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人文管理的实际意义

学校人文管理的实际意义

【摘要】:由于人文管理模式在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因而成为学校管理方式嬗变的必然选择。因此,实行人文管理,是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与理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实施管理不同,人文管理是将人看作一种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资源,强调人的精神需求,以激励、调动、激活行为主体内在需求和动力,追求主动发展为主要手段,着眼于管理人的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由于人文管理模式在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因而成为学校管理方式嬗变的必然选择。

(一)人文管理是学校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打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校管理,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管理的价值与意义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具有人文特点的事业,学校管理的过程,本身就存在一些无法监控和衡量的因素,这决定了学校管理不可能简单、僵硬地用固定的劳动规则来衡量、评价一切,更不可能按预先的、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人文管理,用共同的价值观、精神和道德规范影响和教育师生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自觉意识,才能把学校的资源有效地整合积聚起来,使各相关要素发挥最高的效能。人文管理既反映出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展示着学校精神的内涵,是学校增强竞争力、推动变革、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二)人文管理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方面,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不能过分依赖明晰精确、科学理性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成果往往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价值上,很难用精确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教师希望学校管理者承认并尊重他们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希望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这不仅是教师个体精神上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人文管理重点着眼于管理人的思想,强调尊重每一位教师,倡导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创设有助教师个人发展的工作机制,能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三)人文管理是学生健康成才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人文管理强调通过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搭建共同的精神家园,尤其是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环境熏陶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因素,在学生个人成长历程中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作用。因此,实行人文管理,是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