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贡献

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贡献

【摘要】:今天倡导的“学高”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知识含量的多少,而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艺术成果,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知识理念,在知识的创新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教学魅力,开创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新局面,完成历史赋予的人才培养新任务。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充分重视人力资本、重视人类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社会。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领域的激烈竞争,科技和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和持续创新能力,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才能以极大的动力基础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继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相继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之后,我国也作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选择,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大力促进和提高知识的产生、传播、应用、创新水平,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鉴于此,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知识经济和创新社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开展创造性教学劳动,拓宽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研究时代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进入高效益的教学境界,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一项不断创新的艰苦劳动。广大教师应按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克己自励,既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又要提炼升华学生的思维品质;既要教会学生用创新的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又要鼓舞学生不怕困难、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责任重大,无上光荣。今天倡导的“学高”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知识含量的多少,而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艺术成果,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知识理念,在知识的创新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教学魅力,开创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新局面,完成历史赋予的人才培养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