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因此,在有必要好心提醒别人错误的时候,就必须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一位人际关系学家对此说:“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或者是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
2023-07-26
卖柑者言
(明)刘基
关键词:欺世盗名 愤世嫉俗 讽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一人善于保藏柑子,虽历经寒暑,柑子外表依然透出亮丽的金黄色。即便他的柑子价钱比一般的贵十倍,人们仍争相抢购。但买回家之后,往往发现柑子内部已经干如败絮。卖柑者的“歪理”虽可恶,再思忖当今社会种种现象,其中一番深意,引人沉思,他语言风趣,实则讽刺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这种人自古有之,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不乏其人。如今,许多人追崇物质享乐,“流行”成了社会中的重要名词,也成了人们的购物指标。流行的商品藉光鲜的外表取悦大众、吸引大众的目光,在外表的“慢性刺激”下,人们迷失了自己本来的清净与智慧。要是没有贪着外在、迷于表相是美或丑的买者,怎么会产生靠制造外表色泽假象,以“维持生计”的卖者呢?事实上是谁在欺骗谁?还是自己在欺骗自己?只是我们从未想过罢了。
卖柑者所言极是,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那社会不就只剩下虚伪和丑恶了吗?“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以此为鉴,我们在进行职业定位时,不应该仅仅追求外表的光彩照人,更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13〕寒暑不溃〔14〕。出之烨然〔15〕,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16〕十倍,人争鬻〔17〕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18〕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19〕,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20〕外以惑愚瞽〔21〕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22〕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23〕、坐皋比〔24〕者,洸洸〔25〕乎干城之具〔26〕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27〕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28〕而不知理,坐糜廪粟〔29〕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30〕肥鲜者,孰不巍巍〔31〕乎可畏,赫赫〔32〕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33〕,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34〕滑稽之流〔35〕。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选自《四部丛刊》本《诚意伯文集》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本文可看作是一篇政治寓言,言在此而意在彼。《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的丑恶嘴脸。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体讽刺散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洗练的笔墨记述了故事的经过,可说是全文的引子,作者先写柑子外表具有金玉之美,其中却如败絮之劣,在一优一劣而形成的鲜明对比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发问,“将炫外以惑愚瞽也?”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指责,“甚矣哉,为欺也!”作者在此突出一个“欺”字,这是全文的核心,也是贯串始终的主线,看似不经意地提出,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正是这个文眼,才引起卖柑者大段的深刻的议论。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卖柑人之口,揭露那些达官绅士欺世盗名的真相。文章的构思非常巧妙,“卖者笑曰”一个“笑”字用得很好,首先表现在后面的大段议论只是由一个小商贩在谈笑谈谐中说出,这就亲切又可信;其次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对那些不可一世的人的鄙视。小商贩的回答也是巧妙之极,用一句反问“而独不足子所乎?”它揭示面对“欺”道横行的社会,人们已经麻木。紧接着再用一个反问“而独我也乎?”这个反问比前一个反问更有分量,它既突出了言者对“欺”道横行社会的强烈憎恨,又使愤懑之词如流涌出。为证实自己的论点,卖柑者以排比句式,历数了行“大欺”的人。先用两个长排比句描写武将“洸洸乎干城之具”、文官“昂昂乎庙堂之器”,以之与柑子“烨然”外表相对照;接着又连用五个短排比句揭露其实质,原来是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治军之众。为了更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愤世嫉邪之情感,文章又用两个反问句进行反复揭露。反复揭露使卖柑者“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一句指责得有理,批评得有力。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作者没有写自己如何慷慨激昂地响应卖柑者之言,却是“退而思其言”,这样既使文章形成一种跌宕美,也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之中品味其言的真谛所在,承认其言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这篇文章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贪污,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人物,从而有利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有关语文(职业模块)的文章
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因此,在有必要好心提醒别人错误的时候,就必须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一位人际关系学家对此说:“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或者是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
2023-07-26
群雄中又数朱元璋最得民心,最终朱元璋取得胜利,他的头号大将徐达则功不可没。徐达善于治军,军令严明而又体慰下情,士卒皆乐以为其卖命。徐达在每年春天奉命出征,晚冬时节应昭回京,习以为常。皇帝给他休假,大设宴会一起畅饮,与他布衣兄弟相称,徐达却在朱元璋面前表现的更加恭敬和谨慎。然而徐达始终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这也是他能够得以善终的原因。......
2023-11-27
明初诸儒,如正学方孝孺、月川曹端、敬轩薛瑄、康斋吴与弼、敬斋胡居仁,都笃守宋儒矩矱,至白沙出,始别树一帜,而为阳明的先驱。今述白沙之学如下: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新会人,学者称白沙先生,所著有《白沙子集》。白沙的创获白沙之学,虽出于康斋,然能于康斋之外,别有创获。此言白沙之学,最为扼要。......
2023-08-17
朱元璋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访问大计,朱升即呈交九言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战略上提出创基立国之策。这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大军平定山东,南征大军兵降方国珍,天下大局已定。目前,朱升墓已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3
[50]的确,直到洪武朝即将结束之时,东胜、西河等地区的军粮储备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最终以在北边边地商屯中的收获物上纳以换取盐引。客观上,开中与商屯的兴盛进一步促使边地农业区的发展,商屯与军屯及其他形式的民屯相结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加速了本地区农业化的速度。......
2023-11-28
从宁夏沿黄河到东胜一带均有守军,即使力量不强,在明初国势鼎盛的背景下,其防卫作用依旧存在。那么东胜卫本身作为这一新边防线的主要支撑点,其所发挥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东胜诸卫的据守成本必然很高,长此以往,更可能成为北边边防的包袱。......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