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成就同样独一无二,他对人、技术和自然关系有自己的看法。在理解现代主义的基础上,阿尔瓦·阿尔托逐渐进入建筑设计的舞台。阿尔托早期的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位于帕米欧的肺结核疗养院,设计于1929—1933年。图4-46芬兰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图4-47芬兰诺尔马库市政厅芬兰诺尔马库市政厅由阿尔托设计,建造于1938—1939年。图4-48麻省理工学院公寓楼大厅麻省理工学院公寓楼大厅由阿尔托于1949年设计。......
2023-10-03
冯骥才
关键词:绘画 质疑 崇高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冯骥才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冯骥才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冯骥才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124年前,37岁的文森特·梵高饮弹自尽。这位用《星空》震惊了世界的天才,一辈子饱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最终不堪重负。梵高的作品多采用点彩画法,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反悔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他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梵高的作品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梵高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梵高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我在广岛的原子弹灾害纪念馆中,见到一个很大的石件,上边清晰地印着一个人的身影。据说这个人当时正坐在广场纪念碑前的台阶上小憩。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一道无比巨大的强光将他的影像投射在这石头上,并深深印进石头里边。这个人灰飞烟灭了,然而毁灭的同时却意外地留下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观。
毁灭往往会创造出奇迹。这在大地震后的唐山、火山埋没的庞贝城等地里我们都已经见过。这些奇迹全是悲剧性的,充满着惨烈乃至恐怖的气息。可是为什么梵高却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外,他偏偏在毁灭之中闪耀出无可比拟的辉煌?
巴黎远郊的奥维尔和南部的阿尔是梵高人生的最后两个驿站。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差不多都在这最后两年、最后两个地方,甚至是在精神病反反复复发作中画的。为什么?
梵高于1881年11月在莫弗指导下画成第一幅画。但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接受任何系统性的绘画训练。1886年2月他为了绘画来到巴黎。这时他还没有确定的画风。他崇拜米勒、罗梭,着迷修拉,还有日本版画。这期间他的画中几乎谁的成分都有。他的画中,属于自己的特点是一种粗犷的精神与强劲的生命感。来到巴黎后,他加入了一个艺术团体,这使他大开眼界。一年后,他决定“逃出巴黎”,去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
普罗旺斯的太阳又大又圆,它距离大地很近,阳光直射,不但照亮了也照透了世上的一切,也使梵高一下子看到了万物本质——一种通透的、灿烂的、蓬勃的生命本质。他不曾感受到生命如此的热烈与有力!他在给弟弟迪奥的信中,上百次地描述太阳带给他的激动与灵感。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既属于阳光也属于他自己的颜色——夺目的黄色。这黄色立刻改变了梵高的画,也确立了他的画!
这是他一生最灿烂的几个月。他的精神快活,情绪亢奋。他喜欢上阿尔的一切:男女老少,人人都好。他为很多人画了肖像。这期间,他的画全都出奇的宁静,明媚与柔和。对于梵高本人的历史,这是极其短暂又特殊的一个时期。
弟弟迪奥是他唯一的知音和支持者。他十年绘画生涯全靠着迪奥在经济上的支撑。他向迪奥保证他会愈画愈好。他不断地把新作寄给迪奥来作为一种“抵债”。可是,整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看上他的画。但今天——特别是商业化的今天,为什么梵高每一个纸片反倒成了“全人类的财富”?难道商业社会对于文化不是充满了无知与虚伪吗?
在他心中,苦苦煎熬着的是一种自我的怀疑。他对自己“去世之后,作品能否被后人欣赏”毫无把握。他一直这样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的摧残。
可是,在他“面对自然的时候,画画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在阳光的照耀下,世界焕发出美丽而颤动的色彩,全都涌入他的眼睛;天地万物勃发的生命激情,令他颤栗不已。这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绘画,直至挤尽每一支铅管里的油彩。
在绘画里,他会充满自信,忘乎所以;当他走出绘画回到了现实,就立刻感到茫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他最愿意相信的话是福楼拜说的:“天才就是长期的忍耐。”他最想喊叫出来的一句话是:“我要作画的权利!”他最现实的呼声是:“如果我能喝到很浓的肉汤,我的身体马上会好起来!”
梵高于1888年12月23日发病后,病情时重时轻,一次次住进医院。1889年5月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成了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梵高的绘画竟然突飞猛进。风格迅速形成。不久,他又多了一个恶魔般的敌人——精神分裂。这个敌人更难对付。他只有抓住每一次发病后的“平静期”来作画。在他生命最后一年多的时间,他被这种精神错乱折磨得痛不欲生。后来他发现只有集中精力,在画布上解决种种艺术的问题时,他的精神才会舒服一些。他就拼命并专注地作画。一年多,他画了二百多幅作品。
然而与疾病相对的,却是他对艺术的爱!在面对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说:“绘画到底有没有美,有没有用处,这实在令人怀疑。但是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却仍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画家。”“面对一种把我毁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会动摇!”
这便是一个神经错乱者最清醒的话。他甚至比我们健康人更清醒和更自觉。精神病毁掉了梵高本人,却成就了他的艺术。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残酷的毁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精神病的程度“恰到好处”。他在神智上虽然颠三倒四,但色彩的法则却一点不乱。他对色彩的感觉甚至是精确之极。这简直不可思议!
它叫我们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竖立的一根电杆,核爆炸废墟中唯一矗立的一幢房子。当他整个神经系统损毁了,唯有那根艺术的神经却依然故我。
这一切,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还是天才的必然?
在他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精神病使他的绘画达到绝对的主观和任性。于是他绝世的才华,刚劲与烈性的性格,艺术的天性,得到了极致的宣泄。一切先贤偶像、艺术典范、惯性经验,全都不复存在。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对自己的约束。但现在没有了!面对画布,只有一个彻底的自由与本性的自己。看看《奥维尔乡村街道》《蓝天白云》,就会知道,梵高最后涂抹在画布上的全是生命的血肉。唯其如此,才能具有这样永恒的震撼。这是一个真正的疯子的作品。也是旷古罕见的天才的杰作。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精神病患者能够这样健康地作画。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镜里镜外的梵高
禹茜茜
我曾去一家画店买扇面,和老板聊开来。我说你可以拍下店里的画放到网站上作为宣传。他摇摇头说,没用的。我诧异地问,怎么了?他说,现在绘画市场萧条,除非是名家的画,不然无论怎么宣传都没人买的。你看我店里的这幅画,是我那生活在北京的侄子的,花了半年时间画了这幅油画,一直没有卖出去,急得要砍掉自己的右手了!现在把画丢在我店里。我更惊讶了,精神理想和物质生存的矛盾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想起了我脑海中常常出现的画面,那是1922年丰子恺先生在《谷诃生活》(梵高当时译作谷诃)一书里所描述的画面:“他背脊上负着极大的画布,摇摇摆摆地在田野中步行……他又屡屡遗弃画布在地上,自己完全不介意。他并不想从这等作品获得什么利益,已经描出了,就不顾它。有的时候他画毕了一幅画,就把它遗留在写生的场所,独自回家。”
梵高虽也同样贫穷,可是他的心态和现代的这位画师迥然不同。
梵高,一个痴狂作画的疯子,踽踽独行的天才。
他画了很多自己的自画像,那画笔是镜面,自画像是镜子里的和艺术颜料融为一体的他。镜里的梵高是虚幻的,这幅幻影的对角线上才是真实的梵高。
然而不理解他的世人看见的是镜子里的梵高,是当时的人们心里猜测的,不曾触到的梵高。
有人说梵高的耳朵是自己割掉的,有的说是在他和高更起冲突时高更割掉的,有人说他被割掉的是右耳,因为画里的他是右耳被白布包裹着的,有人说是左耳,因为梵高是对着镜面画出了自己。
他在美术商品店做学徒的时候——人们看见镜子里的他:孤傲、蔑视一切,因为他用冷眼嘲笑那些前来购买美术店里的名画的人们,和美术店经理大吵一架后卷铺盖走人。镜子外的他鲜有人懂:已经悟得真正的艺术的妙谛,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名画没有达到他的艺术标准,而他苦于自己的画作竟还没有被赏识的机会,只有冷冷地看着那些名作被人挟了大笔的金钱前来膜拜。他也没有心计,不会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肯装出谄媚的模样讨好顾客,不愿说着和内心世界截然相反的话。
他和世人隔着一面镜子,明明他抬起的是左手,世人看到的是右手。明明他画的是如今价值上亿的艺术品,当时的世人看到的是不值一文的糟粕。
镜子里的他:性格是阴郁的、沉默而寡言,毫无风采。在巴黎学画时,已经三十三岁的他坐在古代雕刻的石膏模型面前,背后一群青年同学在那里窥探,窃笑他。镜子外的他:一旦绘画起来就是热情的、灵动的。他画画的时候好像浑身都燃烧起来了,是那些绚烂的颜料踩着他的思想脉络跳着火舞,活跃纸上。
镜子里的他:极端的,恶意的,狼狈的,他曾身无归宿,寄宿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的妹婿莫夫的家,却又打碎莫夫的石膏模型,而后仓皇逃走。镜子外的他:他不喜欢自命为大画家,又拿出石膏命令他画毫无生命的作品的莫夫的作为。在后来研究神学后的一段时间,他整日苦口宣教,身心都疲惫了才肯休息,把自己的生活费都让给穷人使用了。梵高的父亲见到儿子时,梵高穿着破旧的短衫在一间污秽的小舍的稻草堆里睡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极度贫穷,他穷得只剩画儿了。他还曾将父亲寄给自己的原本就不多的生活费让了一大半给了一个抚育五个无父的小儿孤苦伶仃的母亲。
镜子里的他: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抛却利害得失,只顾着自己的性子作画,农民都不肯给他做模特儿,嫌人品古怪画风狂热的他画得太丑陋。镜子外的他:他所选的题材一般是劳动者,所产的画,大部分是劳动者的生活的深刻表现。疲劳的人,忧愁的人,病苦的人,一直不离开他的脑际,他从不画一切上流社会的人物。《食马铃薯的人们》便是他有着这一绘画题材倾向的荷兰时期的代表作品。他体察人民疾苦,他乐于救助。他看起来愚钝,不会也不愿按照“市场价值”来绘画,可是他一直懂得追随真理。这就是真实的梵高。
1.简要分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作用。
2.结合文本揣摩“天才就是长期的忍耐”这句话的含义。
3.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还是天才的必然”?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进行探究。
有关语文(职业模块)的文章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成就同样独一无二,他对人、技术和自然关系有自己的看法。在理解现代主义的基础上,阿尔瓦·阿尔托逐渐进入建筑设计的舞台。阿尔托早期的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位于帕米欧的肺结核疗养院,设计于1929—1933年。图4-46芬兰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图4-47芬兰诺尔马库市政厅芬兰诺尔马库市政厅由阿尔托设计,建造于1938—1939年。图4-48麻省理工学院公寓楼大厅麻省理工学院公寓楼大厅由阿尔托于1949年设计。......
2023-10-03
2000年9月28日,还未出任总理的沙龙突访阿克萨清真寺,导致穆斯林和以色列警方的冲突,影响深远的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也随之拉开序幕。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特型演员阿拉法特生前的最后几年被以色列和美国视为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它们期望阿拉法特之后的巴勒斯坦新领导能够就巴以和解达成共识。......
2023-11-06
阿尔寨石窟的男女双身佛像[1]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北端,地理坐标约东经107.5°,北纬37.7°。显然,男女双身佛像进入阿尔寨石窟与藏传佛教在当地的传播是密切相关的。阿尔寨石窟28号窟双身佛像壁画元代是阿尔寨石窟藏密艺术的发展期。因此,在阿尔寨石窟、贺兰山山嘴沟石窟及附近的拜寺口西塔等地出现上乐金刚的双身图像,不排除是这一宗教派别在西夏晚期及蒙夏战争期间活动的遗留。......
2024-09-06
阿贝尔征服了两个数学怪兽:一元五次代数方程和椭圆函数。图1.5.1阿贝尔阿贝尔1802 年8 月出生于挪威。七个兄弟姐妹中,阿贝尔排行第二。后来数学上把这个结果称为阿贝尔-鲁芬尼定理。1827 年5 月底,阿贝尔回到了克里斯蒂安尼亚。不过阿贝尔的身体越来越衰弱。1829 年4 月6 日,阿贝尔离开了人世,身边只有其未婚妻克里斯汀。......
2023-11-23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文如其人,希区柯克能成为一位艺术大师,这与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希区柯克不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不跟妖艳的女影星厮混。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高度关怀的艺术家。......
2024-08-19
陈育宁先生访问记[1]阿勒得尔图在2004年召开的鄂尔多斯学年会上,我有幸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校长陈育宁先生近距离接触。阿勒得尔图记者:能简要介绍一下您的学术历程吗?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便致力于鄂尔多斯地区经济社会的研究。2002年9月16日,以朝鲁先生为会长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宣告成立,我送给研究会的贺礼是一部刚刚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鄂尔多斯史论集》。......
2024-09-06
第7章新疆域笔尖上计算出的行星把牛顿力学推上光辉的顶峰乐师出身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1738年出生在德国的汉诺威,从小喜欢音乐,跟从父亲学习拉小提琴,吹奏双簧管。连续失败了200多次后,1774年,赫歇尔初尝胜果,制成了一架口径16厘米的反射望远镜,这架小小的望远镜,为太阳系开辟了新的疆域。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马戈尔尼使团访问大清国,向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附带商谈两国贸易问题。......
2023-09-17
一些地区的当地统治者为了显示王国的雄厚实力,提高民众的凝聚力,出资兴建了大量耆那教寺庙建筑。幸运的是在拉贾斯坦邦距离斋沙默尔5公里左右的阿玛撒格尔仍现存有一座建于王宫内的耆那教寺庙。图3-13a阿玛撒格尔宫殿寺庙入口图3-13b主厅内景图3-13c寺庙圣室......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