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简介《爷爷一定有办法》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吉尔曼,她的书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曾获多次童书大奖;译者是宋佩进。《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爷爷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我并没有在上面花费过多时间,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以爱的名义来“绑架”孩子,选择了《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
2023-07-19
书本简介
《爷爷变成了幽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由金·弗珀兹·艾克松撰文,瑞典最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爱娃·艾瑞克松绘图。一个名叫艾斯本的小男孩面对最喜爱的爷爷突然离世,无法释怀,而离世的爷爷由于忘了做一件事也久久徘徊不肯离去,变成了游荡的幽灵。在故事的结尾,爷爷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祖孙俩人做了最后的告别。整本书的主题是“死亡”。对孩子们来说,单纯的心灵并不能理解“死亡”是什么,甚至会感到惧怕,但死亡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去正视呢?不妨试试这本有趣的绘本吧!当爷爷变成幽灵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有趣的事,能让孩子对“死亡”,对“幽灵”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本书不光适合小朋友阅读,大人同样也能在其中得到自己的感悟。
力荐理由
看到这个题目着实吓一跳:什么?幽灵?!这么恐怖的适合给孩子看吗?别急,只要你往下翻就会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温馨的鬼故事!有一位小男孩叫艾斯本,他最喜欢的人就是他的爷爷霍尔格。可不幸的是,有一天爷爷在大街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妈妈安慰他“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告诉他“爷爷变成了泥土”,但艾斯本并不相信父母所说的话。在他看来,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直到某个晚上,爷爷突然回来了,而且他竟然能随便穿过任何一堵墙。艾斯本终于明白:爷爷变成了幽灵!小艾斯本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十分兴奋,因为这样可以每天见到爷爷了。只是爷爷一直觉得不快乐,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时候忘记做一件事,所以现在变成幽灵在人间飘荡。艾斯本决定帮爷爷寻找那个忘记的答案。接连几个晚上,艾斯本都跟幽灵爷爷待在一起,从家里转到镇上。爷爷回忆了种种往事:小时候哥哥送他自行车,年轻时和奶奶第一次亲吻,初为人父时被尿了一身,还有在博物馆、体育场的见闻,跟朋友喝醉的经历,以及浪漫刺激的生活体验。艾斯本也记起与爷爷相处的曾经:爷爷带他去游乐场,一起挖坑种树,在看电影时呼呼大睡,在奶奶做饭时捣乱……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祖孙俩哭着告别之后,幽灵爷爷就彻底消失了。现在,艾斯本可以安心地睡觉、上学了,因为他已经放下对爷爷的依恋,不再难以释怀,学会用平常心来怀念爷爷,带着这份想念好好生活。
书中的画风朴实而清新,以彩色铅笔作画,带有一种天然的细腻之感。仔细观察,艾斯本长着细细的脖子和一双豆子般大的小眼睛,爷爷则有着大大的鼻子和粗短的眉毛,诙谐的人物造型,微妙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给故事带来漫画式的幽默。封面巧妙地利用光影营造了生死两个世界,一黑一黄,对比强烈,爷爷和孙子张开双臂却无法相拥,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伤和无奈。尽管如此,祖孙俩的表情是快乐的,仿佛嬉戏一般,因为彼此都是对方心里爱着、牵挂着的人呀。单是看图片,读者的情感就经历了多重体验。
平淡之中见真情,珍贵回忆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宝藏。当温柔的记忆像一道闸门打开来,回忆的潮水包围着祖孙二人。爷爷回顾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艾斯本也想起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来自家人、长辈的陪伴或影响,这些似曾相识的经历,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文本链接了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这正是激起儿童阅读兴趣的关键点。
绘本虽薄但意“厚”,跟最近评分超高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相似,作者通过充满温情的小故事将“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呈现在孩子面前,从开始艾斯本不接受爷爷死亡的现实,到与爷爷共同回忆温馨往事,再到结局艾斯本与爷爷好好告别,选择释然,在如真如梦的现实和虚幻中,向小读者讲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之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亲人逝去时的正确态度。阅读过后,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恐惧与痛苦,而是暖暖的回忆和感动,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死亡本是生命常态,要勇敢坦然地去面对。
陪读策略
死亡初体验
家有一女,特别喜欢小动物,成长至今,养过大大小小许多种宠物:曾经养过一只小土狗,后来大了些就送到了乡下亲戚家;年初逛花鸟市场时买的小金鱼和小乌龟还在;上周又对邻居家的仓鼠很感兴趣,吵着也买了一只,取名“球球”,爱不释手。可就在两天前,仓鼠球球毫无征兆地死了!前一晚还好好的,女儿在仓鼠的食盆里放了菜叶,看着仓鼠吃完叶子后才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第二天大早,孩子如往常一样去看球球,却发现它已经安静地躺着,一动也不动。小丫头急得抱起仓鼠大叫:“球球怎么了?生病了吗?你快动一动!”一阵“抢救”过后,仓鼠瞪着眼睛毫无反应,这下确认球球真的死了。女儿“哇”地就哭了出来,边抹着眼泪鼻涕边说:“以后再也不会遇到像球球这么可爱的仓鼠了。”那时恰逢外婆村子里有家老人去世,哀乐从早到晚回荡在小小的村庄,带着女儿路过,敏感的她已经对这段旋律有了异样感受,拉着我加快了脚步。未曾想过,沉重的“死亡”二字,竟会以这样的方式早早来临,出现在年仅5岁的小女孩世界里。
当天晚上,临睡时孩子又提到了仓鼠球球:“我还是舍不得它,我很想它再陪我玩。”接着忽然问:“妈妈,你说人和小动物死了会去哪里?”听起来似乎并非随口说说,这问题着实让我有些吃惊。女儿咬着嘴唇,稚嫩的脸上已然罩上一丝淡淡的哀伤。于是我顿了顿,稍微平复了心情后,告诉她:“其实人或小动物死了以后,并没有消失,他们的灵魂会变成天使,飞到天上,在看不见的地方陪着我们……”
听到这样的解释,女儿眨着眼睛说:“真的吗?那球球也会变成天使?”
“会的,它会在天堂等着和你见面。”
“既然我们还可以在天堂见面,那它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对呀,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对这种较真儿的小孩,虽然暂时安慰了她的情绪,但显然内心并没有真正解脱于此问题。看着眼泪已经在眼圈儿打转的小家伙,我陷入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好好回答这个问题,让孩子接受死亡,带着勇敢、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它呢?
以“毒”攻“毒”,治愈良方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字。平时,大家一般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即使是九年一贯制的教育,也很少主动提及死亡。四五岁的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在他思维发展的正常规律中,会开始思考一些关于生命的命题:“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会去哪里?”当孩子将这些叮当作响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时,我们会本能地粉饰太平,搪塞回避:“他想安安静静地睡觉,睡好久好久,永远都不起来。”“他去另一个世界旅行了。”“他被邀请去天堂做客了。”……我们自以为孩子尚小,还不能理解死亡,自以为在保护孩子远离残酷与伤痛,实际上很容易让孩子信以为真,掉进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而不知死亡的真相;抑或对逝去的生命产生抱怨,认为他们有去无回,爸爸妈妈也都是在骗人;甚至会混淆了死亡和睡觉的概念,害怕睡眠,留下了错误的印象。善意的谎言适得其反,孩子囿于对死亡的疑惑和恐惧,很可能比较难以面对人生真实的一面——也就是说,心理无法长大。
生命的本质是有生有死,死亡是一件平常之事,不应该成为遮遮掩掩的禁忌。这个时候怎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孩子对死亡抱有抗拒的心理,索性就以“毒”攻“毒”,选择死亡主题的绘本来读一读,直面于此,才能治愈这颗小心灵。就从《爷爷变成了幽灵》开始。
初次接触“幽灵”这个词语,孩子内心是好奇的,但也有些隐隐的紧张,看得出她想要继续了解下去,这正是开启阅读的最佳时机。在一起读故事的过程中,我提醒孩子观察爷爷和艾斯本的表情、动作,讨论爷爷心里会在想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阅读中,孩子明白爷爷是非常爱小孙子艾斯本的,所以变成幽灵后的他一点儿也不可怕。最后,我问孩子:“你觉得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
“当然啦!他答应过爷爷的。”孩子非常肯定地点点头。
“他还像开始那样悲伤,一直哭吗?”
“不会了,如果再哭的话就不能好好吃饭睡觉,不能上学了。”
孩子的反应挺平静,我趁热打铁,聊起了阳台上枯死的丝瓜。我告诉孩子,植物通常会在春天和夏天生长,到了秋冬时慢慢凋零——所有的生命都一样,会经历生长、旺盛和死亡。接着,我把话题引向了动物和家人。“球球活着的时候你照顾它,对它很好。它也陪我们玩,让我们开心,所以我们要谢谢它,并且肯定它曾经存在的价值。”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个下午,我跟孩子从主题阅读开始,聊起关于生命的内容,让她明白死亡很平常,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面对死亡,我们可以把心里的爱和回忆好好珍藏。而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因为有死亡,所以更加要珍惜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小动物的。
爷爷之所以会变成幽灵回到小男孩子艾斯本的身边,是因为爷爷忘记和他最疼爱的艾斯本告别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仪式感”,它为生活赋予特殊意义。死亡告别,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与释然。虽然仓鼠的尸体已经被“处理”掉了,但我和孩子仍然决定——为它举行一个告别仪式。我们在野外找了一棵树,把仓鼠用过的玩具、小笼子和一张照片埋在树底下,并对着树许下了祝福。回家的路上,女儿说,她想继续养只仓鼠,还叫球球。
都说教育需要契机,阅读又何尝不是呢?在特殊的时刻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也许就是一副治愈心灵的良药。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我相信,当孩子下一次再面对死亡的时候,内心能够多出一份坦然和希望。
佳片,让感动常在
我认为阅读是动态的,它不单单局限在固定的文字中,影视作品带来的声色光影能够赋予我们立体化的阅读体验,甚至触发更深层次的心灵颤动。引导孩子正视死亡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最直接的情感宣泄,可以是温情的陪伴阅读,可以是有仪式感的道别。不过这次,我选择用一部电影来延续生命的感动。
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可以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死亡教育”教科片。电影讲述了一个鞋匠家庭出身的小男孩米格,为了圆音乐梦,走进死亡之地,遇到祖先的灵魂,最终得到他们的祝福重返人间唱歌的故事。在我看来,追寻音乐梦想只是一条引线,电影更多的是以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懵懂的孩子诠释什么是死亡。这个视角没有悲伤,没有恐惧,却能恰如其分地让孩子懂得死亡,并且告诉孩子——死亡不可怕,死去的亲人,还是那么和蔼可亲,还会在别的世界爱着我们。
电影里的墨西哥“亡灵节”背景非常特别。墨西哥文化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无所畏惧,是豁达坦然。当地人有一句谚语:“死者在棺,生者狂欢。”他们的亡灵节不像中国清明节一般沉重和悲伤,反而蕴藏着狂欢的热闹与生机,因为连接了超越生死的爱,更显温情。所以在看电影之前,我先给孩子做足了“功课”,科普这样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尤其是骷髅的象征。意料之外,大大咧咧的小丫头居然并不感到害怕。
当米格穿过万寿菊花瓣铺成的桥,踏入亡灵们生活的世界,被满目的奇幻和绚丽所震撼,女儿也忍不住惊叹:“哇,好漂亮啊!妈妈,人死了都会去这个地方玩吗?”她还注意到,亡灵的世界也同样有可爱的宠物,它们还有许多神奇的能力!原来,死去的人活得也很好,跟所有死去的家人在一起,吃吃喝喝,唱唱跳跳,开各种派对,做着和现实世界一样的事情,每年亡灵节还能盛装打扮,重返人间和心爱的人团聚,真好呀。
“妈妈,我们要一直记得球球好不好?这样,它才可以在那个城市很开心,就不会消失了。”一部关于死亡与爱的电影,小家伙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已经够了!
初见成效
死亡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把死亡的概念灌输给孩子,也不是谈到死就戛然而止。正因为恐惧、疑惑,才更需要勇敢地正视。有了这次以“毒”攻“毒”的经验,每当孩子出现各种困惑,尤其是孩子感到害怕,心生退缩想放弃时,我会下意识地思考能否利用相应的主题式阅读作为一剂“药方”,来“治愈”内心的问题。
因为刷牙习惯的问题,孩子有颗牙齿坏了必须去看牙科。可一提到要看牙齿,她就表现出极强的抗拒心理,哭闹着死活不愿意。于是我陪她一起读了《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鳄鱼和牙医之间相互害怕,可是又因为蛀牙必须凑到一起,凶恶的鳄鱼只得乖乖听牙医摆弄,而红脸的牙医也只能壮着胆子上。牙医居然也会害怕!孩子觉得好笑的同时,在心理上也接受了“看牙是件小事而已”,乖乖去治大黑牙了。
有段时间,孩子不愿意试着一个人睡觉,不敢一个人上厕所,不敢自己走进没有开灯的房间——因为恐惧黑暗,脑袋中总想着黑暗里会不会有怪物,自然对夜晚心生讨厌。这时请出药方——《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一切在黑暗的笼罩中,眼露凶光的猫头鹰,瑟瑟发抖的兔子,阴森恐怖的树林,空无一人的老宅……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害怕!然而看到结尾,一直紧张的孩子长长舒了口气,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来——大房子的主人居然是只小老鼠!黑夜看起来很恐怖,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自己吓自己罢了。克服这层不必要的恐惧,孩子反倒主动要求独自睡觉做“勇敢宝宝”了。
作为孩子最亲近和信赖的人,能陪着她共读书本,像打怪升级般解决接踵而至的问题,漫漫成长路,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种幸福呢!
有关陪读手册的文章
书本简介《爷爷一定有办法》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吉尔曼,她的书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曾获多次童书大奖;译者是宋佩进。《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爷爷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我并没有在上面花费过多时间,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以爱的名义来“绑架”孩子,选择了《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
2023-07-19
书本简介《青铜葵花》是当代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2005年4月首次出版。《青铜葵花》买来了,我先开始阅读。儿子见我如此入迷,不禁也翻开了《青铜葵花》。我读《青铜葵花》常常会被青铜一家震撼住。为了让儿子对《青铜葵花》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想到了联合儿子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郑老师推进儿子细读《青铜葵花》。......
2023-07-19
《城南旧事》满载的回忆感、人文感、历史感让其尤其适合在陪读中开展这样一些书籍以外的活动。我家中有两本《城南旧事》,一本是我读的,一本是女儿读的。散步途中,我会有意无意地说起《城南旧事》中的某个故事,在聊天中引导孩子复述故事的内容,以了解她读书的认真程度。《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塑造丰满立体,有些人物身上还承载着两种相反的品质。......
2023-07-19
《狮子爸爸的茶会》借用了孩子们熟知的动物角色,生动诙谐地描绘出一个让孩子们憧憬的茶会。或许,带着孩子读一读《狮子爸爸的茶会》,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正所谓作品反映作者,支撑《狮子爸爸的茶会》的是熏陶作者马克·斯佩林成长的英国文化,以及他具备的科学知识。......
2023-07-19
正如这句话的经典程度一样,米勒总是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但正是他的与众不同和逆向思维成就了他的辉煌。这也是逆向思维、反向操作能够成功的一个因素。这就是逆向思维策略。不过,逆向思维策略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市场观察力、果断的投资决策能力,对普通投资人来讲是有不小的困难的。选股是这样,选基金也是一样地需要逆向思维,股票型基金和积极配置型基金就非常适合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2023-08-12
力荐理由二孩时代的到来,让很多家庭蠢蠢欲动。或许这本《跟屁虫》能够让小朋友们了解一个新的个体,有一个新的认知。这是一本二孩时代不容错过的优秀绘本。当儿子10个月的时候,国家政策允许单方独生子女生二胎。妹妹是个跟屁虫。妈妈,小米是个跟屁虫两岁多的妹妹俨然成了大米的跟屁虫。初见成效大米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跟屁虫》这本书陪伴他好几年,对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
2023-07-19
现行教育对社会的病态性适应,不利于其对现代人格的培养,对国民性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现行教育对国民性的负面影响进行专门讨论,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超越之道,有重要的意义。......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