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左宗棠与甘肃回民起义1.甘肃回民起义的原因及性质我国回族在形成过程中,其分布格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长期以来,甘肃回族与汉族人民错综杂居,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之间甚至出现相互械斗和仇杀的事件。这一政策给甘肃回族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又刺激了回族对现存政治秩序不满情绪的普遍增长。这使甘肃地区的政局和回汉关系日渐复杂。......
2023-07-20
(一)甘肃吏治的现状
晚清时的甘肃,虽地处偏远,但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它不仅包括今天的甘肃全境,而且还包括宁夏、青海的西宁地区、新疆的镇西府(巴里坤地区)和迪化州(乌鲁木齐地区)。在这样一片“广二千一百二十里,袤一千四百一十里”[7]的土地上,总督、巡抚是地方的最高官吏,下有管理钱谷民政的布政使和掌管诉讼刑名的按察使,还有七八个道台和七十多个府州厅县的地方长官。这些人构成了全省的统治系统,也就是所谓的甘肃官场。据统计,“在同治以前,甘肃巡抚共有四十人,其中满人有三十人;陕甘总督共有四十一人,其中满人有三十四人。这般满洲官吏,可以说多数都是纨绔子弟,不知政治军事为何物,他们只知道弄钱耍乐”[8]。当时,陕西吏治颓废,士气绵惙,玩泄成习,豪恶全无忌惮,顽梗刁钻成风。渭南回民起义本由统治阶级激变引起,酿成绵延十余载、震撼全西北的惨祸。而甘肃的吏治,更加黑暗。早在乾隆盛世,甘肃布政使王亶望植党营私,在任仅三年即“侵吞赈粮、冒销公帑”五十多万两,通同舞弊的大小官吏十多名。这还是乾隆王朝,清王朝统治较清明的时候。及至晚清,随着清政府的腐朽衰败,甘肃吏治败坏已极。如咸丰晚年的陕甘总督乐斌,西宁正在闹番乱,他还是选色徵歌,胡帝胡天,实践他贵姓的“乐”字。[9]高官如此,属吏腐恶更是可想而知。据载,“就在西北变局发生后,还有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字子英),逗留高台七年,不出玉门关一步,苛索民间供应三十万两;最是‘岂有此理’的,诬良为盗,残杀二百多命。这三十万两一个数目,看似不大,但要在兵荒马乱、地瘠民贫的高台搜括起来,已极剥肤吸髓之能事”[10]。这还都是经查实核对、参劾处理的事例。没有发现的又有多少呢?因此,当时发生陕甘回民的反清大起义,究其根源,完全是陕甘吏治败坏已极,官逼民反的结果。这一点,秦翰才就曾一针见血地做过分析:“像甘肃这样一个汉、回、蒙、番杂处的地方,怎样调和融洽,使大家安居乐业,一般官吏也向少注意。对于汉人和回人的纠纷,对于伊斯兰教徒中新旧两派的争执,更是向来很少衡量酌理,秉公判断解决。不是双方弥缝,便是偏袒一方;不是颟顸办不了,便是任意武断。所以这一次变局,实是积有许多政治上的因素,并不是凭空爆发。”[11]
总之,当时,“西事败坏至极”[12]。左宗棠面对如此严峻难堪的局面,“实深叹恨”,认为“吏事为此,乱未已也”[13],他决心以一身承其弊,大刀阔斧,在军、政、经交驰、“经纬万端”、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面处置极为紧迫的军事问题,一面着力刷新甘肃吏治,振作政风,力图为振兴甘肃创造良好的吏治环境。
有关左宗棠在甘肃的文章
(二)左宗棠与甘肃回民起义1.甘肃回民起义的原因及性质我国回族在形成过程中,其分布格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长期以来,甘肃回族与汉族人民错综杂居,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之间甚至出现相互械斗和仇杀的事件。这一政策给甘肃回族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又刺激了回族对现存政治秩序不满情绪的普遍增长。这使甘肃地区的政局和回汉关系日渐复杂。......
2023-07-20
(一)回民起义与西北形势同治元年,陕西发生了回民大起义。当时,太平军陈得才部攻入汉中,陕西回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以大荔的王阁村和羌白镇为主要据点,控制了渭河两岸,并屡次围攻省城西安。起义迅速向西北各地扩展。同治五年春,固原等地数万陕西回民起义军因粮食短缺,纷纷弃城挈眷,大举返陕。西北边疆危机形势日趋严重。面对西北的严峻形势,清政府改派左宗棠到西北,担负镇压陕甘回民起义与收复新疆的任务。......
2023-07-20
左宗棠是近代有抱负、有见解的政治家,深知吏治的良窳对于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作用。左宗棠并不一味地谴责百姓“大逆不道”,而是承认吏治败坏、“官逼民反”的事实,从而主张整饬吏治,并把“饬吏治”放在“修军政”之先,并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标准与原则。......
2023-07-20
(三)甘肃吏治人才的改良与吏治环境的好转历来国家与事业的兴盛,主要靠发挥人才的群体作用。左宗棠就是以“廉干”为标准,在甘肃引用和培养了一批吏才,促进了甘肃吏治民风的改变和好转的。[85]由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左宗棠在甘肃整饬吏治的实况和甘肃吏治人才成长的情况。尽管如此,甘肃吏治较前大有好转,甘肃廉政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却是不争的事实。左宗棠整饬甘肃吏治的努力,基本上为甘肃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这......
2023-07-20
(二)左宗棠对甘肃吏治的整饬1.左宗棠在甘肃的用人标准与吏治原则左宗棠在甘肃时曾指出:“窃维治乱安危,虽关气数,而拨乱反治,扶危就安,则必人事有以致之。”左宗棠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居首”。左宗棠认为整饬吏治、任用官员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注重实效,切合实际。左宗棠认为,对于吏治“非随时考察,分别汰留,树之风声,正恐人心趋向不专,仍难收激扬澄叙之效”。左宗棠对这一点认识得非常清楚。......
2023-07-20
1859年,约翰·布朗来到弗吉尼亚州,他决定在这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要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弗吉尼亚西部的哈泼斯渡口。尽管敌人的力量非常强大,约翰·布朗只有22个人,但他们不畏强暴,与对方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约翰·布朗被判死刑,罪名是“杀人叛国,煽动黑奴叛乱。”约翰·布朗为黑人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英勇就义的时刻,北方各州统统下半旗,高大建筑物上饰以黑色装置,教堂鸣钟致哀。......
2023-12-05
19﹒燕颇起义整个东丹国时期,渤海遗民复国暗潮从未停止过涌动,一直持续到辽代末年。燕颇起义的重要力量是原兀惹部族人。与燕颇先后起兵反辽的,还有定安国。燕颇起义与建国,极大地困扰了辽政权,迫于南边宋军的压力,辽朝在保宁至统和初20年间,不曾对兀惹大力用兵,燕颇据兀惹国都城兀惹城也达20年之久,并不断向周围发展势力。燕颇不知所终,而兀惹国对辽时服时叛。......
2024-06-03
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英勇的指战员,亲爱的弟兄们:我们经过了两万余里的长途远征,经历了十一个省的地区,粉碎了一切国民党军阀的堵击、追击、截击,越过了无数的天险、要隘、高山、大河,为的是要与亲爱的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弟兄会合,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的大局面,替中国苏维埃运动定下巩固的基础,迅速赤化中国。注释:[1]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的会师是1935年9月16日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不是甘肃合水县。......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