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科学导向的入学准备理念

科学导向的入学准备理念

【摘要】:入学准备需要坚持科学导向,需要秉承先进理念。家长和老师需要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教育内容去培育孩子,合力为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而努力。

入学准备需要坚持科学导向,需要秉承先进理念。家长和老师(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需要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教育内容去培育孩子,合力为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而努力。

理念一:入学准备的过程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家庭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家庭教育不是无师自通,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养孩子。家长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最初阶段,家长也可能是缺少经验的。教育是一门科学,靠一知半解是不能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孩子是从父母身边开始迈出人生第一步的,也是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经验的;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期许,给孩子树立了什么样的榜样,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用什么方式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切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一个对孩子管教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另外,家长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和老师们共同关爱孩子健康,呵护孩子成长,培养孩子习惯,健全孩子人格。所以家长也需要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应该说,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样,幼儿园老师在不断观察孩子、走进孩子、倾听孩子、指导孩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让孩子发展得更好。培育孩子的过程是家长和老师一起与孩子成长的过程。

理念二:入学准备需要和孩子一起准备

入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会引起孩子在生活习惯、学习活动等一系列变化,孩子能否适应入学后发生的变化,对以后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因此,经历入学准备(或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幼儿园和家庭。评判一个孩子是不是做好了入学准备(幼小衔接)有三个关键点:一是看孩子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即孩子是否对学习、对新事物有好奇心、有兴趣,是否喜欢探究、问问题;二是看孩子能否与其他人和谐相处,能否很快融入群体中,并在“活动中合群”;三是看孩子是否“生活有条理”,做事有无目标和计划。家长和老师需要着重从这些方面关注孩子、培育孩子和发展孩子。家长要掌握孩子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家长和老师需要与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转变陈旧的、不当的、成人化的引导方式,让幼儿有时间做幼儿,而不是过早地做小学生;要用“孩子的视角”和“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平缓地、从容地进入小学。

理念三:入学准备实质上是给孩子的一生做好准备

入学准备应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既要与0~3 岁幼儿的保育进行科学衔接,还要与小学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入学准备不是将小学教育提前,也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的“专项准备”,更不是大班时段才进行的短暂准备,而是贯穿0~6 岁全过程的活动,是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奠基。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基于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奠基的理念,具体任务是在6 岁以前要培养其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儿童,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儿童,独立而自信、社会适应能力强、善于社交的儿童,以促使孩子将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发展得顺利与幸福。入学准备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是孩子成长的一件大事,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准备,也不是仅仅靠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解决,而是幼儿园、小学、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联动,幼儿家长、老师、管理者,以及社会成员协同展开的行动。因此,要竭尽全力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0~6 岁婴幼儿奠定好人生基础。

总之,入学准备就是要放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而不仅仅狭义地看成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间的过渡问题。在幼儿入学准备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积极配合,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之规律基础上,科学地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人生准备。

拓展资源

幼儿园给家长、幼儿的信

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园要深入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理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为幼儿今后的学校生活做准备,为幼儿以后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