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画论中美丑的具体表现形态部分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对美丑的价值规范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加强了对美丑互化的认识,突出了对美丑概念的界说。在中国画论的美与丑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具体的绘画表现和品评中美和丑都体现为诸多的形态。中国传统绘画主张写真,以自然真实为美。......
2023-07-22
第一节 美的本义与美意识
在先秦典籍当中,借用文献整理就能说明“美”有多种含义。而“美”作为文字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含义是否与作为字符性质的“美”字的原初意义相一致并具有同一性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探询汉字“美”的本意,来探求在中国古代“美”的最原初的内涵。
据东汉许慎的看法,“美”起初主要用来表达味觉美的感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作如下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北宋徐铉等注:“羊大则美,故从大。”清段玉裁注:“羊大则肥美。”《说文解字》又释曰:“甘,味也,从口含一。”段玉裁则注曰:“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所谓“羊大为美”,主要是从《说文解字》的解释入手的,着重于味觉和视觉感官之经验。
许慎对“大”字的解释如下:“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同样,如果从比篆书更为古老的甲骨文来看,“大”在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大”、“人”其实是一个字。故在构形上,“美”从羊从大,即是从羊从人,所以“美”字也有解释为“羊人为美”的。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作“疑象人饰羊首之形”,这种观点取象形说认为“美”是一戴有羊角头饰的人形。另外也有的人将“美”字当中许慎认作羊形的部分释为羽毛,认为“美”是头戴羽毛的舞人 (1),取形态、动作的意思。从以上二说大致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对甲骨文中“美”字书写样式的辨识,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头戴装饰物的人。
由此关于“美”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却也陈陈相因。无论是“羊大为美”,还是“羊人为美”,或是其他的论断 (2),学术界仍有争论,但在“美”字的构形当中,羊或者人却具有着多重特殊的意味。
在初民生活中,羊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的性情温顺,便于驯养,羊不仅“主给膳”,可充做人类的食物,是当时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羊能够代表财富,象征着富足。羊还参与到祭祀过程中,含有虔诚、尊崇、敬畏、吉祥等意念。另外,羊身上对称的角、卷曲的毛等形式特征富有装饰味,隐含着形式美的萌芽。特别是头戴羊角头饰的舞人又类似于负责祭祀礼仪的执行者,使“美”在当时还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职能,舞人的形象及其舞姿滋生出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这也许能说明美的本义和人、装饰性效果及上古时期的演奏、舞蹈有一定关系。
可见,“美”的本义具有一种非确定性和复杂性,它进入语言系统后,也孕育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内涵有一个演变过程。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由于字符本身的蕴涵和文字字义的发展延伸,在古文里,“美”字当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含义。在古籍中对“美”的解释甚多,主要有味甘、貌好、德嘉、称赏、愉悦等。现将“美”的含义与其用例简要列举如下 (3):
1.甘美,味道可口。《韩非子·扬权》:“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2.美好、美丽,形貌好看。《诗经·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完美、淳良。《国语·楚辞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迩皆无害焉,故曰美。”
4.歌舞优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5.多。《礼记·礼器》:“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
6.肥沃。《韩非子·难二》:“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
7.茂盛。《管子·八观》:“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
8.成长、成熟。《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故荞以冬美而荼以夏成。”
9.贵重。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五十六:“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10.喜、快乐。王弼注《老子·二章》:“美恶犹喜怒也。”
11.称赞、褒奖、赞美。《韩非子·五蠹》:“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12.善、好、嘉。《楚辞·离骚》:“好蔽美而称恶。”
13.素质优良。《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14.品德或志趣高尚。《管子·形势解》:“孝者,子父之高行也……民之所歌者,美行德义也。”
15.业绩巨大。《公羊传·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
此外,“美”还有舒服、美满;长处、才能;景物佳胜;精、质量高;丰收等很多意思。
美的对象不断地扩大,美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推移变迁。美基于功利性之上,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从甘美而引申,吃的生理快感上升到精神的文化愉悦。人们总是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人类的美感是逐渐生成的,“美”可以用来形容美物、美人、美文、美德、美谈等许多事物。
王弼是最早明确指出喜爱和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的,他注《老子·二章》说:“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凡是美的东西,它能使人的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到愉悦,它对人的身心有益,使人得到舒适和满足而顺乎人生的需要,所以被视为美。
“美”字有较丰富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其他几种表达,如“妍”、“媚”、“妙”、“丽”、“好”等都含有美的意思。
1.妍
《说文解字》释曰:“妍,技也。”段玉裁注:“技者,巧也。”《释名》曰:“妍,研也。研精于事宜则无蚩缪也。”“妍”有技能精熟之义。《集韵》又释曰:“媚也,丽也,美好也。”“妍”有好、美丽之意。如刘知幾《史通·惑经》:“明镜之照物也,妍媸必露。”
2.媚
《说文解字》释曰:“媚,说也。”“媚”有喜爱、亲顺的意思,如《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媚”又有美好、可爱、娇艳的意思,如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此外,“媚”还含有巴结、谄媚、讨好之类的贬义。
3.妙
“妙”有精微、深微、玄妙的意思,如《老子·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又有美、好之义,《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后汉书·班彪传》注:“妙者,犹美也。”又如朱长文《续书断》解释:“运用精美,可谓之妙。”“妙”还有神妙、奇妙、奇巧等意思。
4.丽
《玉篇》作“好也”。《广韵》曰:“美也。”“丽”有美好、美丽之义,如《楚辞·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王逸注:“丽,美好也。”又《正韵》作“华也”,“丽”有华丽、华美之意,如《韩非子·亡徵》:“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5.好
《正韵》作“美也,善也”,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曰:“凡好皆谓之美。”“好”与“美”同义。如《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好”用以形容容貌之美。
另外,如《集韵》等释“秀”为“荣也、茂也、美也”,“秀”有茂盛、美好、秀丽之义,也有才能出众的意思。“华”,有华丽、美丽的意思,也有浮华的意思在内。“文”,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也有华美、有文采等意思。
以上“妍”、“媚”、“妙”、“丽”、“好”字,或“秀”、“华”、“文”等字与“美”字的义项有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是含有一定美意味的文字,在中国画论中表达美的含义时,这些语言表述形态同“美”一样也是经常出现的。古代的画家、理论家在表述他们的绘画见解时常运用这些词素来阐发他们的理论主张,这些字词所构筑的画语体现出中国画论中的美观念。
有关中国画论中的美与丑的文章
第一节中国画论中美丑的具体表现形态部分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对美丑的价值规范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加强了对美丑互化的认识,突出了对美丑概念的界说。在中国画论的美与丑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具体的绘画表现和品评中美和丑都体现为诸多的形态。中国传统绘画主张写真,以自然真实为美。......
2023-07-22
除孔子外,儒家学派中其他代表人物如孟子、荀子关于美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直接制约着中国画论中美丑观念的产生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
2023-07-22
结论通过对中国画论中美与丑的形成、发展和主要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画论中美丑的内涵是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延伸扩展的。美和丑交相辉映,呈现出多面性和多义性,从而构成美丑观一层层复杂的关系。总而言之,从中国画论中的美与丑来看,是重视内在美质的。在中国画论中对具有价值和一定美意味的丑的概念是充分肯定的。美、丑的嬗变体现出中国画论中独特的美丑观,展现了丑之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与审美价值。......
2023-07-22
第五章丑的张扬与偏至在中国画论中的美丑观形成期,由于受到儒家的影响使中国画论的美与丑中包孕着人伦的善恶内涵。至魏晋时期因注重人物品藻及玄学的影响,使魏晋美学重视美与超越感官的内在精神的联系。具有肯定意义的丑的论说到明清时期便产生了普遍的影响,明清以来,丑的美学内涵更加丰富,丑的相对独立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丑甚至上升为美的范畴,这就是画论中丑的张扬与偏至,从而体现出中国画论中丑意识的嬗变。......
2023-07-22
受古代哲学、美学思想影响,以美丑在绘画品评中的地位来看,与“神”、“气”等核心范畴相比较而言,美丑也并非是重要的和最高的评价标准。画上人物是以客观对象为基础的,或美或丑,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在绘画品评的范围内,美与丑的性质因其客观存在,是清晰而明确的。......
2023-07-22
“中观”这种辩证思维方式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相反相成的认识论共同奠定了中国艺术理论中的辩证法,为传统的审美观念、审美准则提供了理论基础。受中国传统哲学整体和谐辩证观念的影响,和谐与整体的追求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和欣赏品评标准。......
2023-07-22
第一节明中后期画论中丑的崛起与发扬明代中后期,城市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社会生产中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另外,在画论中最早遭到贬斥、具有丑意味的“生”、“拙”含义在明代中后期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种新的审丑观念正在崛起和发扬。......
2023-07-22
“丑”,指地支第二位,又指十二时辰之一。此外,“丑”还有侮辱、污蔑、愤怒等其他的意思在内。“恶”的诸多含义与“丑”相类。“媸”有丑之义,与“妍”相对。“蚩”本是一虫名,后有丑陋、丑恶之义。......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