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团队的建设与培养

教研团队的建设与培养

【摘要】:教研团队的建设,对于教师个人和学科的发展、教学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市的英语专家们也常在市的教研会上高度肯定我校英语团队的成绩。拓展型课程到目前为止,教研组成员共开设了拓展型课程的二十几门课题,研究型课程的十多门课题,外加社团3个课题。组内教师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工作理念,明确“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备课组作为基层组织的作用,进行有效集体备课。

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不能仅靠某一位教师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型,也不能仅凭哪一位教师个体的努力就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要为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保障,除了理念、文化宏观管理层面的构建之外,还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的建设,打造适应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教研团队或学科团队。

教研团队的建设,对于教师个人和学科的发展、教学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专业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而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专而能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上能应付自如。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一个团结向上的教研团队就能让教师们取长补短,在互动中交流,共同成长。像在集体备课中,大家能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开诚布公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倾听,共同分享,最大化地展示自己的功力,在互动中受益,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有些问题靠教师个体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有了同伴的互助、合作研究,便能得以解决。这能使教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事实上也是教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过程,且能达到一种群体共同前进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的讨论,教师能将在集体备课中获得的智慧结晶呈现于课堂,对于高效课堂的内涵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自我专业的提升,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看,在开展英语学科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我们并不主张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努力将英语学科的教师打造成为一支“润物细无声,博学而笃行”的教研团队。通过团队的建设,大家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督促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着对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理解与感悟,不断探索着英语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种种可行性方式。同时,也在这种互助合作中不断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使得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学科的发展真正融为一体。

以下为笔者领衔的市西中学英语学科教研组的风貌:

上海市市西中学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以高尚的师德、实干奉献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在全校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们就是市西中学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

[和而不同]

教研组现有20名教师,其中女性占80%,多为专业深厚、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16名女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0名,教育硕士11人,全国教学能手2人,区拔尖人才1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4人,区级教育明星2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校级学科带头人2名,共产党员7名。

组内每位老师都极具个人风采和个性,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相处、团结友好,形成一个十分和谐、融洽的集体,营造着浓厚的教研气氛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教研组于2002年获静安区教育局巾帼文明岗称号;2005—2006年获静安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0年获静安区教育系统先进教研组称号。

[天道酬勤]

1.凝聚集体智慧

英语组是一个智慧闪烁、勤奋进取的团队。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到学校英语氛围的创设,以及每年的英语节等各种英语活动的开展,无不显示出英语组团队的聪慧。上海市的英语专家们也常在市的教研会上高度肯定我校英语团队的成绩。

全体教师一直发扬勤奋、踏实、努力、进取的敬业精神,勤勤恳恳、认真工作,以“三课联动”(课程建设、课堂教改、课题研究)、“自习自研”为抓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立足生源实际,积极开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的“人人一节家常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优化“自习自研、师生互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到目前为止,教研组成员共开设了拓展型课程的二十几门课题,研究型课程的十多门课题,外加社团3个课题。

组内教师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工作理念,明确“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备课组作为基层组织的作用,进行有效集体备课。在教研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我们集体完成了三类课程的教案集。我们鼓励大家在共同享用资源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创新,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的有效备课,不仅交流了新想法,增进了心理依托,开展示范合作,减少工作负担,而且凝聚了一种力量,分享共事乐趣,是我们组内教师团结合作的充分体现。

2.发挥个人特长

我们秉承“专家引领,博采众长”方针,为教师们个性化发展搭建学习型平台。先后五次请来何亚男老师、舒运祥老师、汤青老师等专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和命题指导。

英语组王晓嬿老师担任了2010年高三“八校联考”的英语命题工作。张芸,黄晓琳老师编写了2009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调研卷,黄晓琳老师负责2010年英语报教师版高考模拟卷、陈婧怡老师参与编写课程标准等。

近三年来,我们每年都进行高考试卷评析,张芸、姚炳昌、赵晶晶老师撰写了2010年英语高考试卷分析。2010年的试卷评析已被市教研室收录。

张芸老师受市教委教研室之邀编写市高考考纲及会考考纲,同时受市教委教材审查办公室之托审查牛津1~6册教材及配套阅读和听力教材,并被英语报教师版聘为编委。

张芸、陆蓉蓉老师先后师从何亚男老师,参加了市双名工程基地班研修和牛津教材教参的编写工作。

张芸老师被聘为上海市中学生英语报SSP教师版编委之一,为教师们搭建学习对话的平台。已有10多位教师先后发表文章。

张芸、李海燕、赵晶晶、王晓燕和陈婧怡五位教师受SSP之邀编写创新阅读。

张芸、李海燕、赵晶晶老师作为区学科带头人,对区级层面上的英语教学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开设讲座、爱心学校上课以及高评工作等。

组内近半数教师参加爱心学校的教学工作,个别教师甚至利用休息时间(包括双休日),为学生答疑解惑。

[以研促教]

本学期本组所有教师先后积极参加静安区高研班的学习,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2008年至2016年,连续都有集体课题:

截至目前,所有课题均顺利结题。

组室的全体成员先后被派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参加各类的进修和学习。

[硕果累累]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去做,肯定会有成效。

英语高考连续几年平均分都在122分以上,排名基本稳定在市12名左右,2011年又喜获捷报,英语高考成绩获全市示范性高中第9名。

学生竞赛连连取得佳绩:2008年“上外杯”英语竞赛团体一等奖;2009年和2011年分别获“上外杯”英语竞赛团体三等奖;2011年获市“科普英语”团体一等奖。

辩论队连续几年在上海市高中英语辩论邀请赛成绩斐然:2007年,季军;2008年,亚军;2009年,冠军;2012年,总冠军。

英语社团在2010年“白兰氏”杯英语情景剧高中组比赛中荣获金奖。

“培养名教师、打造名学科、创名校品牌”是学校在前两轮规划实践中,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为他们搭建舞台,并开展师徒结对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指导与帮助,使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进步,让他们早日成熟,取得佳绩。

2008年9月陈婧怡老师在上海市中小学优质课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高中专场)中开设教学展示课。

2009年黄晓琳老师参加市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荣获二等奖。

2009年陈婧怡老师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英语大奖赛,荣获二等奖。

2010年4月郭愉老师代表市西中学和静安区赴市三女中进行教学展示,其后应市教研室之邀拍摄上课录像,并由张芸老师作点评。光盘由教研室发放至全市所有高中观摩。

2010年6月徐鸣老师荣获区赛马场高中英语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2013年张逸老师参加市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荣获一等奖。

张芸老师获“全国首届英语教学名师”及“教学能手”称号,并连续两届获静安区拔尖人才称号,2016年获市五一劳动奖章。陈婧怡老师获“全国第二届英语教学名师”及“教学能手”称号。两人获得教学展示全国二等奖、四人获市一等奖、两人获市二等奖,两人获市“金爱心”奖,两人获“优秀班主任”称号,青年教师徐鸣获“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11年10月学校命名65周年校庆和2016年学校命名70周年校庆之际,英语教研组承担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高中英语教学论坛的展示和交流活动。教师们团结协作,各展风采,受到到会专家的高度赞扬。两次盛会圆满得取得成功。

[多姿多彩]

女教师不仅在岗位上争先创优,取得佳绩,而且也是生活的平衡高手,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烹饪,擅长西点制作,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排舞、书法等培训活动。在学校所有外事接待任务中,都有她们亮丽的身影。

半亩方塘,透亮一颗红心;三尺讲台,演绎万千风采。我们因选择而无悔,因梦想而执着,为突破而超越!无私奉献,追求卓越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力资源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重要资源,为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改革设计保障体系,不可能也没有理由忽视教研团队的建设。从笔者的亲身经历与成长感悟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坚强、专业、优质的团队,我们才能够形成英语学科教学整体的文化育人氛围,也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我们的价值与追求,不断凝聚合力,共同完成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光荣使命。

【注释】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3-7.

[2]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0-55.

[3]张宁.高校教师教育理念及其形成条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75-77.

[4]苏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8-20.

[5]李汉贵.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师理念的转变[J].神州,2012,(15):17-18.

[6]王少非.论基于标准的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6,(9A):10-13.

[7]朱冬梅.论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J].小说月刊,2015,(9):33-34.

[8]李哲.复杂性范式视域中的学校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4,(3):56.

[9]陶文辉,陈峥.学校人文管理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