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管仲作歌:中国历代音乐故事

管仲作歌:中国历代音乐故事

【摘要】:一代名相管仲曾三番五次地利用音乐的此等妙用,他曾作《黄鹄之歌》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又作《上山歌》和《下山歌》成功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交给使者带回齐国处置。身边的管仲心生一计:他一边令军士凿山开道,以便进车;一边作《上山歌》和《下山歌》各一首,教士兵传唱。齐桓公的知人善任、宽宏大度,使他得到了管仲这位旷世奇才。

美妙的歌声能沁人心脾,在人心中形成无形的力量,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向前。一代名相管仲曾三番五次地利用音乐的此等妙用,他曾作《黄鹄之歌》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又作《上山歌》和《下山歌》成功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两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吧。

(一)《黄鹄之歌》脱险

春秋时,齐襄王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小白,另一个是公子纠。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而公子纠的老师则是管仲。齐襄王生性荒淫残暴,齐国上下人人自危。因为公子小白的母亲是莒国人,所以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而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所以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公元前686年(襄公十二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死了公孙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公子纠和小白都得知了此情况,鲍叔牙和管仲纷纷建议自己的主子尽快回到齐国争夺王位。于是,两队人马你追我赶,连夜往回赶。

管仲献上一策,他领军去阻挡小白回国,这样就可以保证公子纠的地位。公子小白和鲍叔牙在回国的路上,遇到管仲带兵拦阻。管仲和鲍叔牙两人虽然是莫逆之交,但是战场相见,必须各为其主,互不相让。然而,管仲毕竟技高一筹,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看到小白倒下以后,管仲满意地离去了。谁知道那箭射到了小白的带钩上,但是小白顾忌管仲的射术,便诈死迷惑管仲,躲过此劫。之后,公子小白躲在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回国后,又得到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得知管仲已经射死公子小白这一消息后,公子纠便不再着急,缓缓回国。结果他们在回国的路上,得到了小白已经回国即位的消息,只好又返回鲁国。

齐桓公随即发兵出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与鲁军大战,鲁军败走。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齐桓公听从他的建议,筹谋将管仲弄到齐国,共商大计。

管仲辅佐公子纠在鲁国生活多年,鲁国上下对他的才能多有了解,因此,如何把管仲活着接回齐国,就成了鲍叔牙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在使者公孙隰朋出发去鲁之前,鲍叔牙向他面授了机宜,并给鲁庄公带去了一封信,大意是: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齐君不忍杀他,希望鲁国以国家关系为重,杀掉公子纠。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交给使者带回齐国处置。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

果不出鲍叔牙所料,齐国欲要回管仲的事情引起了鲁国君臣的注意。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派兵袭杀了公子纠,但却不愿放走管仲。大臣施伯向庄公建议说,管仲是天下奇才,如果让他活着回齐国,将来一定是我们鲁国的大患。我们应与齐使商量一下,公子纠已死,不再会对桓公的地位构成威胁,是否可以把管仲留下,我们以上宾待之。若齐使不同意,就把管仲杀掉,让他们把尸首拉回去,决不可放虎归山。

公孙隰朋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着急,他立即施行鲍叔牙面授的处置方案,紧急求见庄公。他说:“齐国所以要把管仲带回处置,是因为他差一点儿射死国君,国君对他恨之入骨。我临行前国君一再吩咐,一定将管仲活着带回,他要亲手杀了他。如果带回的是尸首,那就和没有带回一样了。”庄公一听,所言在理,加上此前鲁国刚被齐国打败,有点畏惧,就没采纳施伯的建议,按照公孙隰朋的要求,将公子纠的头装在盒子里,用皮绳捆住管仲的手,又用胶将其眼睛封闭,锁入囚车,交齐国使团押回。

管仲刚被押解出了鲁国,立即意识到,这定是鲍叔牙在想办法救他,可他此时并未因自己脱险而高兴,相反内心却十分焦急。他知道,施伯是个有头脑的人,鲁庄公在他的劝说下很快就会反悔,一旦追兵赶上,自己仍不免一死。因此,他需要尽快离开鲁境。可是拉囚车的役人却打不起精神,行动缓慢,他催促快一些走,役人却不耐烦。情急之下,管仲提议说:“各位辛苦了,我为你们唱歌,你们应和我,怎么样?”说完,他便即景生情引吭高歌:“黄鹄啊,黄鹄啊,关在笼中不飞不叫,天高地广不得自由,引颈长号泪如雨飘。黄鹄啊,黄鹄啊,凌空展翅的天骄,一朝破笼冲云霄,劝君助力不会徒劳!”役夫们果然不知不觉中随着管仲的歌声加快了脚步,之后又情不自禁应和着管仲,唱起来:“等待时机啊,嘿呦嘿呦。凌空高翔啊,嘿呦嘿呦。九天遨游啊,嘿呦嘿呦。猎人忧伤啊,嘿呦嘿呦……”

这歌声短促有力,整齐一致。歌声越快,役夫们的脚步跟着越快。在歌声的鼓舞下,役夫们精神振奋,步调一致。两天的路,一天就走完了,他们很快便来到了齐国的境内。不出所料,鲁庄公第二天便反悔了,但是待鲁庄公明白过来,派兵追赶的时候,管仲已经安全进入齐国境内。管仲不仅用歌声使自己逃过了一劫,而且他用歌振奋役人的经验,后来又被他运用到军事行动中。

管仲

(二)《上山歌》《下山歌》鼓士气

有一次,管仲辅佐齐桓公征讨北边的支国,齐桓公的军队伐山戎,大破令支,令支国君投往孤竹国。齐桓公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欲一战定中国50年平安,结果碰见了一座高山,坡陡路险,要推着战车翻越过去十分困难。少数将领提出丢弃战车,齐桓公一时无计可施,十分着急。

身边的管仲心生一计:他一边令军士凿山开道,以便进车;一边作《上山歌》和《下山歌》各一首,教士兵传唱。等到出发时,他指挥军队一边唱歌,一边推车翻山。上山时唱《上山歌》道:“山峰高啊山路险,树木多啊山石顽。薄薄的云雾轻轻飞,红红的太阳暖又暖。我们像风伯架车,我们像神童挥鞭。攀斜坡啊爬险路,像飞鸟展翅上山巅。”下山时唱《下山歌》:“上山难啊下山易,车轮转啊马蹄飞。人欢马叫心高兴,越过高山到平地。保卫边疆除外患,建立功勋驱顽敌。”就这样,军士们你唱我和,情绪热烈,很快就翻过了大山。

齐桓公非常惊奇地问管仲道:“人力可以通过唱歌来取得,是什么道理?”管仲回答道:“一般人的身体劳累,他的精神也会跟着疲惫;而让他的精神振奋,他便会忘了肉体的疲劳。我通过音乐振奋人心,就是这个道理啊!”齐桓公听后大为赞赏。

齐桓公的知人善任、宽宏大度,使他得到了管仲这位旷世奇才。管仲也没有辜负齐桓公对自己的信任和宽容,之后,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就了齐桓公“必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他扶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开创了春秋五霸一统天下政治局面,为中国的历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管仲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