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虽小,他们也有自己的面子观念,当家长给他们面子时,他们也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西阿·洛克给我们分析了原因,他认为小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得到称赞、嘉许,而不喜欢被禁止、抑阻和消极的刺激。可见孩子的自尊心比成年人还要强,他们的面子观念非常深刻。成年人却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经常忽视孩子的要求,无视他们的面子,他们老是拿孩子与别人比较,说孩子太慢、太笨、太粗心……......
2023-07-24
张 梅
关键词:理想主义者 正直 勇敢 独立
张梅,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广州文艺》杂志主编,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作品中《给我未来的孩子》流传最广。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中国台湾高雄医院逝世后,一篇名为《写给未来的你》的文章迅速走红网络,不少转载该文的社交媒体都称此文为余光中创作。余光中女儿余佩珊发表声明,否认此文是余光中所写。该文是一名生活在广州的女作家张梅所写。张女士表示:题名应为《给我未来的孩子》,首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左右,是她应时任《现代家长报》主编的熊少严约稿所写。但我们还是庆幸,这篇优秀的作品《给我未来的孩子》走进了大众视野,能够在30年后启迪新一代的父母们,希望更多的父母阅读到这篇文章,并从中得到感悟和力量。正如作者所说:“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给我未来的孩子》恰如一缕曙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愿各位同学也能够从中获得感悟和力量,让自己能够有更为宽广的胸怀去拥抱属于你自己的诗与远方。
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1〕。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当你童年,我们讲英雄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要你一定成为英雄,而是希望具有纯正的品格;当你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理想会使人出众。
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理想纯洁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不尽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
在那貌似坎坷的人生中,你会结识到许多智者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选择平庸虽稳妥,但绝无色彩。
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无法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你,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一个踏实的人。人生太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你是一个美貌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过于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浮;如果你是一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
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做好一件事足矣。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个主妇。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放弃。
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墙内墙外,相交一场实在不容易。交友的过程会有误会和摩擦,但你想一想,偌大世界,能有缘结伴而行的又有几人?你要明白朋友终会离去,生活中能有人伴你在身边,听你倾谈,倾谈给你听,你就应该感激。
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妩媚。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希望你不要媚俗〔2〕。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之下看到真。
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而往往出类拔萃又隐藏在卑琐狂荡之下。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羞愧的掩脸而去。世俗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在具体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娇气十足。你每天至少拿出两小时来读书,不要想着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要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
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的长大,你渐渐会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一点的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很多为人父母者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信,上面是作家张梅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写的一封信,期望自己的孩子要正直,勇敢,独立,做一个优秀的人。下面给大家推荐作家龙应台的《写给孩子的信》,同样是一位母亲,同样是情真意切。每一颗慈母心都是一样的,期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殷切希望,拥有坚定的力量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
写给孩子的信
龙应台
孩子,你为什么要努力读书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这也许就是教育和学习的意义。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时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我几乎要相信,你是在假装潇洒了。今天的青年人对于未来,潇洒得起来吗?法国年轻人在街头呼喊抗议的镜头让全世界都震惊了:这不是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为浪漫的抽象的革命理想上街呐喊——戴着花环、抱着吉他唱歌,这是21世纪的青年为了自己的现实生计在烦恼,在挣扎。
从我的21岁到你的21岁,人类的自杀率升高了60%。你刻意闪避我的问题,是因为21岁的你,还在读大学的你,也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了吗?
从18岁开始失业的画家
还记得我们在德国时遇见的那个画家提摩吗?他从小爱画画,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里,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记得,但是,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年他41岁了,仍旧失业,和母亲住在一起。
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临街的窗口,画着长颈鹿。在他笔下,长颈鹿的脖子从巴士顶伸出来,穿过飞机场,走进一个正在放映电影的戏院……它睁着睫毛长长的大眼,盯着一个小孩骑三轮车。
因为没有工作,所以他没能结婚,自然也没有小孩。事实上,他一直过着小孩的生活。可是,他的母亲已经快80岁了。我担不担心你将来变成提摩?老实说,是的,我也担心。
把你当“别人”并不容易。
我记得我们那晚在阳台上的谈话。你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坐在阳台的椅子里,背对着大海,手里点着一支烟。那是清晨3点。
朋友若看见你在我面前点烟,一定会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他怎么能在母亲面前抽烟?你又怎能容许儿子在你面前抽烟?”
我认真地想过这问题。我不喜欢人家抽烟,因为我不喜欢烟的气味,更不喜欢我的儿子抽烟,因为抽烟可能给他带来致命的肺癌。可是,我的儿子已经21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我要如何“不准许”呢?
青年的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也不容易啊!
如果你愿意去给河马刷牙
“你哪里‘平庸’了?”我说,“‘平庸’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听到这句话,我有点惊讶。
“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捻熄了烟,“你会失望吗?”
现在我已忘了当时跟你怎么说的,说我不会失望,不管你做什么我都高兴,因为我爱你?或者很不以为然地跟你争辩“平庸”的哲学?或者很认真地试图说服你——你并不平庸,只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可以现在告诉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如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1.“理想主义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作家张梅和作家龙应台的这两封信相同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3.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请你谈谈你对“优秀的人”的理解。
4.结合你当下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请谈谈你将打算成为一个怎样的“优秀的人”。
有关语文(职业模块)的文章
孩子虽小,他们也有自己的面子观念,当家长给他们面子时,他们也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西阿·洛克给我们分析了原因,他认为小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得到称赞、嘉许,而不喜欢被禁止、抑阻和消极的刺激。可见孩子的自尊心比成年人还要强,他们的面子观念非常深刻。成年人却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经常忽视孩子的要求,无视他们的面子,他们老是拿孩子与别人比较,说孩子太慢、太笨、太粗心……......
2023-07-24
考虑到晚上的安全因素,还有家里没那么大的地方给孩子们好好玩耍,我建议云云:“宝贝,周五你们要上课,等小朋友吃完晚饭来吃你的生日蛋糕时,天都黑了,所以,妈妈建议你这一次就邀请我们小区的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好不好?”......
2023-07-24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自信当微笑和自信出来了,孩子的优秀就出来了。美国孩子爱干的事儿是打篮球,日本孩子则去弹吉他,韩国的孩子就去踢球,而金程杰就开始数自己投资赚的钱。②自信的孩子,会更重诺守约,并且信任他人,敢于配合所在的团队贡献自我价值。我经常给孩子讲:妈妈在这个世界里,能留给你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自信。给孩子这样的机会,让他自我突破、勇敢地展现自己。这种直观的画面会很快增强孩子的自信度。......
2024-01-09
孩子的阅读能力,公认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儿童阅读中的“营养品”。在经典阅读中,一个孩子也在寻找着前行的方向。你怎么读书,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世界在“浅阅读”充斥的周遭,除了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是越来越多。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象。林语堂说,每一次对经典的重读......
2023-07-19
说白了“联结”就像一根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钮带,“联结”上了,就是家长与孩子就会心意相通。“联结”断了,孩子就会不愿意告诉家长心里话,家长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各干各的,互相抱怨、怨恨。与孩子建立好的“联结”是每位家长梦寐以求的事,也是育儿工作的关键所在。现在全家人都把云云当成年人来尊重,再也没有人说她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应该听取她的想法与意见了。......
2023-07-24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发音器官有缺陷,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困难。可一轮到这个孩子,“火车”就会停滞,读音就会混乱。多么不容易啊,一个天生发音有困难的孩子,一个沉默寡言、不愿与人相处的孩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进步着。名师引领一直很喜欢这句“孩子,你慢慢来”。孩子们总会慢慢长大,慢慢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孩子,需要我们真诚的陪伴。陪着孩子慢慢走,教师也会收获很多。......
2023-07-18
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
2023-12-03
不仅我们家的孩子吵,我也听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吵闹,难带,不听话,诸如此类的抱怨多如牛毛。如果家长没时间陪孩子,可以教孩子怎么玩,让他们自己玩就行。带孩子去学一门技能,我不主张给孩子报很多班,那样孩子压力太大,但我支持时不时给孩子增加一项技能。......
2023-07-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