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草房子》陪读策略:读书的真正意义

《草房子》陪读策略:读书的真正意义

【摘要】:《草房子》有它独特的魅力。刚推荐下去的那两天,就已经有不少同学到我这里告诉我:“老师,《草房子》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草房子》里不仅有这些,还有那金色的草房子,金色的校园,以及亲切的老师等与校园相关的人物。我拿出一节语文课,在班里开展朗诵比赛,由8位同学做评委,直接课堂上报名、朗诵、打分,对前三名发奖品,对参与的同学发优秀奖及表扬信,朗读的内容全部出自于《草房子》这本书。

书本简介

《草房子》(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6月第3版)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那里有很多的草房子,古朴中透着华贵,油麻地小学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桑桑就是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一个男孩,他很有个性,敢爱敢恨,有很多奇思妙想,是贯穿本书的关键人物。我们随着他,认识了秃鹤、杜小康、纸月、细马等一个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各有特点,每个人都闪耀着人格光辉,都值得被人喜爱。桑桑也见证了蒋一轮老师的感情波折,目睹了秦大奶奶融入油麻地小学的过程。每个人物都贴近生活,贴近心灵,交织着,讲述着一个个平平淡淡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深刻地印在桑桑的童年记忆里,也刻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我们透过桑桑的成长,走进一个美好的充满爱的世界。

力荐理由

《草房子》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是主人公桑桑及其小伙伴们上学时的那段童年时光,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一般孩子“有贼心没贼胆”,桑桑不一样,他敢想敢做,举些例子吧:谁敢把家里的蚊帐拆了做渔网?谁会在大热天穿上冬天的衣服,故意让别人关注自己?不过,桑桑还是心思单纯的一个孩子,读一读文章就知道了。纸月这个名字真好听,她长得眉清目秀,写得一手好字,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夸赞和喜爱。你身边有像秃鹤这样的朋友吗?随着长大,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同,有点自卑,不再喜欢别人拿他的缺点开玩笑。读到他的故事时,会很心疼他。蒋老师颇有才华,教学负责,可当他在感情上遭受挫折时,也陷入了低谷,一度影响工作……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人物是接近生活的,带着泥土气息,又如一股清澈泉水,直流到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深处。

陪读策略

阅读文学经典,是在欣赏一门高超的语言。一本好书,是因为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觉得就是在写他自己,正如《红楼梦》能作为经典传承,有人认为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此时读者就容易将自己融入书中,有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请直接递给孩子

作为老师,我的观察是:从学生的阅读体验上来看,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其中的故事跟现在的生活有距离,孩子能否产生兴趣等问题。我见过不少孩子捧起这本书,痴迷地沉浸在书中,那样如饥似渴,看过的孩子对它是一致好评。《草房子》有它独特的魅力。它既可以唤起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又深深吸引着今天的小读者们。这是一本长篇小说,其中陆续出场的人物角色有秃鹤、桑桑、纸月、柳柳、桑乔、蒋一轮、温幼菊、白雀、杜小康、细马等等。通读整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的不同命运和成长历程,我们的身边都有这些人物原型。

四年级时,我和学生共读了这本书。刚推荐下去的那两天,就已经有不少同学到我这里告诉我:“老师,《草房子》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我表现出很感兴趣:“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吗?”孩子回答说:“好看。我觉得桑桑这个人很有趣,但我也觉得他很有担当,做事情都敢作敢当。”看来这个孩子还有说下去的意思,我问:“那你身边有桑桑这样的人吗?”孩子说:“我很欣赏他身上的一些品质,他身上有很多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我们班的徐××真的很像桑桑。”

很多时候,学生会在课间迫不及待地跟我交流他阅读之后的想法。我还欣喜地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把视线聚集在桑桑这个主人公身上,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桑乔这个校长很亲切,觉得像我们的科学老师蒋老师,听到的同学也都纷纷表示赞同。有的孩子还把书打开,找到某些段落读出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课余时间,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体会到每一个角色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都有可能给某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进美,欣赏美

净澈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软绵绵绿油油的草地,你是否幻想过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在这里留下我们的童年,有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有父母的责备与爱。《草房子》里不仅有这些,还有那金色的草房子,金色的校园,以及亲切的老师等与校园相关的人物。对秦大奶奶这个人物,我印象极其深刻。她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小学时,校园里也出现过一位老爷爷,他拎着破烂的化肥袋子,靠捡废品为生。当他站在操场上时,班里的同学很快发现了他,大家都带着强烈的同情心,把自己能找到的废旧练习本都给了那位爷爷。后来很久没见过他了,直到有一天,他又突然出现在操场上,我们上体育课后,惊喜地发现了他。他从那个破化肥袋子里掏出一袋东西,想要给我们,那是他特意给我们做的米团(老家的一种小吃)。当时就有几个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同学自发的,我们当时的老师对这件事也毫不知情。好人会有好报,当我们被爷爷感动的时候,我们的童年又绽放出一抹绚烂的色彩。

在我们的读书交流会上,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我担心他们会对这些陈年往事不感兴趣,没想到他们听得很投入,没有一个人讲话。讲完后,我联系文中的秦大奶奶,告诉孩子们,我为秦大奶奶的离去感到悲哀。但是老师换一个角度看,秦大奶奶走进了桑桑这些孩子的生命当中,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同时,桑桑这群可爱的孩子以及油麻地的人们,也走进了秦大奶奶的生命中。孩子们也纷纷发表他们的见解,跟大家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最感动的一幕。有的孩子说:“虽然桑桑那个童年离我们有些远,但感觉就是在写我们。我们的童年也是那样有乐趣,也有一些烦恼,有时还有一点疑惑。我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看。”我引导孩子们,这本书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厉害的是它的语言。接下来就有孩子发现,作者的语言非常美,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反复地读,还可以记录下来。在这样一节交流课上,孩子们谈论得乐此不疲。

跳出一本书

在阅读的时候,我也站在实用的角度挖掘这本书的价值,诗一样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我拿出一节语文课,在班里开展朗诵比赛,由8位同学做评委,直接课堂上报名、朗诵、打分,对前三名发奖品,对参与的同学发优秀奖及表扬信,朗读的内容全部出自于《草房子》这本书。我事先布置下去,请他们找好自己喜欢的段落,先练习起来。这项活动在班里几乎每个月就进行一次,孩子们对朗读也越来越有兴趣。我还惊奇地发现,有些平时不敢大声朗读的孩子也逐渐敢于发出响亮的声音来了。

一本书,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其他的灵感,比如我们曾经寻求草房子这样的意境。在班级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组织起来走进田野乡间,感受《草房子》所描绘的那种美好的环境。阅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找来电影版《草房子》给他们看。这么丰富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压缩成这么短的一部电影呢?孩子们在看的时候,感觉这个人物跟自己想象中的是一样的,会很兴奋;也有看到人物演得不是很符合原文,心里会有些落差。不过,欣赏完电影以后,孩子们更加喜欢这本书了,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并且愿意自己探索这些疑问。

读后感

读《草房子》有感

衢州市实验学校新湖校区三(1)班 高 澈

看完了这部纯美小说,我真想去看看油麻地小学,看看“秃鹤”到底长什么样。我还想和他们一起捉迷藏,抓蝴蝶,痛痛快快地玩。真让人期待啊!

“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有一天,他感觉到自己的秃顶被同学们戏弄,又生气又难过,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报复”,导致学校失去了“第一”的荣誉,校长、老师、同学们越来越讨厌他。可后来,他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很棒的孩子,“秃头”算什么呢?他用自己杰出的表演能力和天生的“秃头”优势证明了“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个人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孔子的弟子宰予,能说会道,长得英俊,另一个弟子子羽外貌丑陋。孔子认为宰予是个人才,但实际恰好相反,宰予昼寝,子羽通过虚心学习,声望很高。孔子不由感叹道:“我不应该以貌取人啊!”如果医生能像华佗一样治病救人,教师像孔子一样有教无类,工人像制造“蓝鲸一号”的工程师一样勤奋创新,小朋友能努力读书,他们就是最美丽的。“秃鹤”也是最美的,因为他努力、勤奋、自信,他也不会孤单。

在生活中,不管同学们穿戴是否华丽,长相是否好看,仰卧起坐是做5个还是50个,只要他能勤奋,我就要关心他,爱护他,决不嘲笑他。我记得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有“口吃”的毛病,可他从来不在乎,写了《孤愤》《五蠹》等。如果我在运动会上跑步很慢,没有取得名次,我也不会气馁,我要多加练习,争取东山再起;如果爸爸开的小汽车不如小朋友爸爸的气派,我也不会去攀比。我要认真读书,向好榜样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像造中国大飞机的叔叔们一样,给国家发明厉害的武器,不让祖国遭到其他国家的进攻。

精彩的《草房子》特别有趣,里边的人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也请小朋友钻进《草房子》,来到油麻地,看看“秃鹤”,还有桑桑、纸月……和他们尽情地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