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画论:美与丑的本质探析

中国画论:美与丑的本质探析

【摘要】:第一节美的本义与美意识在先秦典籍当中,借用文献整理就能说明“美”有多种含义。而“美”作为文字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含义是否与作为字符性质的“美”字的原初意义相一致并具有同一性呢?可见,“美”的本义具有一种非确定性和复杂性,它进入语言系统后,也孕育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现将“美”的含义与其用例简要列举如下 :1.甘美,味道可口。

第一节 美的本义与美意识

在先秦典籍当中,借用文献整理就能说明“美”有多种含义。而“美”作为文字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含义是否与作为字符性质的“美”字的原初意义相一致并具有同一性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探询汉字“美”的本意,来探求在中国古代“美”的最原初的内涵。

东汉许慎的看法,“美”起初主要用来表达味觉美的感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作如下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北宋徐铉等注:“羊大则美,故从大。”清段玉裁注:“羊大则肥美。”《说文解字》又释曰:“甘,味也,从口含一。”段玉裁则注曰:“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所谓“羊大为美”,主要是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入手的,着重于味觉和视觉感官之经验。

许慎对“大”字的解释如下:“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同样,如果从比篆书更为古老的甲骨文来看,“大”在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大”、“人”其实是一个字。故在构形上,“美”从羊从大,即是从羊从人,所以“美”字也有解释为“羊人为美”的。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作“疑象人饰羊首之形”,这种观点取象形说认为“美”是一戴有羊角头饰的人形。另外也有的人将“美”字当中许慎认作羊形的部分释为羽毛,认为“美”是头戴羽毛的舞人 (1),取形态、动作的意思。从以上二说大致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对甲骨文中“美”字书写样式的辨识,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头戴装饰物的人。

由此关于“美”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却也陈陈相因。无论是“羊大为美”,还是“羊人为美”,或是其他的论断 (2),学术界仍有争论,但在“美”字的构形当中,羊或者人却具有着多重特殊的意味。

在初民生活中,羊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的性情温顺,便于驯养,羊不仅“主给膳”,可充做人类的食物,是当时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羊能够代表财富,象征着富足。羊还参与到祭祀过程中,含有虔诚、尊崇、敬畏、吉祥等意念。另外,羊身上对称的角、卷曲的毛等形式特征富有装饰味,隐含着形式美的萌芽。特别是头戴羊角头饰的舞人又类似于负责祭祀礼仪的执行者,使“美”在当时还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职能,舞人的形象及其舞姿滋生出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这也许能说明美的本义和人、装饰性效果及上古时期的演奏、舞蹈有一定关系。

可见,“美”的本义具有一种非确定性和复杂性,它进入语言系统后,也孕育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内涵有一个演变过程。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由于字符本身的蕴涵和文字字义的发展延伸,在古文里,“美”字当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含义。在古籍中对“美”的解释甚多,主要有味甘、貌好、德嘉、称赏、愉悦等。现将“美”的含义与其用例简要列举如下 (3):

1.甘美,味道可口。《韩非子·扬权》:“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2.美好、美丽,形貌好看。《诗经·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完美、淳良。《国语·楚辞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迩皆无害焉,故曰美。”

4.歌舞优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5.多。《礼记·礼器》:“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

6.肥沃。《韩非子·难二》:“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

7.茂盛。《管子·八观》:“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

8.成长、成熟。《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故荞以冬美而荼以夏成。”

9.贵重。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五十六:“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10.喜、快乐。王弼注《老子·二章》:“美恶犹喜怒也。”

11.称赞、褒奖、赞美。《韩非子·五蠹》:“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12.善、好、嘉。《楚辞·离骚》:“好蔽美而称恶。”

13.素质优良。《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14.品德或志趣高尚。《管子·形势解》:“孝者,子父之高行也……民之所歌者,美行德义也。”

15.业绩巨大。《公羊传·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

此外,“美”还有舒服、美满;长处、才能;景物佳胜;精、质量高;丰收等很多意思。

美的对象不断地扩大,美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推移变迁。美基于功利性之上,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从甘美而引申,吃的生理快感上升到精神的文化愉悦。人们总是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人类的美感是逐渐生成的,“美”可以用来形容美物、美人、美文、美德、美谈等许多事物。

王弼是最早明确指出喜爱和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的,他注《老子·二章》说:“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凡是美的东西,它能使人的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到愉悦,它对人的身心有益,使人得到舒适和满足而顺乎人生的需要,所以被视为美。

“美”字有较丰富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其他几种表达,如“妍”、“媚”、“妙”、“丽”、“好”等都含有美的意思。

1.妍

《说文解字》释曰:“妍,技也。”段玉裁注:“技者,巧也。”《释名》曰:“妍,研也。研精于事宜则无蚩缪也。”“妍”有技能精熟之义。《集韵》又释曰:“媚也,丽也,美好也。”“妍”有好、美丽之意。如刘知幾《史通·惑经》:“明镜之照物也,妍媸必露。”

2.媚

《说文解字》释曰:“媚,说也。”“媚”有喜爱、亲顺的意思,如《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媚”又有美好、可爱、娇艳的意思,如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此外,“媚”还含有巴结、谄媚、讨好之类的贬义。

3.妙

“妙”有精微、深微、玄妙的意思,如《老子·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又有美、好之义,《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后汉书·班彪传》注:“妙者,犹美也。”又如朱长文《续书断》解释:“运用精美,可谓之妙。”“妙”还有神妙、奇妙、奇巧等意思。

4.丽

《玉篇》作“好也”。《广韵》曰:“美也。”“丽”有美好、美丽之义,如《楚辞·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王逸注:“丽,美好也。”又《正韵》作“华也”,“丽”有华丽、华美之意,如《韩非子·亡徵》:“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5.好

《正韵》作“美也,善也”,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曰:“凡好皆谓之美。”“好”与“美”同义。如《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好”用以形容容貌之美。

另外,如《集韵》等释“秀”为“荣也、茂也、美也”,“秀”有茂盛、美好、秀丽之义,也有才能出众的意思。“华”,有华丽、美丽的意思,也有浮华的意思在内。“文”,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也有华美、有文采等意思。

以上“妍”、“媚”、“妙”、“丽”、“好”字,或“秀”、“华”、“文”等字与“美”字的义项有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是含有一定美意味的文字,在中国画论中表达美的含义时,这些语言表述形态同“美”一样也是经常出现的。古代的画家、理论家在表述他们的绘画见解时常运用这些词素来阐发他们的理论主张,这些字词所构筑的画语体现出中国画论中的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