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发展及反思

我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发展及反思

【摘要】: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本书就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一)以农为本、本固邦兴陈亮对经济的政策改良是基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最终现实目标进行的,即推动南宋社会达到国富强民的良好状态,而其中的经济政策改良主要是对农业和商业的传统观念进行理论上的突破。此外,陈亮提倡的功利思想,实际上是倡导人们应当为了公利而从事实际的社会劳动,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陈亮一生的学术活动发生在宋孝宗在位期间,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和边疆领土问题一直充斥着整个南宋。陈亮十分强调研读经书的学者应当做到经世致用,他的功利思想主义也正是以这条准则为基石进行发展和推广的。他以文人的身份向宋孝宗多次上书进言,就富国强民的宏远目标提出了改良政策。陈亮的理论是通过深刻的研究实际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他对社会的隐患和未来有着很深的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良措施,功利主义思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反映这一事实。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本书就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

一、经济思想

陈亮年轻的时候曾在浙东一带生活,他深刻地感受到浙东一带的经济发展需要突破,而当时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还没得到重视,相反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正当”的行业。因此,陈亮为了增强南宋的经济实力,他对传统的农本思想观点进行了改造,并提出了他自己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为关键的理论是提倡人们农商并重,共同发展商业和农业。

(一)以农为本、本固邦兴

陈亮对经济的政策改良是基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最终现实目标进行的,即推动南宋社会达到国富强民的良好状态,而其中的经济政策改良主要是对农业和商业的传统观念进行理论上的突破。此外,陈亮提倡的功利思想,实际上是倡导人们应当为了公利而从事实际的社会劳动,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传统的农本思想之所以能够得到长久的流传,本书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这是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第二,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国家坚持实施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巩固了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稳定发展。此外,农业能够实现无风险的利益回报,带给农民实际的物质利益。因此可以说,坚持推动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不仅使得国家和人们能够追求公利和私利,还能让国家和人们都能获取实在的物质利益。陈亮对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农业虽然能够稳定农民的生活起居,也能够加强封建统治力,但是考虑到南宋时期的动荡社会局面,陈亮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不与农民争利,降低农民负担。宋孝宗统治的南宋,在实施对官兵的大量征收的政策下,国家的财政问题十分恶劣。而为了弥补空缺的财政,宋孝宗推行了各种不良政策,国家对无辜的老百姓进行了剥削,过高的税收使得当时的老百姓生活中民不聊生的社会中。陈亮对此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着农为邦本的思想原则,努力调动人们发展农业,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改良的主张,主要表现在降低农民的税收压力、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陈亮认为国家要想昌盛,就先要保障普通老百姓的良好生活水平,让农民的利益受到政府的保护,让农业的发展不受限制。陈亮提出的发展农业,并不是单纯只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推广,还在针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赋税政策废除了当时比较严重的收税制度,并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赋税压力。

第二,改良土地兼并政策,处理赋税不均问题。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社会需要妥善处理的。要想促进国家的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只有合理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分配,保证农民有田可耕,才能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当时的南宋社会发展中,土地兼并被许多官僚和地主推上了极致,当时的土地资源大部分都被这些人所占用,而农民却无田可耕,因此很多农民只能选择做佃农,过着极为困难的下人生活。这种恶劣的社会现象必然导致南宋的农业甚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遏制,社会的发展也变得动荡不安。陈亮研究学术的主要途径是探索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他深刻地明白农民的真实状态,为了帮助农民脱离贫困的生活局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第一,“相收相养之法”,规定官僚和大地主不得抢夺土地资源,并让他们降低对农民的剥削,保障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过上稳定的生活;第二,“追胥简教之法”,要求官僚和地主将一部分土地分配至无田的农民。此外,为了保证这项政策能够得到公平的实施,陈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认真实行其中的政策制度。

(二)商借农立、农赖商行

传统的农本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认为农业的发展是属于一种完全独立的事物,而当时从事商业的人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强调农业与商业不能共存。因此,在推行农本思想的南宋时期,商业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以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得不到重大的突破发展。尽管农本思想能够在封建社会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即巩固封建朝代统治者的权力,但是南宋时期的农民受到了严重剥削,农业受到了影响,因此南宋若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那么社会的整个经济将严重受损。

陈亮是功利主义思想的提倡者,他提出的义利观点,就已经对传统的农本思想提出了一些建议,并认为统治者应当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推行农商并重的改良政策。陈亮虽然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十分不满,并对其提出了评判,但是他在提倡人们重视商品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没有去藐视农业的发展,相反,他并没否决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认可农业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但是,他对那些藐视商业价值性的理论学说提出了反对,他认为如果单纯地只靠农业来带动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这将是意见极其漫长又不太可能的事情。陈亮认为,国家要先稳定农业的发展,在强调商业的重要性,从而就能够将商业的经济职能运用在农业的发展中,最后实现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携手促进国家的经济力量。他主张的“农商并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农民,因此可以说农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重视商业的发展。

二、政治思想

陈亮强调实事实功的重要性,他以丰富的历史学问作为理论基础,对南宋时期的政策问题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还多次对宋孝宗上书进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当时社会政治问题的改良主张,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改革中央集权制度;第二,改革国家财政制度。

(一)改革中央集权制度

宋孝宗在位期间,他考虑到过去王朝的失败教训,对中央集权制度做出了进一步的增强。虽然,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能够发挥可观的掌控力,但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例如手握要职的高官,滥用职权来追求利己的物质利益,从而使得底下的老百姓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一直伴随着高度的中央集权开展下去,那么南宋朝代中官僚阶层越来越庞大,同时这些官僚的国家责任感也将日益下降。这样的政治局面会使得国家的财政出现危机,更会导致老百姓身上的负担变重。

陈亮为了解决中央集权制度引发的社会问题,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他建议当时在位皇帝宋孝宗应当适当放权,并指出皇帝和朝中官员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皇帝更应当准确把握与官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做到同心协力,这样才能够将动荡的政治局面稳定下来。此外,皇帝不能将权利过多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可以适当地放权至忠臣,并且对官员提出的建议要认真对待,这样也就能充分调动朝中大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陈亮指出统治者在用人的问题上,应当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充分利用国家的人才资源。统治者如果将重权赋予朝中的大臣,那么就应当对其抱着相信的态度。实际上,儒家学派的孟子在君臣之间的关系上,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君王要率先对大臣坦诚,那么大臣便也会对君王忠心,而这也正是推动君臣关系走向和谐状态的必然要求。第三,他指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要做出改善调整。统治者实行的职责是对国家要事进行最后的决策,而不是对每件琐事进行过问,否则地方政府的职责将会失去意义。陈亮认为统治者应对地方的官员赋予一定的管理权力,让地方政府去管理小块区域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地方职权,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掌控力。

(二)改革国家财政制度

南宋时期推行的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由多个部门同时对财政进行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制度对国家的财政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国家财用一直处于警戒状态,而陈亮也对该制度的作用提出了质疑。陈亮指出国家财用的贫乏,主要就是由这种死板的国家财政制度造成的。当时南宋在这种多头掌控的财政制度下,国家财政的管理部门分为户部、内库以及南库。当时户部是主管财政的部分,由于大量的军费开支,使得户部的财用超支,使得户部只能采取提高赋税的政策,剥削老百姓,填补空缺的国家财用。然而这种政策带来的后果却十分严重,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行为,导致众多家庭纷纷破产。

陈亮在该问题上,对南宋财政制度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应当将南库纳入至户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户部的经费危机。此外,陈亮为了将当时极其不稳定的财政制度进行彻底改造,他指出应该将户部的工作职能增强,但要注意财政的管理权力不能高度集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将中央与地方的管理财政职权进行合理分配;第二,合理调整国家财政的支出。为了解决南宋政府严重超支的财政状况,陈亮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朝中的冗员进行大规模的裁减,这些官员并没有实际的政治职能,却是消耗国家财用的主要群体。此外在军费的开支问题上,应该适当节制;第三,合理调整国家财政与平民财富之间的关系。南宋政府为了迫切填补空缺的国库,大力剥削平民的财富。这种做法在陈亮的眼中与强抢没什么区别。陈亮认为只要保证了平民的收入稳定,那么国家的财政问题自然能够得到解决。陈亮的财政思想在当时有着现实意义,突出了其先进的思想意识。

三、军事思想

实际上,在陈亮的处女作《酌古论》一书中,他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军事思想。陈亮生活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他通读研究大量历代史册,对前人的用兵之道也有所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实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陈亮认为南宋与金国的战争是一场关于正义的较量,北方的族人长期受到金国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甚至金国之所以灭掉北宋,也是因为金国采取比较野蛮的手段制胜。金国灭掉北宋之后,又对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虎视眈眈。当时南宋的许多官员以及老百姓都已经厌恶了战争,因此对金国进行了求和,并签订了求和条约,从此南宋与金国一直保持着这种看似平稳的关系。陈亮认为南宋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当下的和平,而不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对金国做出强硬的武力态度,那么南宋也必将走向灭亡。

陈亮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金人长期入侵南宋的北方领土,压榨北方的人们,这实际上是一场正义之战。他认为南宋应该采取正义的战争手段去平息金国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建议宋孝宗废除与金国签订的谈和条约,发动代表正义的抗金战争,收复中原领土,从而实现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这种气势磅礴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值得肯定的,此外陈亮的这种先进的军事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敲响了统治者以及老百姓对国家安危的警钟,他的内忧外患意识更是感染了许多人,即使延续在今天还存在很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