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共同点亮人们心灵的阅读推广者

共同点亮人们心灵的阅读推广者

【摘要】:刚拿到《陪读手册》时,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这样的场景——每天太阳落山后,一个人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这个人就是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 Ughter里面的点灯人李利。这是一群有着相似阅读经历的阅读推广者,这更是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阅读点灯人,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推动、互相支持,在陪读路上愈走愈远!把阅读种子播撒得更广、更远,让阅读者更优秀、更优雅、更完美——我想,这应该是这群点灯人的希冀吧!

刚拿到《陪读手册》时,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这样的场景——每天太阳落山后,一个人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一天的生活便有了完美的心情。这个人就是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 Ughter里面的点灯人李利。我们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培养需从小抓起,但是如何从小抓起,这需要有人引领,有人陪伴,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所以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不是一句话,也不是单一的一件事,需要教师、家长还有全社会阅读推广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爱阅读的一群人共同行走在陪读路上。《陪读手册》的作者们,就像诗中点灯的李利,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盏通往智慧的阅读之灯。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编写这本《陪读手册》源于崔巍青老师最初一个小小的想法。崔老师从教小学语文二十年,每每遇到家长请教如何陪伴孩子阅读,她都会耐着性子,细细指导,有时甚至会将对自己孩子的陪读经历悉数奉上。后来,她发现,身边很多语文老师在陪读方面都有自己一套奉为圭臬的宝典,何不集众多优秀方法于一体,编撰一本让年轻的家长、初入职的老师可以按图索骥的陪读策略呢?于是,崔老师以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基础创作团队,并吸收身边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同开始了《陪读手册》的创作之旅。这是一群有着相似阅读经历的阅读推广者,这更是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阅读点灯人,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推动、互相支持,在陪读路上愈走愈远!

从儿童绘本到经典文学

纵观《陪读手册》“实战操作”中所选的篇目,从儿童绘本到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散发出经典的芳香。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怎样陪孩子阅读第一本书”,主要针对的是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如何启蒙孩子阅读。这一章里的十一篇陪读文本均选自优秀经典绘本。绘本作为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心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之所在。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二部分是“阅读与认字是不可分割的”,主要关注的是儿童如何在阅读中有效识字,如何以识字促阅读,同时又避免将阅读与识字割裂开来,真正做到阅读与识字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达到共生共赢。第三部分是“让亲子阅读在经典中徜徉”,主要指导家长及教师如何在经典阅读中作恰到好处地指引,为孩子的阅读成长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全书既有理论指引——名师解读,又有实践例谈——实战操作,从人生第一本书到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内容涵盖之广,形式之丰富,实不可多得!

从自己的孩子到班里的学生

阅读陪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名优秀的陪读者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还应该是一个指导者,一个文本的先行体验者。翻看《陪读手册》,我们不难发现,书中的每一篇实战操作都是作者在先行阅读的基础上,为孩子精心挑选并巧妙设计的——有的是在陪伴自己孩子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有的是在陪伴班里学生阅读之后提炼的方法。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策略,定能成为家长,或者年轻教师在阅读陪伴道路上的指明灯。当下,经常有家长困惑:孩子看似天天捧着一本书,阅读的质量到底如何却无从知晓。的确,阅读陪伴的意义之一也在于及时提醒儿童不要沉浸于故事表层意义的消遣式阅读,通过引领,超越儿童的原始好奇心和猎奇心理,使儿童进入更高的阅读审美境界,去探索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表达这种思考的艺术技巧,从而真正地去欣赏文学作品。

把阅读种子播撒得更广、更远,让阅读者更优秀、更优雅、更完美——我想,这应该是这群点灯人的希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