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深入探析课堂描述与课堂重构的关系

深入探析课堂描述与课堂重构的关系

【摘要】:要明确“自主课堂”涵义,还必须对“课堂”进行界定。我们亦无意在此纠缠这个概念,仅想对之进行大致的描述,在描述中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观课堂的观念和认识,为课堂提供一种新的定向。关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②模式化,这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两个方面,它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

要明确“自主课堂”涵义,还必须对“课堂”进行界定。那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不是等同于教室呢?

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是一个难下定义的概念。我们亦无意在此纠缠这个概念,仅想对之进行大致的描述,在描述中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观课堂的观念和认识,为课堂提供一种新的定向。

关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3]①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课堂教学则是“教案剧”的演练过程。②模式化,这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两个方面,它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③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三个方面。从教学目标看,对知识的传递“情有独钟”;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秧田式”课桌排放,“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普遍存在;从活动角色看,以导游与游客的角色关系类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你到哪里你就到哪里,他给你解说,你按照他的解说观看;至于自由的欣赏和深刻的体验,是没有的。④静态化,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和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有的仅仅是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仪式”[4],至于探究式的、反思性的教学更是鲜见,“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或装饰性的“塑料花”。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3]一句话,这是一个师生充分自主的舞台,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