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指标体系优化方案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指标体系优化方案

【摘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是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相辅相成的,只有某些经济指标达到条件所要求的范围,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条件才能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最终功能是国际融资和贷款,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围绕这一最终目标展开。所以第三产业所占比率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率是促进金融中心发展建立的有效手段。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是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相辅相成的,只有某些经济指标达到条件所要求的范围,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条件才能具备。但指标的数量标准却无法明确标出,因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规模及综合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因此,数据标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能够排靠前的名次,这个城市便可达到国际金融中心水平。近些年来,国际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由此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进步,逐渐高级化。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有很多:

(一)因素分析类型的指标体系

这类指标较为直观,诸如金融产品范围可用数值来衡量;外汇自由流动、政治环境等因素则可以用结构以及质量类型的指标。因素分析类型指标体系从要素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因此简单直接,可以直观反映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大大提高了对金融中心未来前景预测的可行性。

(二)风险评估型的指标体系

这类指标体系可直接用指标数值表示出来,且数值详尽清楚,对预测单一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潜力非常有帮助。

(三)条件对比性的指标体系

包括经济绩效指标体系、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外部环境指标体系、政治风险指标体系。这种类型的指标体系是紧密结合国际金融中心的诞生条件,以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综合条件为重点,涵盖综合国力以及城市发展水平指标,具有指标易于选取,宜于测度的优势。

由于我们要讨论的是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指标体系,所以我们选取条件对比型的指标体系来展开讨论。国际金融中心的最终功能是国际融资贷款,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围绕这一最终目标展开。整个指标体系由五个子体系构成,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五个子体系如下:

1.经济绩效指标体系

设立该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评估和度量国际经济中心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根据国际金融中心创立条件的理论,强劲增长的本地经济可能产生旺盛的资金需求、高投资回报率,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因此,高水平的本地经济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

此外,根据需求反映金融体系的理论,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对经济增长的自动反应,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取决于实际产量的增长、农业和其他传统部门的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越快,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就越大,对金融中介的需求也就越大;在总产量增长率既定的情况下,不同部门或行业的增长率差异越大,金融中介在不同部门间转移储蓄的作用就越重要。所以,金融体系发展的另一个基础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本地经济。

经济高速发展也会推动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城市化的进程。因此,该体系会对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产生影响。

该指标体系选定数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便测度和比较。经济绩效指标体系包括:(1)GDP总额;(2)真实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减变化百分比减去物价上涨率的值;(3)投资比率(%);(4)人均GNI;(5)通货膨胀率(%)——以零售物价指数反映;(6)失业率(%);(7)贸易占GDP比率(%);(8)货币供给年增长率(%)——Ml或其他货币控制变数的年增长率;(9)商品贸易差额——商品计价以出口国FOB价为准;(10)外债总额——以年底余额为准;(11)国际储备——官方国际储备数额(年底数额);(12)偿债比率(%)——当年应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当年出口商品和劳务收入;(13)税制——税制的平等性,包括公司税、个人税、关税等;(14)第三产业比率(%)。

表1.2.5 2018年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地区)基本经济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只有这两项数据较高,才能带动消费、流通等整个经济链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表1.2.5可以看到,我国人均GDP与美国、英国等相比相差甚远,GNI约是美国的15%、英国的21%、新加坡的16%。如此低的人均收入在拉动内需及外贸方面的实力显然很弱,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规模及庞大的资金量,正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及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造成的。整个亚洲的外商投资总额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各国相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拥有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实力,虽然整体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带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金融及金融衍生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近年来,以我国上海深圳、北京为代表的城市金融贸易等各行业发展迅速。虽然我们看到我国贸易总额占GDP总额比重较高,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都要高,但第三产业所占比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即金融及金融衍生行业所占比率较低,这说明我国还是以农业、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制订促进服务业的政策法规,努力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促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所以第三产业所占比率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率是促进金融中心发展建立的有效手段。

2.金融发展指标体系

该体系是整个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其功能是测度一国或一地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化、竞争性、效率水平等情况。

该体系选择了三组指标,第一组反映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总体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第二组反映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国际化程度,第三组反映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具体包括:

(1)金融发展水平指标: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机构总数、存款总额和资产总额,每千人拥有的金融网点数,金融业电子化程度、信用卡发行规模、POS机数量、ATM自动取款机数量,金融部门产值占GDP的比重,金融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金融体系稳定性(历年银行倒闭数量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繁程度)等。

银行体系目前高流动性和高额法定资本金促使新兴国家许多发行机构乐于增加和持有资产。与此同时,尚不够成熟的广大资本持有者在竞争力较低的地区也宁愿购买无担保债券,这些都是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壮大所面临的挑战。

(2)金融国际化指标:外资银等外资金融机构总数、比例,银行等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与本地货币存款之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海外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银行等金融机构海外放款占总放款的比例,本地银行业与海外银行业同业拆借资金总额,国际银团贷款总额,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货币自由兑换程度,外籍金融从业人员占全部金融从业人员比例等。

(3)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指标:金融市场种类(同业拆借、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每一金融市场的容延度,包括绝对容量(日均交易量、月均交易量、年均交易量)和相对容量,每一金融市场的广延度,包括子市场数量、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金融中介的数量、筹资者或投资者的数量,每一金融市场的成熟度(特定市场参与者所占市场份额、环境规范化程度、自动调节克服危机的能力和交易成本),每一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信息的传递速度、密集程度和传递的准确度)等。

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外国银行拥有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金融环境的优劣,外国银行在一国开展活动有助于增强该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和效率,并可以改善原有金融环境的不足,起到监督和治理的作用。同时,外国银行数目增加后,国内银行的管理费用会有所降低(其作用甚至高于外国银行市场份额的提高在此方面的影响)。所以,吸引国外银行进入,积极促进国内银行走出去都是一个国家对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所必须要做的政策推广。银行、证券公司的数量及其储蓄、贷款、证券交易额度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以伦敦为例,无论在债券交易量或银行拥有量来说,都可以说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哥大。老牌金融中心大都具有绝对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相比之下,新型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就好像楼房要建得高一定要根基深一样,这些新型的国际金融中心由于绝对的硬件指标没有达标,很容易下滑。发生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新兴金融中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我国欲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进一步对银行业进行改革,鼓励更多外国金融机构入驻,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提高自我实力。

3.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从各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看,一个低度开发的城市不可能为融资和贷款活动提供便利。因此,城市发展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融资贷款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港口通信交通运输系统畅通运作;另一方面,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这种氛围的培养可大大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

从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出发,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大致包括城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城市的主要港口和机场数量、城市每年集装箱货物运输量及港口吞吐量、城市每千人拥有的电话数量、城市可供使用的酒店和办公楼面积、城市每平方米办公大楼租金、金融部门中级管理人员月薪、金融部门精通英语的普通职员月薪、城市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精通英语的金融部门从业人员占金融部门总从业人员的比例等。

上述指标中,我国的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中心比较差距较大,仍然需要整体城市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4.外部环境指标体系

该指标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映国际资本总流动趋势的指标,能表明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资金的供求平衡受到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第二类是反映与国际金融中心有密切联系的一国(汇率挂钩、进出口贸易往来比重较大)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变化的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国际资本流入流出量、国际资本在地区结构分布方面的变动、主要相关国的短期利率汇率变动、主要相关国与本地有关的贸易政策变动、主要相关国的股市股价变动、主要相关国对本地投资的变动等。

许多经济因素、刺激措施和基础设施缺陷也是造成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市场所在国家证券化发展速度缓慢的因素。银行体系目前高流动性和高额法定资本金促使新兴国家许多发行机构乐于增加和持有资产。与此同时,尚不够成熟的广大资本持有者在竞争力较低的地区也宁愿购买无担保债券。

5.政治风险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作用在于评估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政治稳定性对其融资和贷款能力的影响。与经济指标的区别在于,政治风险的发生来自政治局势“性质”上的转变,而不是“数量”上的变化。因此,衡量的重点与方法应有所不同。这里我们采用瑞士银行国家风险评估的方法,将政治风险分为内在因素与对外关系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政治体制及政府组织的特色,各人口群体之间因经济、宗教、种族等因素及语言差异所引起的冲突及严重冲突,有无反政府的运动存在。(2)对外关系:与邻国及贸易对手国之间的关系,该国所处战略位置及其重要性,该国在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态度和作用。

以上所述的金融中心指标体系是根据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发展情况而设计的,它将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此类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需要经过数据比较才能反映出一个城市在全球金融大环境所处的地位,权威的金融市场指数可以对宏观、微观的重要经济、政治形势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比如纽约道-琼斯指数、NASDAQ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等已经成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的晴雨表。从各类指数可以很好地测量尚未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与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所以,只有当一些硬性指标达到一定标准,一个城市才可能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