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因素

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因素

【摘要】: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对于银行的调控尤其有好处,避免了经济的大幅波动从而有效地防范了金融危机。所以,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优势在于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重点关注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有利于加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混业经营不可避免的缺点——系统性风险提高。投资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所需要面对的是性质不同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二者之间没有一套有效的防范体系,那么就不能阻碍风险在整个链条上的传递。原因很简单,证券市场的风险极高,如果银行业证券业混业经营,银行业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证券市场时常发生的大幅波动或是危机的影响,很多银行可能会因此而破产,或是直接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同时整个行业的稳定性与制度体系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样,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也不利于专业化的分工,不能使行业中有限的资源为目标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率的提高。从监督管理方面,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也会增加管理的成本,阻碍专业化管理进程的发展。所以这一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只有确实辨明了金融态势的走向才可以谨慎地施行。

综上所述,就目前金融业发展状况来说,构建合理的预警防范体系以及持续完善监管协调制度是我国构建整个逆周期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过程中的核心支柱点。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预警指标、建立信息获取渠道、模型的整合和调整等方面,根据国外预警防范体系构建的过程不难看出,国内除了模仿学习之外,还有很长的与国情磨合改善之路要走。

同样,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持续完善监管协调制度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对于银行的调控尤其有好处,避免了经济的大幅波动从而有效地防范了金融危机。当然,虽然逆周期的操作方式对于银行来说增加了资本补充的压力,但是对于银行业乃至我国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所以,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优势在于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重点关注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有利于加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通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等手段和方法的监控和使用,把经济的波动性降低到合理可控的程度,从而达到增强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熨平经济周期的目的。上述这些方法与指标都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建立比较有效的预警体系,必须确定使用这些方法确实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同时,完善监管协调机制也是刻不容缓的。如果可以消除以上这种不确定性,用认识正确的层面来合理评估,那么这些方法就能有效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当前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趋势下,各个经济体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效应,比如当某一区域的金融运行体系发生了异常,就可能触发潜在的“蝴蝶效应”。因此,构建金融市场安全运行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一套成熟完备的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系统应该涉及三个领域:首先,危机察觉体系。这一环节能够降低由内在或是外在的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冲击。因为只有迅速察觉潜在的危机在,才能把握宝贵的时间;其次,危机处理方案。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等政府监管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危机处理方案,只是有一些方案成熟有效,而有一些方案则显得漏洞百出,效率低下,这一环节主要与监管部门的危机处理能力有关;最后,经济复苏方案。危机过后,注意力就应该转向怎样修补经济体系,重振经济发展的动力,有效合理的经济复苏方案能够使危机之后的经济体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