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在思政实践课教学方案上已有规定,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结合思政理论课堂上学习的某些知识点,将其联系具体实际,参加一定形式的社会实践去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资紧缺,导致教师实践教学任务过重,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分离,导致教学目标难实现。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能力有限。......
2023-09-18
教育或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所创设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价值选择的结果。教育或教学作为一种育人的活动(实践),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定向规范和影响新生一代的发展。我曾在一书中说:教育是对素质发展的价值限定。大家知道,人生下来,带来了人的物种的基因,这种基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物种的基因有发展广阔性但无定向,是发展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潜能是否能够得到发展以及发展方向和达到的水平,这完全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后天接受的教育。要知道,人们不是根据人的丰富的潜能去设计教育模式的,去选择确定培养目标的,去设计课程和组织教育和教学过程的。而是根据教育主体者(社会或个人)价值需求去规定(或称限定)儿童身心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的。因此,教育和教学的意志性、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是很强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教师都要受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度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教育宗旨、政策的制约,并按当时当地的价值定向去从事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师作为一个角色,他已受社会的委托,承担了培养新人的使命。因此,他是教育过程的主持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传递者,是新人人格的陶冶者、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的客体是学生。教学特点之一就是教师的自觉的能动性,就是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能动地改变学生的状态,在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上打上教师所“教”、“管”、“导”、“诱”的烙印。
现在通常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说成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主导,那学生就是被导。所谓主导作用,就是制约作用,制约作用就是决定作用。教师主导了学生所要学的内容,所要学习的方式,所要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唤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等。统观教育发展史的变革进程说明,特别是学校教育成为独立形态以后,成为教育的主体形态以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已是教学的主流形态。虽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1721-1778)在他的名著《爱弥尔》中主张以不施加教育作为他的最大的教育原则,主张“自然教育”,但这只不过是代表了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的一种教育理想,而不是教育的事实。在近代教育史上,有“传统派”和“进步派”的教育思想论争,论争表现在教学论上,即两个“三中心”的对立。“传统派”主张“书本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课堂教学中心”;“进步派”则主张“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儿童中心”。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传统派”教学理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到了专断的地步,而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则有被淹没之虞,进而进行抨击、批判。认为“进步派”的“活动教学”、“做中教、做中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活动中师生是协作的伙伴,这样好像教师已失去了他的主体地位,已不再发挥他的主导作用了。事实考察:就以“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来说,活动主题的提出与确立,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活动过程的组织与指导,等等。在一定意义上说它较之“传统派”按固定的内容进行传授复杂得多,它更需要教师全面发挥他的主导作用,全面呈现他的主体性。否则,教育或教学就会转向自流状态,就失去了教育或教学应有的特征: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师说成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伙伴”、“参谋”、“引导者”,总之,教师仅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而建筑物的建筑是靠学生来进行的。然而,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真实复杂而又感兴趣的问题,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情景,还要给学生提供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等,所有这些,教师就不只是一个让人攀登的“脚手架”了。这不仅没有淡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更难了(难到了教师难以做到的地步了),使教师主体地位扩展到了不应他起主体作用的方面,如编选教材内容。现在在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践中,由于追逐潮流而选题不当、组织疏散、放任自流、浪费时间精力等现象已经出现,这是值得重视的一种趋向。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是客观的。如果失去了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学也就消失了。
有关学校改革思考的文章
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在思政实践课教学方案上已有规定,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结合思政理论课堂上学习的某些知识点,将其联系具体实际,参加一定形式的社会实践去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资紧缺,导致教师实践教学任务过重,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分离,导致教学目标难实现。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能力有限。......
2023-09-18
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学”无非就是“讲课”,就是由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样看来,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与他人交往、与情境交往,在交往中建构知识,在交往中发展情意、塑造人格。为此,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重新理解“教学”这一概念,以适应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2023-08-01
传统教学师生关系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创新教学要求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打破教师权威,教师的作用是变主导为引导,师生的交往是深入的、全面的。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还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社会实际,在思想、感情、行为三方面全面发展。《新闻摄影》直接提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思想并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突破、摄影表现突破、多媒体表达的融合创新等。......
2023-11-02
在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化学教学设计后,便开始课堂教学。下面以评价资料的收集—评价资料的价值判断—评价结果的反馈为基本环节,研究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行为,即有效的评价行为,并在每一个环节中分别研究由于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不同导致的评价行为的差异。(二)评价资料的价值判断行为1.判断标准教师对收集的评价资料进行判断往往依据一定的标准。......
2023-07-31
对英语学习主体的研究,即学习者是如何学习英语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和学习过程的研究。但这一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语音精确度方面。学习者原有知识一方面可以促进外语学习,即正迁移,一方面可能干扰外语学习,即负迁移。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确定两种迁移的比重和性质;如何有效地提高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2023-07-19
案例一:以PBL为研究方式的课程设计主题:从历史人物身上发现美国故事学校:Wrigley Elementry,Kentucky,US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PBL方式将主题进行切入,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展开调研。之后,学生对设计进行修改并纠正计划。......
2023-11-18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以人为本。其中要求把教师和学生都视为评价的主体,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只有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总之,在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2023-08-13
教学智慧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理解教学智慧的内涵,需要分析它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即: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显然,教学智慧绝不仅仅是面对意外情境时的智慧应对。正如张楚廷教授所言:“教学智慧给学生的不应当仅仅是智性智慧,还应当包括理性智慧和道德智慧。”如果说,课堂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帮助掌握知识是手段。......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