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摄影教程:光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摄影中的应用

现代摄影教程:光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摄影中的应用

【摘要】:第一节 光的基本特性光是摄影的基础,它不仅能满足摄影的照明和感光材料的曝光的需要,在摄影表现中,它还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4.光比光比是指被摄物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光比的这种“刚”性和“柔”性取决于照明光束的方向、光源和被摄物体的相对大小及两者之间的距离、主光与辅光之间的强度之比等因素。辅助光,简称辅光,是除主光之外的一切照明光线。

第一节  光的基本特性

光是摄影的基础,它不仅能满足摄影的照明和感光材料的曝光的需要,在摄影表现中,它还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霞光》如图6-1所示。

img40

图6-1 《霞光》(夏双双 摄)

1.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物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脚光等七种。

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物体的正面,根据角度高低分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对象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前侧光指45°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侧光又称90°侧光,侧光下被摄物体呈阴阳效果,这是一种可用于人像摄影中的富于戏剧性的效果,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物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物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物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顶光光线来自被摄物体的正上方,在自然界中,亮度适宜的顶光可以为画面带来饱和的色彩、均匀的光影分布及丰富的画面细节;脚光光源来自被摄物体的下方,脚光使被摄物体下部明亮,越往上越暗,往往用来丑化人物。

2.光强

光强即光的强度,指光线的强弱。在自然光条件下,直射的阳光强烈而明亮,阴雨天的光线微弱而昏暗。对于人工光源而言,光的强度随着光源的输出功率和被摄物体距光源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光的强度直接影响照片的视觉效果。强光下的物体往往明亮、反差大、色彩鲜艳;弱光下的物体则灰暗、反差小、色彩暗淡。

3.光质

光质即光的质量,指光线的聚散软硬,与光强无关。不同的光质在画面上形成不同的影调效果。不受云层遮挡的日光,从聚光灯、闪光灯发出的直射人工光,都属于硬光。受云雾遮挡的日光,从墙壁、天花板或反光板反射的光,或者在直射光光源前加上柔光器形成的光,都属于软光。聚光也称硬光,散光也称软光。硬光有助于产生质感,塑造体形。软光柔和,反差小,能表现被摄物体的细节层次。

4.光比

光比是指被摄物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刚”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光比的这种“刚”性和“柔”性取决于照明光束的方向、光源和被摄物体的相对大小及两者之间的距离、主光与辅光之间的强度之比等因素。

5.光型

光型指某一特定照明光源在拍摄时所承担的角色或作用,它包括主光和辅助光两大类。

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其亮度在画面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主光通常是用直射光作为主光光源,如同自然光中的直射光效果一样,有明显的光源方向。

辅助光,简称辅光,是除主光之外的一切照明光线。根据辅光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补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模拟光等。补光对主光的缺陷起弥补作用,以提高主光产生的阴影部分的亮度,揭示阴影细节,减小影像反差;轮廓光是勾画被摄物体轮廓形状、线条的光线,轮廓光能够有效地区别被摄主体与背景,从而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被摄物体的立体感。逆光、侧逆光、高位逆光等通常被用作轮廓光;背景光专门用来照亮背景,控制画面影调,表现背景色彩,塑造背景空间,美化画面,突出要表现的主体;修饰光也称“装饰光”,用于对主体局部照明,强化局部细节,如眼神、头发等;模拟光也称“效果光”,用于模拟某些现场光线效果,是辅助光线。

6.光色

光色指光源的色温。不同的光源,其色温不同,即使同一光源,如日光,也随着天气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日光下的色温正常,色彩还原准确;阴天色温偏高,拍出来的照片会偏冷调;灯光下色温偏低,拍出来的照片会偏暖调。拍摄者可以根据现场的色温情况调节白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