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拓创新:改变思维与社会的力量

开拓创新:改变思维与社会的力量

【摘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追求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新。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和成就自己。再者,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开拓创新是一个新时期青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青年人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寻求突破。创新能够改变自然界、改变人类社会,甚至改变思维本身。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社会学里创新又是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追求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新。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和成就自己,首先要努力学习既有的基础知识。梁思成先生是一位在建筑学领域有很高学术成就的大师,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其父梁启超告诉他:“……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以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广博的学识在课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中充分地得到体现,会给予我们阅读的幸福感,但也许会带来阅读的障碍;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切体会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传统文化和建筑文明的钟情,只有沉浸在文章洋溢着的浓郁文化氛围之中,感应着文中呈现出的文明光辉,才能“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

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和成就自己,其次要培养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兴趣。自从1890年,37岁的梵高离世以来,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便开始风靡世界。梵高的伟大,在于他对世界的爱悲壮且深沉,在于他所追逐的东西纯粹至极,尽管当时的世界完全抛弃了他。艺术里的大爱,体现的应该是人活在世间的苦难,对苦难的产生的悲悯,以及由悲悯升华而成的力量。至极纯粹的代价,必定是至极的苦难和孤独,为世人所不容。走进冯骥才先生笔下《最后的梵高》,让我们去聆听一位天才画家行走于生命尽头之时内心的祈愿。

再者,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在诗人徐志摩的笔下,描绘过许多“飞”的意象和姿势。“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飞,几乎已经成为徐志摩创作心理的深刻“情结”和诗文表现中反复出现,蕴含深致的原型性的意象。诗化色彩很浓的散文《想飞》,正是最集中地描绘“飞”、表达“想飞”之欲望和理想的代表性佳作。文章本身就如“飞”般美丽动人:情感之奔涌如飞,联想之开阔不羁如飞,笔势之酣畅跌宕如飞……

惊奇,是流动的水,它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着清新水汽的芬芳,抗拒着腐烂停滞的惰性。惊奇在熟悉中淡化,才干在惊奇中成长。“否认了‘惊’,就扼杀了它的同胞兄弟。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自己的机遇。”毕淑敏女士在《保持惊奇》一文中辩证地论述了人生在世保持惊奇的重要性。

开拓创新是一个新时期青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里,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常规,才可以突破固有的传统思维。青年人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寻求突破。创新能够改变自然界、改变人类社会,甚至改变思维本身。当然,创新还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人类向无尽未知发射出的思维射线,它汇聚能量,永恒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