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天祥:留丹心照汗青,中华宰相故事

文天祥:留丹心照汗青,中华宰相故事

【摘要】: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宋度宗病死,宋恭帝继位,谢太后主事,下令各地勤王。文天祥招募起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开往临安。文天祥临危受命,意在通过谈判拖住元军,保住临安,为军民抗元争取时间。伯颜无法使文天祥屈服,将其扣留,改而威胁贾余庆。文天祥在人民心目中还是丞相,所以响应者甚众。文天祥遭元军重重包围,自杀未果,终被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偏安江南,皇帝、宰相无耻无节,多以投降卖国为荣耀,等待着它的只能是两个字:灭亡。南宋危亡之际,出了一位宰相文天祥,有志气有骨气,为了国家和民族,寸土血战,百折不挠,直至献出生命。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履善、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时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任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判官厅公事。期间,蒙古军大举南侵。宋理宗受奸臣和宦官的控制,主张放弃临安,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文天祥坚决反对,据理力争,终于使宋理宗打消了迁都的念头。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文天祥改任著作佐郎兼景献太子府教授,因耻于在宦官董宋臣手下做事,上书求去,出任知瑞州(今江西高安),转江西提刑。宋度宗咸淳五年(元1269年),文天祥知宁国府(今安徽宣城)。次年被调回京城,任学士院权直,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文天祥鄙夷宰相贾似道,曾通过诏书形式,斥责他的种种劣迹。贾似道大怒,罢免了文天祥官职。直到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文天祥才又复出,知赣州(今江西赣县)。这时,元世祖忽必烈伯颜为统帅,率领铁骑南侵,攻占襄樊和鄂州,然后沿长江东下,直扑临安。宋度宗病死,宋恭帝继位,谢太后主事,下令各地勤王。文天祥招募起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开往临安。贾似道临阵脱逃。新任宰相陈宜中和兵部尚书吕师孟均是投降派。文天祥提出建立方镇的主张,建议设长沙、隆兴(今江西南昌)、鄱阳(今江西波阳)、扬州四镇,各置都督,率领军民,抗击元军。陈宜中、吕师孟拒不采纳,以文天祥为浙西浙东制置使、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今江苏吴县),率兵增援常州。常州兵败,文天祥退守余杭(今浙江余杭)。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抵临安城外,谢太后焦头烂额,通知元军统帅伯颜,决定投降。伯颜让宋朝宰相赴元营商谈投降事宜。陈宜中怕死,逃之夭夭。没奈何,谢太后只得给文天祥一个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职衔,命其前往元营谈判。同行的还有安抚使贾余庆等人。

文天祥临危受命,意在通过谈判拖住元军,保住临安,为军民抗元争取时间。谈判中,文天祥提出,元军必须撤退到平江一带,以显示谈判的诚意。伯颜大怒,威胁说:“宋朝投降,不容有任何条件。”文天祥冷笑说:“两淮(淮东、淮西)、两浙(浙东、浙西)、福建、广东许多地方,还在我军民手中,到底谁胜谁负,尚难预料。”伯颜命令刀剑侍候,说:“是降是死,由你选择!”文天祥哈哈大笑,说:“文某早就准备以死报国,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要我投降,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伯颜无法使文天祥屈服,将其扣留,改而威胁贾余庆。贾余庆一副软骨头,乖乖地俯伏在伯颜面前,接受了元军提出的所有条件。贾余庆被放回,反说了文天祥的许多不是,主张立即投降。谢太后计无所出,只好再任命贾余庆为右丞相,率监察御史杨应奎等,向伯颜献上降表。降表是以皇帝的名义写的,内称:“宋国主臣赵·谨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奴贾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师问罪。臣非不能迁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渐、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现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伯颜大喜,并请出文天祥与贾余庆、杨应奎见面。文天祥看到贾、杨的丑态,怒发冲冠,骂道:“你们这伙卖国贼,别的本事没有,卖国惟恐落后。临安尚存,国家未亡,你们便把国家和民族出卖给敌人,简直猪狗不如!”

其实,这时的南宋事实上已经灭亡。伯颜把宋恭帝及其生母全太后,以及文天祥等,押解大都(今北京)。在镇江,文天祥经义士相救,得以逃脱,辗转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海陵(今江苏泰州)、通州(今江苏南通)等地。五月,宋臣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安(今福建福安)拥立宋恭帝之兄益王赵昰(昰,读作夏)为帝,是为宋端宗。文天祥火速赶到福安,出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并至南剑(今福建南平),招募兵马,高举起抗元的大旗。文天祥在人民心目中还是丞相,所以响应者甚众。

文天祥组织起一支新的抗元队伍,打乱了元军不战而胜的如意算盘。元军加紧向福建发动进攻。张世杰、陆秀夫等保护宋端宗,转移到广东。文天祥也以退为进,移军龙岩(今福建龙岩)。元军派出一个叫做吴浚的汉奸,到文天祥军中劝降。文天祥平生最痛恨卖国贼,把吴浚大骂一通后,命拉出去斩了。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指挥大军挺进江西,攻占会昌(今江西会昌)。元军则把主力摆在雩都(今江西于都;雩,读作于)。六月的一天,文天祥和将军赵时赏、邹沨、巩先等一起,联络赣州、吉水(今江西吉水)的宋军,围歼雩都元军,大获全胜。湖南、湖北、福建的宋军奋起攻杀元军,惩治汉奸,一时形成了抗元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文天祥驻军兴国(今江西兴国),号令直通江淮地区。

元世祖忽必烈气急败坏,派遣南宋降将张弘范、李恒,率兵十万,围剿文天祥。文天祥寡不敌众,赵时赏为掩护文天祥,英勇战死。文天祥退守潮阳,(今广东潮阳),并向海丰(今广东海丰)转移。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四月,宋端宗病死。张世杰、陆秀夫再拥立其弟赵昺为帝,迁移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海盗引导元军,追击文天祥。文天祥遭元军重重包围,自杀未果,终被俘。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初,无耻的张弘范押着文天祥,由海道去崖山,途经一个叫做零丁洋的地方。文天祥想到异族入侵,国家灭亡,自己无力回天,忧愤填胸,写下千古名诗《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零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恒奉张弘范之命,劝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和陆秀夫,让二人归附元朝。文天祥痛斥汉奸卖国贼,严词拒绝,命其将新写的《过零丁洋》诗交给张弘范。张弘范读诗,且羞且怒,无言以对。二月,崖山海面,发生一场海战。宋军惨败,陆秀夫怀揣传国玉玺,背负赵昺,跳海殉国。张世杰突围而出,亦投海殉难……

文天祥悲痛欲绝,几次跳海,欲死不能。他被押往大都,沿途所见,都是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他又写了《金陵驿》诗,表达自己难以名状的沉痛心情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遍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到了大都,忽必烈考虑他有崇高的威望,一心想让他降元。为此,忽必烈先派宋恭帝赵前去劝降。哪知一幕“君劝臣”,反而变成了“臣讽君”,赵自讨了个没趣。忽必烈再派宰相阿合马、博罗,软硬兼施,以力相逼,以利相诱,务要文天祥降元。文天祥坚持民族气节,始终坚贞不屈。忽必烈无奈,只得把文天祥关进监狱,企图以时光消磨他的意志。文天祥在狱中饱受艰辛和屈辱,同时创作了大量诗歌,编成《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以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忠贞操守。这种感情和操守在《正气歌》里,表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指国运)当清夷(清平),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指三国时严颜)头,为嵇侍中(指西晋时嵇绍)血,为张睢阳(指唐朝时张巡)齿,为颜常山(指唐朝时颜杲卿)舌。或为辽东(指三国时管宁)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指东晋时祖逖)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指唐朝时段秀实)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余遘阳九(遭逢厄运),隶也实不力。楚囚(指春秋时钟仪)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闃(闃,读作去,寂静)鬼火,春院閟(閟,读作必,关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枯骨)。如此再寒暑,百沴(沴,读作利,恶气)自辟易(退避)。哀哉沮洳场(低湿之地),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崇尚充塞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歌颂和礼赞这种正气,表现自己光辉的思想和高尚的胸怀,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天祥被关在狱中整整三年。他成了抗元民众的一面旗帜,有人扬言要劫狱,救出文丞相。忽必烈大为恐慌,进行最后一次努力,亲自出面,劝告文天祥投降,许诺拜为中书宰相。文天祥拒不跪拜忽必烈,破口大骂,只求早死。次日,文天祥被押赴刑场,从容就义,死年四十七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生诺言。他的名字,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进行反抗侵略和强暴的伟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