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本书就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一)以农为本、本固邦兴陈亮对经济的政策改良是基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最终现实目标进行的,即推动南宋社会达到国富强民的良好状态,而其中的经济政策改良主要是对农业和商业的传统观念进行理论上的突破。此外,陈亮提倡的功利思想,实际上是倡导人们应当为了公利而从事实际的社会劳动,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07-21
关于人类本性起源的问题以及人性是什么的问题是我们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和探讨的主题。尤其是在关于人性是什么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都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讨论推翻,形成新的见解。
在我国思想发展历史上,人性论的讨论和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关于人性论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提出人性论观点的是孟子,孟子在其思想体系中所倡导的“人性本善”言论,孟子认为人类在产生之初是善良的,具有一切的美好品质,而之所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恶人则在于社会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与孟子观点相反的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的说法,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恶的思想,但是在不断社会化和成人化的过程中人的本性会扬善避恶,逐渐具备许多美好的思想品质。除了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观点外,我国古代思想家还有另外一种主张,即“无善无恶论”,最先提出该主张的思想家是我国战国中期的学者告子,告子认为人性在最初阶段是不存在任何善恶之分的,人在诞生之初是像白纸一样干净的,纯洁无瑕,之所以会在后来的发展变化中呈现出善恶的不同人格,则在于人的自身取舍和思想变化,这些都和后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有关,因此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要大量宣扬善良美好的得品质,告子的这种“无善无恶论”也是叶适自然人性论的起点。发展到宋代,自然人性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提出新的人性自然理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我们本身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在人性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规律,人性的善恶与其所接近的种类有关。发展到南宋时期,叶适在原有的自然人性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且对以往的人性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这里叶适的人性论观点认为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的言论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他指出人性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品行,人类在面对世间万物的过程中会呈现出自然的反应,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都是面对不同的场景所做出来的自然反应。叶适所提出的新的自然人性论是一种全新的观点,不仅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本性,而且对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抨击,为进一步阐明自身的功利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叶适所提出的自然人性理论更加注重人本身的价值,更加注重实用主义的作用,这种思想是与儒家程朱理学完全相反的一种理论,具有很强的变革性。
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切入点对道统论的批判
(一)对道的传承问题的批判
在关于道的传承问题上,叶适提出了与程朱理学完全不同的思想论断,也正是在对程朱理学的质疑过程中,叶适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于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系在关于道的传承问题上认为自身的思想体系是在对孔子的儒家学说进行充分研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最本质最真实的部分,是对孔子正统思想的绝对传承,除了自身的思想体系外,其他存在的思想内容多数是非正统的儒家思想。总的来说,就是在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只有其本身的思想是正统思想出身,其本身的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导致其无法接受其他新兴的思想体系。而叶适则提出了与此完全不一致的思想内容,他认为,程朱理学把自身视作错误的认识具有正统的思想来源,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来因为该学派错误地的把曾参作为孔子思想的正统继承者。程朱学派的人认为不同于韩愈所说的天下孔子思想传于孟轲的说法,其实真正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真传的人是曾参,曾参是孔子思想的第二代传人,在曾参之后先后经历了子思、孟轲等人,此后才真正由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继续发扬。无论是叶适的新派观点还是朱熹的程朱理学,在本质上都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存在着一直不变的道法思想精髓,其中的道心与人心一直都是许多思想价值理念的核心。道心和人心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我们所看到的天理和人欲的两个部分,虽然我们都追求实现自身理智和欲望之间的一个平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呈现出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在绝大多数的思想观念中,都是要求道心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主要的地位,通过强化道心在人心理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控制住人本身的自然欲望。在论述本性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所涉及的思想都是在以道心和人心的主要观点作为自身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所以不难看出,道心和人心在整个儒家思想及其后面所延伸的思想观念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叶适所提倡的思想观念中,对道心和人心在行成自身理念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叶适对于从孔子到现阶段的思想变化与程朱理学观点不同,叶适认为虽然孔子的思想变化过程确实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阶段,但是当时他们所宣扬的曾参是思想的唯一正统传承人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所认为的道虽然起源于尧帝,但是在长时间的变化发展中,这一概念已经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不再是其本身所说的道义的本意,在经过传承和发扬之后,历代君主所采取的道义的统治不再是对道义本身的固然追求,而在于人心和思想层面的约束。总的来说,在叶适看来,虽然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的思想在对外宣传上源自正统的孔子思想,但是在仔细研究其思想内容和道德体系之后就会发现这一思想其实是对尧帝时代的道义思想的传承,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明显。
(二)对理学道物关系的批判
除了上述关于人的本性问题的探求之外,道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是我国思想家几千年来孜孜不倦研究的问题之一,对于道决定物还是物决定道的问题,叶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叶适看来,道虽然是万千世界中与物相辅相成而存在的,从根源上看,道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他没有具体的事物存在,没有实体形式,但是物却是客观世界真真实实存在的,有确切的物体。关于道与物的关系,叶适认为,物的存在决定了道的存在,有物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道的存在。如果没有一定的道进行指示和引导,那么就不能够看到相应的物体的真正面目,反过来,如果不知道物品的真正存在的价值,那么就无法确定出来道义的内涵。虽然说道义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但是这些道义终究是以物体作为现实依据的,物才是整个道义存在的根本。
不难看出,叶适对于道物关系的看法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与我们所知道的程朱理学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叶适所持的道依附于物而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是肯定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在其论述的过程中,叶适指出,文学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会根据眼前所看到的物体来进行一定的道义的联想,这就说明物是整个道义存在的基础,虽然物只有一定的数量,但是由此引发出来的道却是无穷无尽的,具有很大的延伸性,物是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的,是可以被人们所穷尽的,道则作为一个由物所引发的虚构的存在,是没有数量限制的,所有的道都具有无限的可能,都是可以随着人的意志不断增多变化的。
三、叶适功利主义思想中的经验主义倾向
(一)经验主义的知识论
在研究我国的思想发展历史后就会发现,在我国古人关于自然科学、思想价值探索过程中,多数的经验和观点都是一种笼统盲目的相信和依据,这种信任和思想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然科学依据,所以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多是从自身的观点出发,探索人的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而进一步忽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客观部分,这种长期重视自然个体而忽视了作为整个世界的主体的思想变化规律,就导致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在自然主义上的欠缺和不足,进一步造成许多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也开始出现偏差,呈现出单一的线性发展的过程。
我国自孔子以来,近几千年的思想探索都是在研究人本身的起源和人性等基本的思想价值内容,这些本身的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我国古代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水平和现实发展情况,导致我们在探索过程中过于注重经验主义带来的思想上的思辨和延伸,而忽略了作为思想体系与实践探索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客体的研究和探索上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叶适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看法,叶适开始逐渐发现客观实际在生活哲学中的作用,在叶适看来,多数的形而上的意见更不如对整个世界的探索,叶适更倾向于将人们对自身内部思想世界的基于思维的斗争和深入得出的观点转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辩解,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们现阶段的哲学思想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主要转变,这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新启发、新思维,也是叶适的经验主义知识论的核心观点。虽然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叶适依旧有关于思想和价值的一些观点的思考,但是在整个框架中,关于人性、道心、人心等一些抽象的讨论少之又少,对整个自然世界和客观规律的研究则是整个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体。究其原因,叶适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中以客观世界作为主体的原因在于叶适对道与物关系的看法。从前文我们可以得知,叶适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物与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道的引申和变化都是建立在物这一客观存在之上的,物是道的基础和根源,没有物就没有道存在。
叶适所倡导的以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想体系与我国其他思想家的主流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叶适认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由于其本身的无限性和现实科技水平的限制,是无法得出科学有效地的结论的,因此叶适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人们的现实活动本身,也就是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将此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叶适将人的时间活动以及其所产生的规律作为主要的认识论来源,具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来源,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的研究特点,所得出的知识论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总的来说,重视实践和人类活动并从中得到相应的经验认识,就是叶适所追求的主要思想目标。
(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叶适所倡导的认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其本身的道与物的辩证主义观点上的,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认识论,相比于程朱理学以及儒家传统思想,更加注重外部世界,重视对整个世界的思考和观察。这样的观点在本质上就说明叶适更加注重所闻所见的重要性,而对人的思考的看法则相对而言较为轻视,这里的轻视并不是说不重视,而是要凸显出我们观察事物的本质,现实世界所得到的见解要远远高于单纯的思考和内省,这也是道由物生的一个直接反应。叶适的观点在我国古代社会具有很强的先导性,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我国唯物主义认识论出现的实践要远远早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是我国在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叶适还指出,我们在仔细观察周围世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储备对客观现象进行思考,思考事物背后应有的规律和结果,只有在思考之后才可以真正明白所有时间的奥秘,不断探索出新的未知内容,这才是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根本。这种既侧重于眼耳的观察又重视内心的思考和反省完成了一个系统的观察认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之前儒家重视心性、自省而忽视客观世界唯心主义倾向的观点的反驳,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叶适的认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对客观世界的见闻,也就是认识客观世界,而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在实践使用过程中进行检验,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性知识的最终途径。叶适提出的这一观点是对当时学风和思想的纠正,大大改善了当时人们错误的思想观,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局限,叶适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他所认为的穷尽世界万物才可以认识到真正的客观世界是不可能的。总的来说,叶适所指出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思想史上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其对外部世界和自身反省的正确判断并没有出现绝对主义,两者之间的均衡恰恰体现了其理性独到的见解。
有关我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反思的文章
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本书就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一)以农为本、本固邦兴陈亮对经济的政策改良是基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最终现实目标进行的,即推动南宋社会达到国富强民的良好状态,而其中的经济政策改良主要是对农业和商业的传统观念进行理论上的突破。此外,陈亮提倡的功利思想,实际上是倡导人们应当为了公利而从事实际的社会劳动,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07-21
中国的功利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性论的把控,在中国的传统功利主义研究者来说,主要分为墨子、韩非为代表的人性本恶的观点,以及宋代功利主义认为的自然人性论。在中国传统功利主义当中“利”不仅仅代表周围人来自身边人切实利益的存在,也是人类行为的目的。对于功利主义学派来说,西方文化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有利于实现清王朝统治繁荣发展的有力工具。......
2023-07-21
在边沁看来,幸福是功利主义的一种基本特性,在《政府片论》中,边沁对布莱克斯的法律的分类做出了评价,并在文中指出,法律的自然分类过程中应该首先抓住以幸福为导向的特性,这也是一种功利。因为功利主义的相关观点强调以实现个人的最大幸福为重要目的。功利主义者也告诉了我们一些计算幸福的方法。......
2023-07-21
这一说法得到了社会主流学派的认同并且在功利主义流派中加以广泛流传。功利主义这一概念在晚清时传入中国。这条评判标准同样适用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以功利为轴心建立的趋乐避苦是从感觉论的立场出发的。所以,在这一角度,功利主义思想勾勒出了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伦理思考。......
2023-07-21
尽管功利主义本身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功利主义并非仅仅存在于西方社会,世界各处都有功利主义的身影存在,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则主要为集体主义。通过西方的哲学对公正和正义的不断研究和探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道路,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更直接有力地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了高水平的理论指导。......
2023-07-21
功利主义目的论强调效能与功用,成为资本主义时期功利主义道德观的萌芽。所以,在现行社会条件下,部分鼓吹功利主义目的论是我国主要理论的论调缺乏现实基础,难以与现实情况进行高度匹配。功利主义伦理学主张在维护人自私自利的本性前提下,实现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整体福利的关注。......
2023-07-21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哲学,不仅在西方,在中国也是历来有之的。颜元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反宋学的基础之上的,相对前人的观点,起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效果。他的整个价值取向具有功利的倾向,又不完全以“利”为上品,而是追求一种“义中之利”,相对来说,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极具中庸色彩。各派对义利的含义的定位不尽相同。......
2023-07-21
同时由于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差役极端繁重,各地农民陷入一种破产的境地,农民起义不断。明清之际也是我国学术界“天崩地裂”的时代。他们痛定思痛,进行深刻的地自我反省。颜元开始是程朱理学的追随者,在理论上、思想渊源上都与程朱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颜学从对程朱理学的反思中产生。他的学说其实是对明末经世致用之实学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以功利的价值观追求经世致用。......
2023-0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