的空间是计划生产的结果,到了去单位模式中,城市空间经历了包括城市更新与郊区化扩张在内的空间重构,未来的城市空间将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和累积的问题进行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再调整。
两种机制是单位模式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阶段,而在市场化转型启动之后逐渐式微。市场经济体制发轫于“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并以渐进的形式逐渐增强。在城市发展的单位模式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逐渐通过改造的形式向公有制转变,并逐渐淡出了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在去单位化的过程中,尤其是起始阶段,计划经济的形式同样存在,形成了独特的双轨结构,从而在传统的体制内外形成了不同的运行模式。但随着体制内成分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日益收缩。但对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某些积极的理念、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再次运用;而去单位模式的弊端与问题则要在此过程中逐渐被修正。这是新单位主义研究的核心指向,也是本研究从单位模式视角理解中国城市发展所希望得到启示的基本来源。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数据,具体包括:政府文件及统计文献。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正式会议和非正式场合的讲话。指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数据,主要为访谈录音和照片。这些多元数据构成了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②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3-07-22
具体来说,第1章提出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研究问题,第2章对单位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总结,第3章从理论基础、基本概念、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单位模式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内容首先对两种发展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和对比,然后在梳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应该从中借鉴的经验。③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2023-07-22
哈维将资本的积累和增值过程分解为相对独立但彼此联系的三个循环[271]。图3.2 大卫·哈维的资本循环模型第一循环中产生的过度积累将导致资本向第二循环转移。在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中,资本循环理论的运用比较具体,集中在单位模式和去单位模式下资本循环的分析部分。具体分析将以哈维的资本循环为指导思路,面向中国城市资本运行的实际特点,提炼出中国城市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本循环的构成与特点。......
2023-07-22
1)聚焦于去单位化阶段,长周期的研究相对不足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相关研究聚焦于市场化转型期以来单位制度、空间及社区等方面的变化。4)方法论集中于实证主义,结构主义、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分析相对欠缺整体而言,中国城市单位研究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为主,包括制度的形成与变革、空间的形态以及社区的调整等多个方面。......
2023-07-22
1)城市居民作为单位模式下的劳动者单位模式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赶超战略中一系列具体制度实施的结果。2)城市居民作为去单位模式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去单位模式下,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居民的要求已显著不同,意识形态色彩已经日益淡化。虽然单位模式下和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居民在具体的角色定位上有显著的差别,但在逻辑上却是非常的一致。......
2023-07-22
虽然单位模式有其致命的缺陷,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并非毫无价值。在单位模式中,政府高度集权并获得了对社会资源的支配权,从而形成对整个城市活动系统的支配。以此为出发点,政府自然形成了对城市生产与生活进行统筹处理的理念。另外,还需认识到的是单位模式中对生产和生活的统筹处理是全能政府职责下的产物。......
2023-07-22
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度主导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运行。因此,以单位为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趋势便构成了中国城市研究新需求的时代命题[90]。其相对于很多已有的关注中国城市转型的研究而言,具有长周期的特点。这样方能对这一阶段中国城市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认知和理解。......
2023-07-22
1)封闭性封闭性是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最直观的表现,突出展现为大院和围墙的广泛分布。进入单位空间需要相应的身份许可,要求最严的当属军事单位和部分特殊单位。封闭性的存在导致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对城市的独立性。这是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中生活区的最大特点。3)静态性单位模式下的空间静态性表现在物质和社会两个方面。......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