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拓展孩子的同龄交往圈子,培养人际交往技能

拓展孩子的同龄交往圈子,培养人际交往技能

【摘要】:◎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愿意跟同龄伙伴交流,打招呼,能与别人友好相处,让孩子“合群”。◎家长带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也可以帮孩子找朋友。并指导孩子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在游戏中耐心细致地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方法,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能。

◎老师和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教他们如何结交伙伴。

◎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去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尝试与初次见面的小伙伴一起玩,多参加合作性强的活动,如足球篮球等,这有助于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家长要创造一些机会,周末可以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及其家人,组成一个小团队,参加社区活动、远足运动、旅行团活动……引导幼儿对群体活动有兴趣,喜欢并积极主动参加群体活动,适应群体生活。既开阔眼界,又结交朋友。

◎不要把孩子关在家中,尽量让孩子出去与小朋友玩。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让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

◎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愿意跟同龄伙伴交流,打招呼,能与别人友好相处,让孩子“合群”。

◎鼓励孩子在幼儿园要多与其他孩子合作、交流、协商。时刻提醒和鼓励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到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帮助并支持孩子结交玩伴,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增强与别人交往的自信心,与同伴一起游戏,鼓励他们交往,并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利。

◎经常为孩子创设交朋友的条件。

◎家长带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也可以帮孩子找朋友。例如,看见有邻居家小朋友在户外玩耍,就建议孩子主动前去攀谈,如果孩子怯生,家长可以给他们相互介绍,他们相互熟悉之后,再让孩子主动找邻居小朋友玩或邀请至家里玩。

◎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到同学或邻居家做客,找小伙伴玩耍。可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体会交往的乐趣。并指导孩子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

孩子到邻居家找同伴玩

参加小区、社区公益(捐赠)活动

给孩子提供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如共同庆生、小聚会等

◎家长要鼓励并全力支持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公益活动、生日庆祝活动、音乐会、故事会等),让孩子开阔视野,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萌发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

◎可以在孩子生日或周末等日子,让孩子邀请好朋友到家做客,或者买了好玩的玩具邀请朋友来家里一起玩耍等。锻炼孩子热情待客的习惯和善待别人的品性。

◎小学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在大班时建议家长和老师让孩子积极参加“幼小衔接体验活动”,积极深入体验,以团队活动为载体促进异龄、跨段幼儿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孩子营造积极的入学氛围。

◎结合具体情境,在游戏中耐心细致地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方法,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能。当幼儿想加入他人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如“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让我加入好吗”。如果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就要想出这个游戏的新玩法,或者给这个游戏增添新元素,吸引同伴,让同伴愿意你加入游戏。

◎鼓励孩子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并遵守同伴游戏的规则;当孩子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时,建议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和同伴游戏。

◎语言能力是人际交往的核心能力。平时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加各类演讲比赛等。

平时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多说

同伴间多交流分享

在人多时也能大胆讲话

◎帮助孩子储备合适的话题,加强表达能力很重要,比如孩子的名字,家里有几口人,住什么地方,自己喜欢什么等基本情况。可以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初次见面的沟通方式,孩子和老师、同学交流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也可让老师、同学迅速地了解他,拉近彼此的距离。

◎家长要善于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和孩子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别人欢迎,要得到他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鼓励孩子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他人分享。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让孩子具有与人友好相处的心理品质。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善良真诚,欣赏他人、理解他人等,这样孩子的心胸会变得开阔,朋友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