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中华宰相故事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中华宰相故事

【摘要】: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思维敏捷,口才犀利,权变机巧,波谲云诡。因此,各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称为“合纵”;秦国破坏联合,并拉拢随从进攻其他国家,称为“连横”。苏秦致力于合纵,张仪致力于连横,事业进行得有声有色,威武雄壮。苏秦已在赵国展开合纵活动,担心秦国进攻赵国,破坏他的合纵计划。张仪顺利地见到了秦惠文王,说以连横之术,受到信用,被封为客卿。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涌现出一个专门从事政治外交游说活动的谋士阶层。众多的谋士,熟悉各国形势,具有雄辩才能,走东串西,朝秦暮楚,以合纵连横为要务,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史称纵横家。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思维敏捷,口才犀利,权变机巧,波谲云诡。他俩曾任一国或多国的国相,因而使战国时期的政治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阴谋和诡辩的色彩。

当时的形势大体上是这样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迅速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六国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合抗秦的要求。秦国见六国有联合倾向,便想方设法破坏它们的联合。因此,各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称为“合纵”;秦国破坏联合,并拉拢随从进攻其他国家,称为“连横”。苏秦致力于合纵,张仪致力于连横,事业进行得有声有色,威武雄壮。

苏秦(公元前?~前284年),字季子,洛阳人。曾经师从于著名的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他开始游说各国并不顺利,“大困而归”,因此遭到家人的耻笑。他们说:“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利为务。而你舍本求末,卖弄口舌,焉能发达?”他的身心受到很大刺激,一度杜门不出,发奋读书,思想和学业又上了个台阶。他决定再外出游说,自信地说:“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游说周显王,劳而无功。恰好,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苏秦遂赴秦国,游说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因为刚刚杀了商鞅,对于外来的谋士不感兴趣。苏秦因此憎恨秦国,到了赵国,再到燕国,辗转齐国、韩国、魏国楚国。他每到一国,必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赞美该国的山川地理形胜,揭露秦国企图吞并天下的野心,主张各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扩张。他在秦国,曾称赞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而他到了别国,却说:“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敌也。”他分析说:“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诸侯之地五倍于秦,估计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必破矣!”

苏秦从事合纵活动,不遗余力。公元前288年,秦国与齐国连横,秦昭王和齐缗王分别称“西帝”和“东帝”。苏秦到达齐国,劝说齐缗王放弃帝号,“令天下爱齐而憎秦”。次年,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形成合纵态势,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赵国大将李兑为主帅,组成反秦联军,屯于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一带,扬言大举攻秦。然而,合纵的六国各有各的打算,无法形成合力。秦国则采取连横措施,以致虚张声势的反秦联军,徒劳地鼓噪一阵以后,便无声无息地散伙了。但是,这次行动对秦国还是产生了一定的震慑作用,“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苏秦继被赵国封为武安君。秦国连横齐国、魏国进攻赵国。苏秦在赵国难以立足,去了燕国。他向燕昭王进献“疲齐复仇”之计,然后到齐国长期潜伏,充当间谍的角色。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韩、赵、魏,由乐毅为统帅,共同伐齐,齐国险些灭亡。齐缗王发现苏秦是燕国的间谍,将他车裂处死。

需要指出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关于苏秦的生平和经历,与《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有许多不同之处。

张仪(公元前?~前310年),魏国贵族后代。他和苏秦是同学,也曾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就才学而言,苏秦自认为不及张仪。张仪最早游说的是楚国。楚国国相昭阳一次宴请宾客,把稀世珍宝和氏璧陈列出来,以炫耀自己的身份。不想宴会之后,和氏璧不翼而飞。有人诬蔑说:“张仪贫而无行,一定是他偷了和氏璧。”昭阳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人捆了张仪,处以鞭笞,直把他打得遍体鳞伤。事后,张仪妻子埋怨说:“嘻!你若不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张开嘴,说:“看我舌头还在吗?”妻子说:“在。”张仪说:“那就行了!”他相信,只要舌头在,就能继续游说诸侯,干一番事业。

苏秦已在赵国展开合纵活动,担心秦国进攻赵国,破坏他的合纵计划。因此,他派人告诉张仪说:“你和苏秦是好友,苏秦让你到秦国去游说,必有显达的前程。”张仪因此到赵国去,感谢苏秦的指点。谁知苏秦故意冷落和怠慢他,数天后才予接见,让他坐于堂下,赐以下人吃的酒食,还批评说:“以你的才能,困辱至此。我无法使你富贵,你还是自寻出路吧!”张仪好生着恼,赌气到了秦国,暗暗说:“你搞合纵,我就搞连横,看我们谁更厉害!”

张仪离去,苏秦吩咐一名舍人说:“张仪,天下贤士,我不如他。日后执掌秦国朝政者,必是张仪。但是,我怕他人穷志短,容易满足小利,故召而辱之,以激其意。现在,你去替我侍奉他,莫要流露出是我的意思。”舍人照办,携带金币、车马和仆人等,供张仪随意使用。张仪顺利地见到了秦惠文王,说以连横之术,受到信用,被封为客卿。

苏秦的舍人请求回归赵国。张仪说:“我依赖你才得显贵,正欲报德,何故去也?”舍人吐露实情,说自己这样做,完全是苏秦的指使。张仪恍然大悟,这时方才明白苏秦的苦心,感叹说:“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国。他记着在楚国受到诬蔑的情景,写信给楚相昭阳说:“我当年没有偷盗和氏璧,而你却无端地鞭笞我。你善守国,且看我怎样夺取你们的城池!”

张仪为相后的第一件事是怂恿秦惠文王称“王”。然后率兵进攻魏国,迫使魏国将上郡(今陕西北部)的十五个县献给秦国。他甚至跑到魏国去,游说魏惠王说:“秦王之遇魏王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惠王听信其言,居然任命他为魏国的相国。

后来,魏国驱逐张仪,张仪继续为秦国国相。公元前316年,张仪和秦将司马错一起,攻取了巴蜀(今四川)之地。秦国占有巴蜀“天府之国”,版图扩大,物力充裕,国力更加强盛。

张仪于秦,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拆散楚国和齐国的联盟,为秦国实施各个击破战略提供了条件。公元前313年,张仪到楚国去,游说楚怀王,鼓动楚国和秦国结为亲戚,承诺说:“楚国若绝齐向秦,那么秦国愿意把商(今陕西商州)、於(今河南西峡;於,读作乌)六百里土地,划给楚国。”楚怀王昏头昏脑,“大悦而许之”。群臣皆贺,唯独陈轸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原因在于楚齐联盟。楚国绝齐,就会陷于孤立。楚国孤立了,秦国为什么还要把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呢?张仪回秦,死皮赖脸,拒不承认他所说的话,怎么办?楚国失掉齐国这个盟国,又要和秦国发生冲突,那时就会两面受敌。臣为大王着想,不如跟齐国打个招呼,假装断交,派人随张仪到秦国去,商、於之地到手,再向秦绝齐不迟。否则,我们楚国就继续执行联齐的政策。”

陈轸所言,不失为稳妥之法。可是,楚怀王昏庸糊涂,一面宣布与齐国断绝关系,一面任命张仪为楚国国相。然后,他派一位将军随张仪赴秦,准备接受张仪允诺的六百里土地。张仪将至咸阳,假装从马车上摔了下来,脚部受伤,其后三个月没有参加朝会。楚怀王等得心焦,以为秦国怀疑楚国绝齐的诚心,遂派人到宋国去,公开谩骂齐宣王。齐宣王大怒,立刻表示愿和秦国改善关系。张仪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方才参加朝会,接见楚国将军,说:“秦国将给楚国六里土地。”楚国将军非常恼火,说:“我奉命前来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怎么会是六里呢?”张仪一口咬定,抵赖说自己承诺的就是六里土地,而不是六百里,差距如此悬殊,肯定是楚王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楚国将军回报楚怀王。楚怀王方知上当,恼羞成怒,命令将军屈匄(匄,读作盖)率兵攻秦,想用武力夺取商、於之地。秦军早有准备,痛击楚军,斩首八万,俘获屈匄等七十余位将军,并攻占了楚国的汉中,即汉水中游一带地方。楚怀王气急败坏,调集新军,进行反攻。双方在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打了一仗,楚军依然大败。楚怀王灰头土脸,不得已只能屈服求和。

公元前311年,秦国向楚国提出建议,愿意退还汉中的一部分,换取黔中(今湖南西南)。楚怀王负气,说:“只要交出张仪,不用还地,情愿割让黔中。”秦惠文王犹豫不决。张仪了解楚国的情况,主动请求前去楚国,说:“臣和楚国靳尚友善,靳尚又深得楚王夫人郑袖信任,郑袖的话,楚王无不听从。再说,秦强楚弱,臣奉陛下之命前去,楚王必不敢杀臣。即使楚国杀了臣,秦国得到黔中之地,臣也无怨无悔。”

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将他关押,准备杀害。靳尚接受了张仪的贿赂,拜访郑袖说:“夫人将被打入冷宫,知否?”郑袖愕然,说:“这是为何?”靳商煞有介事地说:“秦国将给我们大王送来一位美女,其随从都是天姿国色的歌女和舞女,陪嫁中还有六县的土地。大王一旦宠幸秦女,夫人你还不被打入冷宫吗?”郑袖说:“那该怎么办?”靳尚说:“不如劝大王赦免张仪,张仪回去,就能取消秦国嫁女的事情。”

郑袖害怕自己失宠,日夜鼓动楚怀王释放张仪,说:“人臣各为其主。张仪欺骗楚国,是因为他忠于秦王;楚国没有给秦国土地,张仪前来,是因为他尊重大王。大王杀了张仪,秦国必然发兵攻楚,后果不堪设想。若此,大王还是先将臣妾母子迁往江南,毋为秦国鱼肉也!”楚怀王宠爱郑袖,没有主见,果真释放了张仪。事后,他又后悔,派人追赶张仪,可是张仪已经回到秦国了。

这年,张仪又曾出使楚国、韩国、齐国、赵国、燕国,游说各国诸侯与秦国友好。返回途中,秦惠文王病死,秦武王继位。秦武王素来讨厌张仪,许多大臣也鄙夷张仪的为人,说:“张仪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国再重用他,必为天下所耻笑。”公元前310年,张仪被迫离开秦国,前往魏国。不久,死在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