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身处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以及世纪初的特定历史时刻,“新中国”成为晚清乌托邦展开民族国家想象的“大叙述”形象。《新中国未来记》的诞生适逢其会地契合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热望,并由此引发了盛极一时的政治乌托邦叙事风潮。......
2023-07-19
如果说康有为是通过构设大同乌托邦传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构想,那么,以梁启超为首的近代知识分子则以小说的方式展开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想象。清朝的历史并不单纯表现为漫长的衰败过程,“清朝在它的最后的十年中,可能是1949年前一百五十年或两百年内中国出现的最有力的政府和最有生气的社会”[32],在风云际会、思潮涌动的时代氛围的刺激下,近代知识分子怀着一颗爱国救世之心,借助小说放飞个人的奇思玄想,勾画出一幅幅政治乌托邦和科技乌托邦的未来蓝图,从而迎来了民国时期乌托邦书写的第一个繁荣阶段——晚清。
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辑录,1901年至1911年白话小说计有529部[33],而其中表示未来想象乌托邦书写的,据笔者统计,不少于50部[34],并且这还不包括未曾辑录的小说,如蔡元培的《新年梦》、徐念慈的《未来中国之图书同盟会》等以及包天笑的《空中战争未来记》、肝若的《飞行之怪物》等科幻乌托邦。综观数目众多的晚清乌托邦,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未来理想性叙事,其中有以“新”命名的小说如《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1902年)、《新年梦》(蔡元培,1904年)、《新中国》(陆士谔,1910年)、《新纪元》(碧荷馆主人,1908年)、《新苏州》(天哭,1910年)等。其次是以“未来”命名或寓意的小说,如《未来教育史》(悔学子,1905年)、《未来中国之图书同盟会》(徐念慈,1906年)、《未来世界》(春颿,1907年)、《乌托邦游记》(萧然郁生,1906年)、《月球殖民地小说》(荒江钓叟,1904年)等。此类小说以未来理想政治和理想社会为目的,叙事上多用幻想手法,凝聚着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民族国家意识,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时代精英文化色彩。另一类是借名著之名进行的部分翻新小说[35],如《新石头记》、《新水浒》、《新西游记》、《新官场现形记》等,其中不乏以游戏笔墨消解原著的审美构想与价值观念,充满解构和戏谑意味的,但也颇有推陈出新借一点历史的因由而抒写“自家的怀抱”,描述未来国家政体、经济改革等诸方面的理想景象,如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意在“特借贾宝玉之名,幻设事迹,使宝玉与20世纪相见,非言情之书,也与《红楼梦》无关”[36]。
有关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的文章
由于身处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以及世纪初的特定历史时刻,“新中国”成为晚清乌托邦展开民族国家想象的“大叙述”形象。《新中国未来记》的诞生适逢其会地契合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热望,并由此引发了盛极一时的政治乌托邦叙事风潮。......
2023-07-19
[88]库玛以此为据断定中国没有乌托邦文学自然失之客观。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和道家创始人老子均曾提出有关乌托邦的构想。[94]而东晋陶渊明吸纳孔子、老子的思想创作的《桃花源记》则是中国乌托邦文学叙事的经典之作。......
2023-07-19
“乌托邦”一词出自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于1516年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一书。[5]执著如斯,何谈“乌有”?据黄兴涛考证,“乌托邦”这一中译最早为严复所译。但是,作为一个怀抱浓郁的理想主义精神的人文主义者,莫尔对他的乌托邦理想社会心向往之,“完美、理想”的含义作为“Utopia”一词的题中之义在严译中没有得到体现。......
2023-07-19
随着后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到来,中国文学叙事也逐渐出现反乌托邦小说,这主要体现在90年代后崛起的先锋小说中。受活庄,是受活人以及现代人不得不回的“乌托邦”。......
2023-07-19
晚清知识分子也逐渐打破原有的历史循环的时间观而转向线形时间观,他们对于未来的时间持乐观主义态度,在时间的线条上注入积极的价值与意义的期待,这使晚清乌托邦显示出与古典乌托邦截然不同的品格。......
2023-07-19
夏衍三幕名剧《上海屋檐下》作于1937年3月至6月间,同年11月由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印行。在《上海屋檐下》,夏衍实现了对《两个伊凡的吵架》的修正与超越。这些诸多有关“忧郁”的交集为我们重新解读《上海屋檐下》提供了可能性与合理性。......
2023-07-19
早期的乌托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范畴的文学。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乌托邦,如果我们过滤其中一些形式或细节的差异,可以发现中西乌托邦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世俗化。莫尔《乌托邦》的世俗特征更为明显。再者,《乌托邦》之所以能在1516年发表跟当时的欧洲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2023-0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