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商贸甘肃虽偏处一隅,深居内陆,环境艰苦,交通不便,但自西汉开辟的沟通中西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丝路沿线的商业贸易活动一度十分繁荣。左宗棠奉调到西北之后,一方面自甘而新,收复失地;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复兴与搞活甘肃的商贸业。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在《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中,将其招新商、办新课的茶法详列十条。......
2023-07-20
(一)倡办义学
左宗棠到甘肃以后,要求各府厅州县,兴办义学。据载,西征军“师行所至,饬设汉、回义塾,分司训课”[6]。他本人也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崇信设义学一处,以后各地方一律开始兴办义学。各县创办的义学,除个别偏僻的穷县只有三四所以外,普遍的都有七八所到十多所,多的达几十所。如秦州就达54所,而西宁陆续设置的义塾达120多处[7]。这些义塾都是由官府筹措经费,聘请教师,免费发给学生书籍、笔墨,甚至提供生活费。如“两当知县萧良庆,于同治十二年亲捐廉、集资,以设义学,奖蒙童。诸如此类,足见当时学风很浓厚”[8]。
对于回民子弟的教育问题,左宗棠极为重视,以为在西北人口中少数民族人数较多,“便嘱各善后局、各防营,广设义学招收回民子弟。先用《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教他们识字;并用楷书仿格,教他们写字”[9]。认为欲“化回、汉之见,则义学不可不设”[10]。为了使回民子弟学习文化,同治十三年,命总兵凌春召在河州三甲集设回民义学三处,命知县董仁治在大通设义学十三处,其中一部分是回民义学,命知府龙锡庆在西宁设义学二处,乡义学二十二处,乡义学中一部分为回民义学[11]。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又“拨(兰州)北山荒绝田775亩,收租供各官学经费。于是有四个义学重新修建,就是正德、序贤、养正和存诚,后面两所专收回民子弟”[12]。光绪六年(1880年),左宗棠命知县英麟在平远设义学五处,其中一部分为回民义学,令海城知县建义学六处,其中一部分为回民义学[13]。嵩武军统领张曜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驻防宁夏期间,在回族聚居的村落,普遍设立义塾[14]。
上述回民义学,多为新创设,原有恢复的,仅是很少一部分。前述统计亦不完全,据记载,其他如平凉、秦安、清水、安定、狄道、巴燕戎格等地,均设有回民义学。
各地义学除教授四书、五经、孝经等法定课本外,根据左宗棠的提议,又增加了《小学集注》、《吾学录》和《圣谕广训》等三种。
为了吸引回族子弟读书,左宗棠采用了不少奖励办法。化平川设立的十二处回民义学,书籍、笔墨、伙食均由官府免费支付。河州、贵德、大通、海城、平远等地的回民义学,也均有一定的补贴,予以特别关照。尽管左宗棠为举办回民教育不遗余力,但成效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各级地方官吏的重视不够,回民义学大都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设备也简陋。像兰州府这样的地方,办起的回民义学也不过是一座凉棚而已,其他的地方可想而知。二是当时回族群众大都经历迁徙、被掠,财产损失殆尽,生活无着落,子弟们上学读书并非急务。三是由于回族群众对这种同化教育的抵制。由于以上三种原因,当时回族子弟仍“以诵经为急务,以读书为当差”,义学“从者殊寡”[15]。
尽管办义学面临重重困难,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期内,甘肃各地新办的义学,可以统计的计有兰州16处,狄道4处,河州3处,平凉9处,平远5处,海城6处,化平川12处,崇信2处,秦州54处,秦安16处,徽县8处,两当2处,加上青海、宁夏、新疆兴办的其他义塾,共有300多处,其中有回民义学57处[16]。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肃各地文教事业的发展。
有关左宗棠在甘肃的文章
(三)兴商贸甘肃虽偏处一隅,深居内陆,环境艰苦,交通不便,但自西汉开辟的沟通中西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丝路沿线的商业贸易活动一度十分繁荣。左宗棠奉调到西北之后,一方面自甘而新,收复失地;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复兴与搞活甘肃的商贸业。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在《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中,将其招新商、办新课的茶法详列十条。......
2023-07-20
(一)甘肃生态环境的现状西北地区疆域广阔,地势较高,多为高原和荒漠。加上年平均气温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左宗棠到甘肃之时,正是当地生态环境面临重重危机的时期。历史时期,我国人类活动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上。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影响逐渐增强。总之,到清代中后期,西北出现了历史上新一轮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高峰期。......
2023-07-20
左宗棠是近代有抱负、有见解的政治家,深知吏治的良窳对于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作用。左宗棠并不一味地谴责百姓“大逆不道”,而是承认吏治败坏、“官逼民反”的事实,从而主张整饬吏治,并把“饬吏治”放在“修军政”之先,并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标准与原则。......
2023-07-20
(三)左宗棠的主要洋务活动左宗棠参与洋务运动20余年之久,颇多建树。1.左宗棠兴办洋务事业的内容与阶段划分左宗棠一生所从事的洋务事业与他政治职位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在每个时期所举办的洋务活动的内容,也具有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的明显特色,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左宗棠允许兴办规模较大的工矿、交通和轻工业。......
2023-07-20
(二)左宗棠与甘肃回民起义1.甘肃回民起义的原因及性质我国回族在形成过程中,其分布格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长期以来,甘肃回族与汉族人民错综杂居,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之间甚至出现相互械斗和仇杀的事件。这一政策给甘肃回族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又刺激了回族对现存政治秩序不满情绪的普遍增长。这使甘肃地区的政局和回汉关系日渐复杂。......
2023-07-20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开发左宗棠从青年时代就特别重视农业,视之为“人生第一要务”[3]。到甘肃以后,看到这里由于连年灾荒和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便决心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入手,振兴甘肃的经济。除了无偿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外,左宗棠还无偿向发展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发放口粮。实在没有牲口就三人拉一头犁,用人力也要恢复农业生产。左宗棠痛斥这一政策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政策。......
2023-07-20
(四)治理的成果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西北自西向东,都已呈露出复兴的迹象。到光绪六年左宗棠离开甘肃时,各地开发都程度不同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左宗棠还将兰州总督署的后花园修治整理,定期向人们开放,使人们多了一个休闲的处所。由上可见,左宗棠在恢复和发展西北经济、恢复生存环境的开发计划和实践中所包含的具有治理生态作用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3-07-20
(二)甘肃机器织呢局的创设左宗棠并没有仅仅把其在西北的洋务事业局限在发展军用工业上面,而是因地制宜地向民用工业拓展。除了受赖长的影响,还有如下几个原因促使左宗棠重视织呢局的创建。所以,左宗棠不顾当时客观条件的艰难,亲自创办甘肃织呢局,以御外侮。所以,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有利于解决军队的衣被问题。1878年,左宗棠上奏清廷,在兰州请设甘肃织呢总局。甘肃织呢局厂址选在兰州通远门外前路后营址,今畅家巷内。......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