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乘龙快婿、天籁之音、余音绕梁、滥竽充数、对牛弹琴、曲高和寡等成语故事都与音乐息息相关。但弄玉不从,她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秦穆公知晓弄玉的心思,龙颜大悦,遂令太史公选择一黄道吉日为两人完婚。弄玉夫妇吹箫引凤的故事也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这实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2023-07-21
中国礼教历来有重视音乐的传统,历朝历代也常常认为音乐有安邦治国之功能,将其奉为经典,并发扬光大。为后世所周知的音乐家如先秦的师旷、汉代的李延年,他们都对音乐作出过杰出、卓越的贡献。
中国的音乐在三国时期,已发展到十分纯熟的程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文化的进一步成熟,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些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和一些能反映时代特色、彰显当时音乐水平的音乐家及其思想理论。在当时杰出的音乐家里,以嵇康、阮籍、蔡琰等为代表的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嵇康,字叔夜,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也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他也是三国时期魏末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音乐家,当时玄学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嵇康似乎天生就禀赋音乐才能。他从小爱好音乐,而且对音乐有特殊的感知能力。在他给后人留下的众多音乐财富中,他创作的“嵇氏四弄”最为人们称赞,“嵇氏四弄”是指《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它们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为“九弄”,成为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的琴曲。话说这《九弄》成就极高、影响极大,隋炀帝就曾以弹奏《九弄》当做招募人才的条件之一。
嵇康不仅留下了为后世称赞的音乐作品,还对音乐理论作出了独特贡献。这些贡献表现在他写的《琴赋》与《声无哀乐论》里。《琴赋》谈论了制琴的器材,琴的演奏情状、琴曲的音乐发展风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声无哀乐论》则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总之这两部音乐理论著作,嵇康不单单是就琴论琴,对音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真知灼见,更是由琴出发,阐发了自己对传统音乐的批判和对自由人格的向往。
嵇康作为一个音乐家,除了以上的贡献,最为人熟知的和称赞的就是他弹奏的《广陵散》。
《广陵散》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嵇康弹奏的《广陵散》是根据《聂政刺韩王曲》加工改编而成的,今所见《广陵散》谱中以《神奇秘谱》为最早、最完善。《广陵散》的出名和影响力深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嵇康。《广陵散》原本只是由一首古曲改编的,是嵇康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嵇康是一个洒脱不羁、崇尚自由之人,他敢于蔑视司马氏的权威,因此遭受迫害,于公元262年被统治者司马昭判处死刑。这一天,在高高的行刑台上,潇洒不羁的嵇康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人格,他没有为自己年青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而悲叹,而是要来一架琴,给成千上万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的了一曲,这一曲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广陵散》,琴弦铮铮作响,深切感人,牢牢地住进人们心中。曲毕后,他对天长慨:“广陵散,至今绝已”然后从容赴死。今天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模制嵇康画像砖,生动地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器宇轩昂、愤慨不屈的形象。
【嵇康画像】
那么《广陵散》是怎样的一首乐曲的?《广陵散》是我国现存古曲中唯一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因此它旋律激昂、慷慨,充满了宏大的战斗力,往往能激起被压迫者反抗的斗争精神,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嵇康或许正是从《广陵散》中找到了找到了和他具有相同反抗精神和斗志的精神食粮,所有他十分喜爱《广陵散》。
在嵇康的生命里,除了《广陵散》的故事,还有许多迷人动听的音乐传说让后人津津乐道。
三国时期,魏国建立不久,政权便落在司马懿手上。司马懿为了稳固政权,对曹氏一族持赶尽杀绝的态度。而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他娶的是长乐亭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这种关系等于是在嵇康身边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嵇康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十分敏感,他在对虚伪的礼教和传统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同时,感到自己已站到了司马氏集团的对立面。但他生性刚强,不肯向世俗低头,不愿与“礼学之士”同流合污。于是,选择了一条逃避现实之路。嵇康来到河南山阳(今河南市焦作附近),选择了一片竹林繁茂之地,隐居下来,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当时来山阳隐居的还有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等共七人。七人常作竹林之游,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
【嵇康弹《广陵散》】
有一次,嵇康来到洛阳游玩,见华阳亭一处景色迷人,远处山峰迭起,近处湖面如镜,很是喜欢,便夜宿在此。晚上,嵇康吃过晚饭,闲来有兴,便弹起琴来。突然有位老者来到嵇康的身边,和他谈论起音律来了,且谈得很投机。过没多久,这位不知名的客人向嵇康借琴弹了一曲,起始,琴声沉闷,继而铿锵有力,最后奄壮凄厉,如泣如诉。嵇康被琴声感染了,有时压抑,有时紧张。当琴声戛然而止,嵇康才如梦初醒。这首声调绝妙的曲子深深吸引了嵇康,所以嵇康请求老人把这首曲子传授给他,不禁问老人:“老人家您弹的是什么曲子,实在太美妙了,能否将弹奏秘诀传授给我啊?”老人悠悠地说:“此曲便是流传在广陵的一个故事,名叫《广陵散》,这是一曲歌唱复仇者的歌。传说在战国时候,有个叫聂政的人,是当时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我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您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我自然要回报。’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来,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人们见聂家一门忠烈,纷纷传颂,便依耳闻目睹的事迹创作出《广陵散》这支千古名曲。给你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要弹好琴,单靠技巧熟练还不行,还要理解乐曲,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才能打动听者。”说完,老者便耐心教授起嵇康《广陵散》来。老者在教完嵇康后便离去时,并没有留下姓名,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位神秘的客人是谁。从此,嵇康每当弹奏广陵散时,总能想起聂政的壮举,因此越弹越好。
【范增画的“竹林七贤”图】
一天,嵇康兴致来了,拿着琴去造访好友山涛,为其弹奏刚学来的《广陵散》。山涛很高兴地拿酒请他喝,嵇康则为山涛弹琴。山涛大赞《广陵散》的美妙动人,两个人谈得很是契合。山涛喝酒喝得多了,想把嵇康的琴给毁了,让嵇康去作官。嵇康不答应说道:“我把所有的祖业都卖掉而买这张琴,又向尚书令要来河轮玉佩来裁成琴徽,再变卖我的玉廉,来买丝绒作成琴衣。如果要说这张琴的价值的话,我想比晋国的武库还值钱。你如果把琴给摔毁了,那我也只好去死了。”可见嵇康爱琴胜过于他的生命。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多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他还努力向阮籍学习,口不论人过,很少说别人的不是。嵇康是一个对身外之事反应十分平淡的人,这样一个人物,是不大可能树敌的。但是,这只是就一般的人际交往而言,若是涉及到政治斗争、国家大事和政权的稳固与否等重大事情,不论你是否招惹别人,只要别人认为你可能是一种威胁,哪怕是潜在的威胁,那么你就很难超然世外。嵇康的情况就是这样。
嵇康喜爱服食养生之事,需要入山采药。他的居住地距高人雅士出没的苏门山仅八十里。嵇康常常从山阳出发,到苏门山采药,因而才有遇隐士孙登、王烈之事。他遇见孙登,与之游处,却终日不得其一语。直到临分别时,孙登才说了一句:“您性子刚烈,又颇有才华,在当今这个乱世,想不涉身政治、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啊!”孙登的一番话,仿佛成了嵇康以后悲剧命运的写照。以后,连续发生了几件事,慢慢将嵇康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嵇康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谋生。司马昭的心腹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但嵇康瞧不起他的为人。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嵇康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站了一会,十分尴尬,转身欲走。这时嵇康发话了:“你听到什么了才来这的,你又看见什么了才回去的?”语中充满了讥讽与高傲。钟会的自尊心受到难以容忍的打击,他身居高位,从未受过如此奚落,便回敬道:“我听着该听到的才来到这的,我看到该看到的才离开这的。”说完就拂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有一次,七贤中的山涛想要辞官,上面要他举荐贤能人士代替,山涛就把嵇康给端了出来。嵇康听说,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主张人各有志,时空的转变,与个人志趣的差异,都将造成人生抉择的不同。穷困、显达并不会影响生命的价值,重要的是循顺天赋的性情,各遂其志。嵇康举了三国时代的两个例子:华歆不强劝管宁为卿相,诸葛亮不逼徐庶入蜀,这都是真正相知的朋友。又影射司马氏“非汤武而薄周孔”,说他不屑在这样虚伪乱搞的政权下面做官。他还要教养两个小孩,女儿13岁,儿子8岁,但愿守着陋巷,教养子孙,时常见见亲友聊天,陈述平生,喝酒一杯,弹琴一曲,也就全了今生志愿。这也是《与司马昭绝交书》。《绝交书》把司马氏招来的“名士”比做死鼠,称为膻腥,给山涛之流“礼教之士”当头一棒。自然重重地刺激了司马昭的神经,再加上眼前红人钟会挑拨,新仇旧恨一起发作,引起司马昭的极大震怒。他发狠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迟早要除掉这个狂士。”
然而,嵇康的名声实在太大,司马昭不能轻举妄动,必须寻找机会。恰在这时,发生了一起吕安事件,终于给司马昭找到了捕杀嵇康的借口。正好嵇康有个好朋友,名叫吕安,是个“志量开阔,有拔俗气”的人。吕安却有不安好心的哥哥吕巽,看上弟弟的妻子,与她私通。嵇康原本也把吕巽当朋友,十分失望,又写了封绝交书给吕巽。吕安戴了绿帽子,气得不得了,想要举发哥哥,嵇康又劝吕安不要发作,保身重要。不料吕巽这家伙竟然先下手为强,诬告弟弟吕安“不孝”。嵇康挺身而出,写了《与吕长悌绝交书》(吕巽字长悌), 为好友辩护。司马昭、钟会大喜,不但马上把吕安逮补下狱,又随便在吕安写给嵇康信里挑个毛病,也把嵇康打入大牢。
在狱中的嵇康面对着无端的迫害,心中不平,写了一首《幽愤诗》,坚持自己的理想,谴责压迫者与他们走狗的作恶多端。司马昭捕了嵇康,引起全国震动。数千名太学士赴阙请求释放嵇康,无数豪杰自愿要求随嵇康入狱。搞得司马昭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然而,这3000太学生的请愿,被司马昭与钟会解读成“嵇康有巨大的影响力,腐败人心”。正在司马昭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时刻,钟会为报宿怨,跳了出来,力劝司马昭杀掉嵇康。他说:“嵇康上不臣服天子,下不事奉王侯,清高傲视,现在又败于风俗。嵇康是条龙,决不能让他飞起来,否则贻害无穷。您看看姜子牙诛华士、孔子诛少正卯,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您今天不诛杀嵇康,便不能清洁王道。”为了促使司马昭杀嵇康,钟会还有意编造了谣言,胡说嵇康劝毋丘伶谋反。在钟会极力的丛恿、诬告下,司马昭最后坚定了杀死嵇康的决心,下达了处斩嵇康的命令。
当刑场上刽子手砍下嵇康的人头时,围观的太学生们发疯似地骚动起来。有的捶胸顿足,有的狂奔呼号,有的仰天长叹,他们为失去良师而悲痛,为一代名士被冤杀而呐喊。临刑前,嵇康优雅从容,索琴弹奏《广陵散》,曲毕,感慨道:“我死以后,《广陵散》恐怕要从此湮灭啦!”场面悲壮,举国大恸。尽管曲谱一直保存在《神奇秘谱》中,但是自嵇康死后,世间也就再无一人能像他那样将《广陵散》的精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没有了嵇康的《广陵散》就如同没有了钟子期的俞伯牙,知音已绝,是该去回应知音的一生钟爱了。于是,《广陵散》寂寞了,寂寞了千年。
【赵梦覜行书《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审时度势,看到自己的思想,“不为世所容”,才选择了一条高蹈遁世,隐居山林的道路。可真正意义上的嵇康则疾恶如仇,感情激越。虽身处山林,却心不平静,世事总像恶魔一样缠绕着他,使他无法摆脱。他不停地臧否人物,评论政治,而又锋芒毕露,不屑韬讳,终至被杀。嵇康这种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士可杀不可辱的铮铮铁骨,颇受后世人的敬仰。
有关中国历代音乐艺术故事的文章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乘龙快婿、天籁之音、余音绕梁、滥竽充数、对牛弹琴、曲高和寡等成语故事都与音乐息息相关。但弄玉不从,她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秦穆公知晓弄玉的心思,龙颜大悦,遂令太史公选择一黄道吉日为两人完婚。弄玉夫妇吹箫引凤的故事也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这实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2023-07-21
他的琴艺精湛、高超,特别善于弹奏悲伤的曲调。若按当时的财富、权利排名,孟尝君可以说是仅次于国君的齐国二号人物。于是,孟尝君发出命令派人邀请雍门周前来弹琴。这天,雍门周奉命前去应约。对于孟尝君的刁难,雍门周心里早有准备,他想:孟尝君一直生活得舒心愉快,也无任何不幸的悲惨经历,如此这样刁难,无非是怀疑自己的琴艺。......
2023-07-21
一代名相管仲曾三番五次地利用音乐的此等妙用,他曾作《黄鹄之歌》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又作《上山歌》和《下山歌》成功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交给使者带回齐国处置。身边的管仲心生一计:他一边令军士凿山开道,以便进车;一边作《上山歌》和《下山歌》各一首,教士兵传唱。齐桓公的知人善任、宽宏大度,使他得到了管仲这位旷世奇才。......
2023-07-21
桓伊,字叔夏,东晋音乐家、名士。桓伊不仅是一位战功卓著的武将,而且是一位名闻遐尔的音乐家,被誉为东晋第一。在桓伊十岁那年,父亲桓景将他送到隐居在伊山的董先生家里,接受启蒙教育。收到家书后,桓伊向董先生说明了他父亲的意思,并向其辞别。董先生深明大义,十分赞同,并摆宴为其送行。桓伊认为这是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于是来到司马府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2023-07-21
在音乐方面,唐朝政府极其重视,唐太宗、唐玄宗都是十分喜爱音乐的君主,玄宗在宫中设置梨园,广收弟子,对唐代音乐的发展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政府的提倡下,唐代社会喜爱音乐之风盛行,民间出了很多音乐家,他们的音乐故事也广为流传。也有少量唐琴珍品保存至今,盛唐雷氏所造之“九宵环佩”琴,专家认为不仅是传世七弦琴中最古老的一件,也是唐琴最卓越的代表。......
2023-07-21
既有“相如一曲《凤求凰》, 文君夜奔定终身”的浪漫成分;又有相如家徒四壁, 文君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创业故事;还有卓文君以一首《白头吟》感化夫君,夫妻重修旧好,白头到老的佳话。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来,投奔了司马相如。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于是,达官贵人中, 前来攀亲者、愿将女儿或姐妹许与相如作妾者,不乏其人。......
2023-07-21
《十面埋伏》是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也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作为琵琶演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时至今日,《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依然代代传承,其影响力甚远。探究《十面埋伏》,你知道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动听、感人的故事吗?经过一番研讨,最终选定安徽九里山作为其目标,并在那里设下十面埋伏。项羽部队不知道这里早已被刘邦和韩信布好十面埋伏的陷阱,仍旧不知死活地进入九里山口处。......
2023-07-21
可见,在李白心中,赵飞燕的美占有绝对的席位。一次,赵飞燕穿着南越贡的云芙紫裙,碧琼轻绡,在那高榭之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一会儿,风停了,赵飞燕的裙子也被抓皱了。这些都是以赵飞燕为首组织和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因而当代人们称之为宫廷杰出的舞蹈家。为进一步巩固地位,赵飞燕诬告许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于是,成帝遂废许皇后,另立赵飞燕为后,封赵合德为昭仪,两人极得恩宠。赵飞燕虽然正式被宣布为......
2023-0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