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公众关系”,要对公共关系的客体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公众心理分析是研究的重要环节。对这部分公众关系分析会在第十章中详细阐述,在此暂不赘述。公众不同行为的产生是由公众的不同心理所致。个体心理具有稳定性和独立性,是群体心理的基础。而且相对于个体心理,公众的从众或时尚等群体心理更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性这一特色,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2023-07-16
要明确“自主课堂”涵义,还必须对“课堂”进行界定。那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不是等同于教室呢?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是一个难下定义的概念。我们亦无意在此纠缠这个概念,仅想对之进行大致的描述,在描述中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观课堂的观念和认识,为课堂提供一种新的定向。
关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3]①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课堂教学则是“教案剧”的演练过程。②模式化,这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两个方面,它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③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三个方面。从教学目标看,对知识的传递“情有独钟”;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秧田式”课桌排放,“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普遍存在;从活动角色看,以导游与游客的角色关系类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你到哪里你就到哪里,他给你解说,你按照他的解说观看;至于自由的欣赏和深刻的体验,是没有的。④静态化,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和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有的仅仅是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仪式”[4],至于探究式的、反思性的教学更是鲜见,“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或装饰性的“塑料花”。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3]一句话,这是一个师生充分自主的舞台,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
有关学校改革思考的文章
公共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公众关系”,要对公共关系的客体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公众心理分析是研究的重要环节。对这部分公众关系分析会在第十章中详细阐述,在此暂不赘述。公众不同行为的产生是由公众的不同心理所致。个体心理具有稳定性和独立性,是群体心理的基础。而且相对于个体心理,公众的从众或时尚等群体心理更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性这一特色,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2023-07-16
有些同学,他们聪明伶俐,对于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一听就明白,理解得也比别人快,按理说,这么聪明的学生,学习应该很优秀,但是,事与愿违,他们的成绩很一般。他们自己也很纳闷:“上课的时候,我明明都听懂了,也掌握所学的知识了,怎么还是得不到好成绩呢?”甲担任行政领导,而乙担任外语教师。虽然你上课听懂了。但如果省略了复习环节,就会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
2023-08-11
由此可见,教育质量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概念。社会用人部门主要是通过毕业生的质量来感知学校的教育质量。政府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控制者和协调者。教育质量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的,是过程的产物。正因为教育质量内涵的模糊性与多样性,因此人们常常把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相等同。......
2023-11-23
话说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拜一位名师学习射箭的本领。于是,纪昌回家后用一根牛尾拴上一只虱子挂在窗户上,整天望着它。像纪昌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叫注意的稳定性。......
2024-08-31
2.准备一件供学生集体仔细观察之后进行介绍的小物品:白天鹅工艺品。[教师出示上有短文《台灯》的小黑板后,学生有的出声读,有的默读。为此,给学生以独立研读《台灯》和小声议论的时间,很有必要。[学生们表示赞许。......
2023-11-19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数学氛围是宽松、愉悦、认真的,而不是紧张、压抑、严苛的,它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取决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条件。在整个教学改革中,笔者始终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感到身心愉快,觉得上课毫不费劲。......
2023-08-21
鉴于上述提到的教学提问追问与教学节奏的关系,我们观察了整节课改进前后的提问追问的趋势与分布。改进后,问题呈现6个波峰,且节奏紧密。相比改进前,改进后的提问追问链条没有出现平缓的洼地,表明教学问题没有在同一水平层级滞留,师生的思绪在不停地起伏流动。总之,教师的提问与追问无疑仍然将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冲撞、互相激发。......
2023-08-05
下面根据我的肤浅认识,谈谈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1.小班化教育学生人数上的优越性大班与小班最明显的是学生人数的不同,大班学生一般在50人左右,小班学生一般在25~30人。怎能同小班比优越呢?小班化教育重视了教学的个别性,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调查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
2024-04-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