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字童谣》带你进入一个精彩世界的陪读策略

《三字童谣》带你进入一个精彩世界的陪读策略

【摘要】:书本简介《三字童谣》的作者是韩兴娥、王爱玲、朱霞骏。力荐理由《三字童谣》收集了128首童谣。面对长辈们的表扬,小野一脸的得意,为娘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这些都得得益于《三字童谣》的阅读。很幸运,《三字童谣》是有配套录音的哦,而且开始的还是拼读的呢。愿《三字童谣》带给小野更为丰富的阅读经历,绽放出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初见成效一本小小的《三字童谣》不仅仅是孩子学拼音、识字的读本,还是孩子的绘画书、创作启蒙书。

书本简介

《三字童谣》(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的作者是韩兴娥、王爱玲、朱霞骏。该书是根据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中“诵读儿歌轻松识字”内容策划的,针对起步阶段的学生,广泛选取内容浅显、情境丰富、贴近孩子生活和见闻的三字童谣,既引领孩子们巩固拼音、轻松识字,又启发他们进行一些语言的模仿和创作。因此,该书不仅仅是孩子的识字读本,它也成了孩子的创作启蒙书,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

力荐理由

《三字童谣》收集了128首童谣。这些童谣三字一句,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

该书从内容到插图都透着童趣。童谣由易到难分成了红果果、橙点点、黄圈圈、绿泡泡、青豆豆、蓝球球、紫朵朵七组,有心的你可以发现这些可爱的组名对应着的是彩虹的颜色。每首童谣还设有可爱活泼的插图,这些插图也充满着期待,等着阅读的孩子们去填涂。

书中的字体大大的,每个字上还配有拼音,十分适合刚学过拼音的孩子。每页的两边将空间留给了童谣中出现过的生字。“我会认”的方框向学有余力的孩子发出了挑战,方便有识字能力、识字愿望的孩子轻松识字。识字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阅读乐趣,孩子自己看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通过阅读能够认识更多的新字,这是个良性循环。

短短的童谣,朗朗上口,对孩子来说,无论是听大人读还是自己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念经”都是很有乐趣的,读着读着他们总能被其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这还不够,巴不得自己也大显身手来编一首。这不,每组童谣后面设计了一个“秀一秀”栏目,这是孩子们的创作舞台,可以让孩子自己写一写,或者亲子共同完成,家长帮忙记录,孩子配上图画。保留孩子人生中的一件件“大作”,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回忆呀!

该书不是一次性产品,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书的末页有一张“七彩评价表”,按“朗读童谣”“背诵童谣”“认读生字”“创作童谣”分成了四个星级,让亲子阅读更有效,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检查”。

陪读策略

每到周末,来串门的亲戚朋友们,总会围着家中这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聊上一翻。闺女小野一向有问必答,“叽叽喳喳”像个小麻雀说个不停。不过对小野来说最喜欢的还是向长辈们展示她的“童谣”,奶声奶气的声音,晃着头、拍着手念“三字童谣”,那模样别提有多可爱了。面对长辈们的表扬,小野一脸的得意,为娘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这些都得得益于《三字童谣》的阅读。

先放几首童谣,一睹为快吧!

小蘑菇

小蘑菇,你真傻!

太阳,没大雨,

撑着伞,在干啥?

小雪花

小雪花,一片片,

给春天,发请柬。

这样的童谣光是纯粹地念,就足够吸引小野这样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了。

在具体实践方面,我采用“听”的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听录音。很幸运,《三字童谣》是有配套录音的哦,而且开始的还是拼读的呢。回想起自己刚上小学那会,恰逢父母要考普通话,每天见他们都是跟着录音读呀读,我也跟着听,听不懂的地方,就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发现更看不懂,毕竟那会儿的我也不认识几个字。后来我把这个当作一种乐趣,每天就期待着听录音,有时候不过瘾,自己还偷偷地打开录音机听。不知不觉,普通话书中的范文基本上能背出来。所以有这么好的音频资源,就要用起来,这也给我这种缺乏朗读技巧的家长带来方便。刚开始阅读,每篇童谣内容只有12个字,一次阅读六首,亦如自己小时候那样,循环播放录音,小野自然而然就会背了。

“小野,你已经会背这六首童谣了啦?”我问。

“当然啦!”小野胸有成竹地回答。

“那现在你当老师,教妈妈读好不好?”

一听要当老师,闺女的兴致高涨,拿起书本,摇头晃脑地开始念经了。看她这么起劲,有点不忍打断,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娘的是会“不择手段”的。我装作可怜巴巴的样子说:“老师,老师,你怎么不管你的学生呢?你要指着上面的字,读给我听,我才学得会呢!”

“你这个笨同学。”小野笑着,把书拿到我跟前,然后指着,慢慢读,生怕我跟不上,“小螃蟹,横着爬,举大钳,当路霸。吃豆豆,吃豆豆,长肉肉……”

读完两首后,我又打断她,提问:“老师老师,这边上有几个字我不认识,你再教教我。”

小野眯缝着眼:“那……那好吧,哪个字不会?”

我随意指着左侧“我会认”那栏里的字,小野基本认识,能马上读出来。当我指着“横”时,她顿了顿,我担心这个“老师”下不了台,于是到童谣里指出这个字,她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h-eng,这个字读‘横’。”

就这样,读完了前六首童谣,小野就拿起彩笔开始给下面的插图涂色。她在涂色的时候,我也会加入,边涂边问:“小野,刚读的这些童谣里,你最喜欢哪一首?”

“《柳妞妞》。”

“为什么?”

“漂亮呀,有长长的辫子,还有发卡。跟我一样,爱打扮,爱漂亮。”小野得意地说。

“那你知道是谁把柳妞妞打扮得这么漂亮吗?”

“花蝴蝶呀。花蝴蝶,送发卡。”

“那绿辫子,是谁给她扎的?”

小野放下手中的笔,看着我说:“不知道,不知道。我的是妈妈给我扎的,那柳妞妞的小辫子谁给她扎的?妈妈快告诉我。”

“是春姑娘。”我摸摸她的小辫子说。

“春姑娘?那好厉害的。”小野轻轻地说。

我知道她还不太明白,于是接着说:“等春天,妈妈带你去江滨路看春姑娘给柳妞妞扎辫子,好不好?”

“好呀好呀,你可不要忘记了。”

“那必须的,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那你知道妈妈最喜欢哪首童谣?”

“我可不知道,你就直接说好了。你没看到我正忙着涂色吗?可没时间猜。”小野装作小大人的样子怼了我一句。

“我最喜欢《棕叶歌》,因为为娘我是个吃货,哈哈哈。”我调皮地戳着她的背说。

“你好幼稚呀!”

“幼稚?……什么节包粽子?为什么要包粽子?”

听我这么一问,小野的好奇心又上来了。于是我简单地跟她讲了端午节的习俗,又问:“你还知道哪些节日?要吃什么?能不能也编出童谣来呀?”

正巧快到中秋了,家里有亲戚拿来的月饼。在我的提示下,小野创编出了《月饼歌》(后面有展示)。

愿《三字童谣》带给小野更为丰富的阅读经历,绽放出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

初见成效

一本小小的《三字童谣》不仅仅是孩子学拼音、识字的读本,还是孩子的绘画书、创作启蒙书。涂色、编童谣、配上图画,别提多有意思了!孩子的眼睛被这一首首有趣的童谣擦得亮亮的。透过一首首童谣,孩子开始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度过的每一天,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眼中、心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