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兴建书院左宗棠对文武官吏和士民子弟的求学问题也很重视,倡导修复和兴办了一些书院。从同治八年至光绪六年,在甘肃新修的书院有: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左宗棠令在回族聚居的化平厅修建书院。书院建成后,左宗棠题名“归儒”。此外,左宗棠还令部属在甘肃各地修复了许多旧有的书院。)此外,对原有书院加以修整的还有兰州的五泉书院,漳县的武阳书院,洮州的洮滨书院,平凉的柳湖书院等。......
2023-07-20
(一)兰州机器制造局的兴建
左宗棠对西北工业的开发,是在因战争需要而开办的军火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符合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在军工生产中得到应用,然后再逐步推广应用到民用工业上去。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在西征前,他就在1866年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在西征的过程中,他又先后开办了西安机器制造局、兰州机器制造局等,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西征军生产武器。
1.西安机器制造局
1869年3月(同治八年二月),左宗棠上奏清廷说:他的楚军所需“军火皆由上海洋行采办而来,价值即甚昂贵”,现在“招募浙江工匠,速备机器来陕,制造洋枪、铜冒、开花子等,以省上海购造之费”[1]。1870年9月(同治九年八月)他在给雷正绾的批札中,谈到“后膛开花大炮,极为新出利器,弹子宜测准施火”,而“陕局洋匠亦不能照制”[2]。说明这时西安制造局已开工生产。至于它的生产情况,一个外国人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到西安参观制造局后说:“局里在制造大量的新式枪炮所需要的子弹和火药。制造的工人是宁波人,都曾在上海与金陵两制造局受到训练。”[3]1874年2月(同治十三年正月),《游陇日记》作者说:他“至制造处机器局,见火蒸汽机一座,轮干旋转,专制洋炮、洋枪,使枪自转,旁伺以刃。凡修膛、退光,迎刃而解,削铁如泥。更有磨刀石,极为省力。机关精巧,见所未见。工匠系广东、宁波人居多”[4]。有关西安制造局的资料虽少,但从以上零星记载,可见它的机器设备较好,工匠技术熟练,生产的枪炮弹药达到一定水平,是官办的近代军用工业。
同治十一年(1872年),战争的重心转到甘肃,左宗棠继续向西进剿回民起义军。为了方便军需,遂把西安机器局的设备全部拆迁,移到兰州,改为兰州机器制造局。
2.兰州机器制造局
兰州机器制造局设在兰州南关,左宗棠派总兵赖长主持。赖长是广东人,系左宗棠在福建时的旧部,“夙有巧思,仿造西洋枪炮,制作灵妙”[5],是一位精通近代枪炮和机器制造的专家。1869年(同治八年),福州设立制造局,赖长仿造的西洋枪炮,“其灵巧不亚于外洋的军器”[6]。他被调来到兰州时,左宗棠在一封致友人信里,说他“携所造螺丝炮试验及小机器尚可用,惟需授意制造,庶便利耳!”当左宗棠拟让其回陕西制造时,他说:“局用以石炭为要,所需最多,阿干镇所产既佳,价值运脚亦省,较之陕省合宜。至钢铁则就近或可采办,与由陕采办成器有余,亦须运脚,尚不如就近采办为省。”左宗棠于是让他调所带工匠和机器“在兰设局”。赖长带的宁波和闽、粤工匠,“能自造铜引、铜冒、大小开花子,能仿造布国螺丝及后膛七响枪,近令改中国旧有劈山炮,广东无壳抬枪用合膛开花子,劈山架改用鸡脚,又无壳抬枪改用一人施放”。经过改造,使得劈山炮用鸡脚架不仅灵便,而且由过去用13人现在减至只要5人就可施放,无壳抬枪也由过去3人放两杆改为1人放一杆。不仅如此,左宗棠还让崇志教练将弁兵丁演习,“俾制器之人知用器之法,用器之人通制器之意”[7]。
兰州制造局除自备机器外,1874年又将西安制造局的“火炉蒸汽”[8]运来。它以制枪炮为主,制造时“参用中西之法,而兼其长”,并能“每进益上,精益求精”。左宗棠认为:“纵未能如西人之精到,而其利足以相当。”[9]1875年6月,俄国索思诺夫斯基对枪炮制造原只推崇英法与德国,而当他看到制造局仿制法、德枪炮,“其精者与布相同,而臆造之大洋枪及小车轮炮、三脚劈山炮,盖又彼中所无”时,不禁“叹服同声”[10]。这表明制造局不仅能自造一些新的枪炮,而且制造技术亦达到较高的水平。
兰州制造局除造枪炮外,赖长还将这个军用工业逐步向民用工业发展,制造出抽水机(吸水龙)和灭火机即水龙,特别是制造出织呢绒的机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杨昌浚看到制造局制造出洋水龙后,就向左宗棠建议:是否让赖长“停制炮子,仿造洋水龙,以备不虞”[11]。左宗棠虽然肯定了制造洋水龙的意义,但认为“西北屋宇墙壁多用砖砌土筑,与东南木壁蔑织者不同,绝少火患”,“水龙仿造一架已足,无须多制”。他更从新疆收复后正须增添武器的情况,对杨昌浚说:“此项制造不能停工。”赖长仍以如前“赶造火炮,储存待拨,开花子炮预备为要”[12]。在伊犁危机时,他在强调“水龙为救火良器,仿造预备自不可少”后,对兰州制造局制造枪炮和制造各项机器提出了一个全面安排的意见:“若论其先急,则造炮第一,开河、凿井、织呢次之,水龙机器本少,仿造甚易,以余力为之可也。”[13]由此可见,兰州制造局是以生产枪炮为主,并可望发展成为兼制开河、凿井、织呢和水龙等机器的军、民两用的近代工业。
兰州制造局的机器设备,今已无从可考。但从它可以生产重炮和七响枪的情况推断,它的设备:第一,必须有炼钢和浇铸坯料的设备。考虑到当时江南制造局已有15吨的炼钢炉,兰州制造局的设备虽不可能如此,但如无比较完善的冶炼设备,是不可能炼出使俄国人误认为从西方进口的钢材的;第二,必须有锻造枪管炮筒的设备;第三,必须有车、刨、钻、镗等等近代才输入的金属加工机床。如果考虑到赖长后来还制造了若干种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没有上述设备是不可能的。只有具备冶炼、铸造、锻压,车、刨、钻、镗等一系列机械设备,兰州制造局才能维持正常生产。这对生产力落后的甘肃来说,应当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兰州制造局生产的枪炮,起初是运往肃州助战攻城,即镇压陕甘回民起义。但左宗棠创办兰州制造局,主要目的是反对外国侵略。左宗棠在设立制造局时就曾说:“若果经费敷余,增造精习,中国枪炮日新月异,泰西诸邦断难挟其长以傲我耳!”[14]表明要自己掌握技术,增强国力,以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1875年,左宗棠为魏源《海国图志》重版作序时又说:鸦片战争以来,英国以坚船利炮“蹈我之暇,构兵思逞”,乃与魏源一样思制敌之计,“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其长亦差与西人等……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15]。这表明,他造船和制枪炮,都是继承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为抵御外国侵略。它制造的枪炮用于攻占古牧地、达坂城和进取喀什噶尔,用于为收复伊犁进行的三路布防,对反抗俄国、阿古伯侵略,收复新疆起了重大作用。
左宗棠在西北兴办的军用企业,除西安机器局、兰州制造局外,1875年(光绪元年)还在兰州办了火药局。他为提高火药质量,要求将硝、磺多提炼几次,使火药品质和洋火药一样。这样做虽增加了成本,但是火药质量“为上上好火药,力量可比得上洋火药,就不必远向海外采购,所省运费已是不少。况且硝磺提炼极净,开火后更可不伤枪炮”。“每斤加工料多费不过数十文,总是上算。”[16]新疆收复后,他又在阿克苏设制造局,在库车设火药局。
这些制造局和火药局,不仅以它生产的枪炮弹药为西征提供了装备,而且制造了一些机器,起到机器母厂的作用,开了西北近代工业的先河。
有关左宗棠在甘肃的文章
(二)兴建书院左宗棠对文武官吏和士民子弟的求学问题也很重视,倡导修复和兴办了一些书院。从同治八年至光绪六年,在甘肃新修的书院有: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左宗棠令在回族聚居的化平厅修建书院。书院建成后,左宗棠题名“归儒”。此外,左宗棠还令部属在甘肃各地修复了许多旧有的书院。)此外,对原有书院加以修整的还有兰州的五泉书院,漳县的武阳书院,洮州的洮滨书院,平凉的柳湖书院等。......
2023-07-20
(二)甘肃机器织呢局的创设左宗棠并没有仅仅把其在西北的洋务事业局限在发展军用工业上面,而是因地制宜地向民用工业拓展。除了受赖长的影响,还有如下几个原因促使左宗棠重视织呢局的创建。所以,左宗棠不顾当时客观条件的艰难,亲自创办甘肃织呢局,以御外侮。所以,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有利于解决军队的衣被问题。1878年,左宗棠上奏清廷,在兰州请设甘肃织呢总局。甘肃织呢局厂址选在兰州通远门外前路后营址,今畅家巷内。......
2023-07-20
左宗棠是近代有抱负、有见解的政治家,深知吏治的良窳对于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作用。左宗棠并不一味地谴责百姓“大逆不道”,而是承认吏治败坏、“官逼民反”的事实,从而主张整饬吏治,并把“饬吏治”放在“修军政”之先,并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标准与原则。......
2023-07-20
(三)左宗棠的主要洋务活动左宗棠参与洋务运动20余年之久,颇多建树。1.左宗棠兴办洋务事业的内容与阶段划分左宗棠一生所从事的洋务事业与他政治职位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在每个时期所举办的洋务活动的内容,也具有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的明显特色,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左宗棠允许兴办规模较大的工矿、交通和轻工业。......
2023-07-20
(二)左宗棠与甘肃回民起义1.甘肃回民起义的原因及性质我国回族在形成过程中,其分布格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长期以来,甘肃回族与汉族人民错综杂居,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之间甚至出现相互械斗和仇杀的事件。这一政策给甘肃回族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又刺激了回族对现存政治秩序不满情绪的普遍增长。这使甘肃地区的政局和回汉关系日渐复杂。......
2023-07-20
(二)治理的思路从左宗棠有关开发与建设西北的论述、政策中可以看到,他并没有明晰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思想,有的只是从农民勤劳务本的品行而生发的简单、实用的植树造林、改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的认识。因此,左宗棠虽然没有成型的环保理念,但在其开发西北的总体思路中,却透露着若干朴素的重视环保的思想趋向,这些趋向是他之前治理过西北的人所没有的,值得一述。......
2023-07-20
(一)禁鸦片左宗棠作为西北地区的军政总管,曾在甘肃厉行禁烟,推行了一系列清除罂粟、禁吸鸦片、根治烟祸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左宗棠在甘肃严禁鸦片的原因左宗棠认为种植罂粟、吸食鸦片的恶习使西北强悍的民风受到严重的摧残。2.左宗棠在甘肃禁烟的措施与特点发布谕令,宣传禁烟的意义,造成有利于禁烟的舆论环境。光绪四年,新疆收复,左宗棠随即在甘肃采取了一系列禁烟措施。严禁外来鸦片流入甘肃销售。......
2023-07-20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开发左宗棠从青年时代就特别重视农业,视之为“人生第一要务”[3]。到甘肃以后,看到这里由于连年灾荒和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便决心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入手,振兴甘肃的经济。除了无偿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外,左宗棠还无偿向发展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发放口粮。实在没有牲口就三人拉一头犁,用人力也要恢复农业生产。左宗棠痛斥这一政策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政策。......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