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单位模式:研究视角的深度探讨

单位模式:研究视角的深度探讨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是通过单位模式下的具体制度实施的。基于单位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面向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本书以单位为切入点,将单位模式作为具体的研究视角。相对于理解中国城市总体发展历程的单位视角,单位模式更加具体,目的在于更直接和细致地从制度变迁和空间演进两个方面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探寻未来的发展具体启示。

从大的发展过程来讲,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城市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转型期两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的起步和探索阶段。从城市发展模式来说,两个阶段差异明显。从本书研究的需求来说,所选择的研究视角要能够贯穿这两个阶段,既要体现城市发展从计划到市场的连续性与过渡性,也要能反映城市发展从计划到市场的变迁性。而且,这一视角还需要能够综合地反映制度变迁、空间表达、社会组织以及背后的机制与逻辑。

从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来说,单位贯穿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几十年时间。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是通过单位模式下的具体制度实施的。从具体时间来说,以计划经济在1950年代迅速建立为节点,单位开始主导中国城市的发展。从对单位的理解上来说,它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从组织学角度看,单位是国家管理公有体制内人员的组织形式;从经济学角度看,单位一直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保障和容纳文化与物质生产力的重要实体;从社会学角度看,单位是标志城乡区别的社会集团,是城市生活的核心[111],而且单位还有其独特的空间模式。从实践来说,单位则是计划经济在中国城市的实现形式。从国内外对比来看,单位概念是一种更具地方性和针对性的表达。围绕单位形成的具体概念有对社会形态概括的单位社会[100]、对相关现象进行描述的“单位现象”[116,242]、对居住区进行概括的单位社区以及体制和管理角度的单位制[96,201]、社会个体角度的“单位人”[233]等等。而“单位化”这一概念既是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某方面特征变化的概括,如单位化企业[243],也是对实现这种状态的变化过程的总结,如社区单位化[219]。此外,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单位来说,其影响是逐渐式微和退出历史的。在经历了30余年的变革之后,单位模式下制度体系的相关变革还在继续,单位在很多领域依旧清晰可见,尤其是在变化滞后的空间和居民心理方面。因此,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也被称为“去单位化”[244-246]的过程,而经历了转型重塑的阶段也被称为后单位时期[247]、后单位社会[111]等等。上述概念的运用反映了中国城市社会的连续性和变化性,而且更加贴合中国城市的实际状况。

基于单位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面向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本书以单位为切入点,将单位模式作为具体的研究视角。相对于理解中国城市总体发展历程的单位视角,单位模式更加具体,目的在于更直接和细致地从制度变迁和空间演进两个方面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探寻未来的发展具体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