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鼠小弟的小背心》陪读策略:经典中的经典优化

《鼠小弟的小背心》陪读策略:经典中的经典优化

【摘要】:当然,《鼠小弟的小背心》获得孩子们喜爱的重要的原因是它有趣,非常有趣,真正有趣。我给儿子讲的第一本故事是《鼠小弟的小背心》。《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他最喜欢的绘本之一,读了不下百遍,读的次数多了,他自然就会背了。“这本书的名字叫鼠——小——弟——的——小——背——心。”他指着图中的鼠小弟。

书本简介

《鼠小弟的小背心》(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6月第1版)是《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中的一本,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中江嘉男著文,上野纪子绘图,内容经典,深受孩子的欢迎,被大家赞誉为“不仅是日本绘本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绘本经典中的经典”。在日本,鼠小弟是孩子们最喜欢和熟悉的童话偶像。其中《鼠小弟的小背心》自1974年出版以来,到2004年2月,已重印了153次,是一本经受了时间筛选的经典绘本。

力荐理由

《鼠小弟的小背心》构思巧妙,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运用重复的手法有节奏地展开故事,图文并茂默契,构图、色彩和版面设计讲究。画面以黑白为主,采用素描式的绘画风格,每一页的文字只有简单的一两句话,多采用反复、简单的对话。当然,《鼠小弟的小背心》获得孩子们喜爱的重要的原因是它有趣,非常有趣,真正有趣。

鼠小弟穿着妈妈织的小背心,被鸭子、猴子、海狮、狮子、马和大象轮番试穿,结果小背心被撑得一次比一次大,最后鼠小弟发现自己的小背心穿在大象身上,惊叫:“哎呀,我的小背心。”接下去的画面上,鼠小弟穿着像绳子一样长长的、拖在地上的背心,一副伤心、颓丧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故事并没有结束,最后一页还有一幅小图,画面上鼠小弟正在大象的鼻子上荡秋千,而秋千正是被拉长的小背心。结果幽默、有趣、温馨,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本共22册,它将最简单的文字和最细致的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阅读的时候,不受文字的限制,从画面和寥寥无几的文字中,读出其中的意思。画面看似简单,富含的哲理和意义却很深刻。它主要是用幽默有趣的故事来表达的,符合孩子的心理接受特点。幽默有趣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陪读策略

“小”是儿子认识的第一个字

记得儿子30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一家三口去逛超市。在路上,儿子突然指着路边广告牌上问我:“妈妈,这个是不是‘小’字?”我很惊喜,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就是鼠小弟的‘小’呀。”“对哦!宝宝太棒了,都会认字了!”我不禁一阵窃喜,看来每天坚持给他阅读是有效果的。这是儿子认识的第一个字,值得纪念。

真正给儿子讲故事是在儿子6个月的时候,跟那些给宝宝胎教的妈妈比起来,我感到汗颜。记得儿子6个月时,已经可以与大人进行互动,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我开始给儿子讲故事。我给儿子讲的第一本故事是《鼠小弟的小背心》。面对6个月的孩子,讲故事以图为主,我一边翻书一边指着图跟儿子说:“宝宝,这是谁呀……哦,这是鼠小弟啊!鼠小弟身上穿着小背心,小背心是什么颜色的?”给6个月大的宝宝讲故事,基本都是“唱独角戏”,他还不会说话,只能咿咿呀呀来表达他对故事的理解。每天睡前,我都会拿着故事书抱着他给他讲故事,每天坚持。

到了儿子会说话的时候,他会自己挑选书本让我读给他听。《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他最喜欢的绘本之一,读了不下百遍,读的次数多了,他自然就会背了。有时他会拿起这本书,一边翻一边“读”,与其说“读”,还不如说“背”。的确,他只是看到这幅图时,条件反射地念出了那一句话。

儿子渐渐长大,我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会有意识地用手指着书名读一读,再让他学着我的样子,用手指着书名读一读。这天,他又拿着这本书走过来:“妈妈,给我读这本书好吗?”“好啊!”我爽快答应了。“这本书的名字叫鼠——小——弟——的——小——背——心。”我一边指着字一边念起来。他也一本正经地跟念起来:“鼠——小——弟——的——小——背——心。”“你可以指着字给妈妈读一遍吗?”他马上学着我的样子,一边指一边念起来。我指着鼠小弟的“小”字对儿子说:“这个字就是‘小’字,知道了吗?”紧接着,我又指着“小背心”的“小”问道:“这个是什么字?知道吗?”儿子愣了一下,答不上来。“这两个字一样吗?”我指着前面一个“小”字问儿子。“哦,我知道了,这个也是‘小’。”“对啊,这个也是‘小’字。”我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就这样,在愉快的阅读中,渗透识字,润物无声,让识字在阅读中进行。

所以,当30个月的儿子在大街上认出“小”字时,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思考在儿子处理汉字敏感期时,如何让儿子在阅读中认字,早日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这是老“鼠”的尾巴和爪子

众所周知,孩子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如果识字时发挥想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天,儿子又开始读《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本书,我看他读得这么津津有味,真不忍心打扰。待他读完,我从他手里拿过书来,指着“鼠”字问:“这个是什么字?”“鼠。”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是的,你答对啦!”“你怎么知道是鼠字?”我追问道。他马上指着封面的字挨个读一遍:“妈妈,你看,鼠——小——弟——的——小——背——心,第一个是‘鼠’字,没错呀。”我微笑着点点头:“宝宝,你见过老鼠吗?”“喏。”他指着图中的鼠小弟。“是啊,你看看,这个‘鼠’字和鼠小弟长得像不像?”他用手指一会儿指指图画,一会儿指指“鼠”字说:“这里是老鼠的尾巴。”他又指着最后一笔斜勾:“这里像老鼠的爪子。”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又亲又闻:“宝宝,你太棒啦!!”儿子得意地笑了。我想,不仅仅在这本书上,更在这样的语境中认识“鼠”字,这个字应该深深地刻在了儿子的脑海里了。

初见成效

儿子5岁以后,认识了一部分字,我经常会要求他朗读一些熟悉的故事书,以和妈妈睡一晚作为奖励。儿子很期待,毕竟5岁的孩子还是很想和妈妈睡的。于是,经常为了和妈妈睡,自告奋勇地给我读故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会问我或者自己猜测。儿子的识字量也越来越多,独立阅读的习惯在慢慢养成,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