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人文素养:内涵与构成探析

教师人文素养:内涵与构成探析

【摘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明确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是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性条件。由此可见,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人文知识具有怡情养性、陶冶身心、关爱社会的作用。教师人文素养主要内涵之一是人文情感或人文情怀,具体体现为拥有真诚的情感并使之自然地流露而产生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可以说,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便是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一般是指人在言、行及精神面貌中表现出的关切人、关切事、关切文化的思想倾向,是对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及人生意义的关注,对人生终极目的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人通过反观、自省和自审而实现自我超越之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的终极追求。总而言之,人文素养是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心理、精神和态度的修养。

教师人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主要还是靠教师自身,但是,人文素养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复杂性,许多教师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基于这样的认识,明确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是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性条件。笔者认为,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分为人文知识、人文情怀、人文品德、人文价值、人文精神和人文行动六大要素[4],这六大要素构成了教师人文素养的完整体系。

(一)人文知识与文化底蕴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它主要与精神生活有关,具体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宗教道德法律艺术等知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人文素养的发展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每个人要成为人,就要学习,要博览群书,要涉猎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要对古典文化有着相当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由此可见,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人文知识具有怡情养性、陶冶身心、关爱社会的作用。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从根本上讲,教育是一项传承文化、播种文明的精神事业,人文知识对于拓展教师的精神空间,丰富教师的内心感受,对抗教师生活的平庸与空虚,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人文情怀与儒雅气质

教育过程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和交互影响的过程,是心灵的相遇和思想的沟通。因此,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人文素养主要内涵之一是人文情感或人文情怀,具体体现为拥有真诚的情感并使之自然地流露而产生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

所谓“人文情怀”,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人文的敬重、对人及人的多样性的尊重与接纳,它透射出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深情眷顾。首先,他们对于自己的关照,是犹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他们很少为自己的权、名、利而发愁、沮丧、忧虑,甚至奔波、忙碌。他们坚守着自己平平凡凡的工作,陶然于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他们在教书育人的繁杂工作中体现的是平和而又乐观的心态。其次,富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富有童心、富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浑身透露着一种亲和力。他们尊重同事,关爱学生,体谅领导,善待家长。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犹如热爱自己的孩子,并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把握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其三,富有“人文情怀”的教师情趣高雅、品味儒雅。他们基于丰富人文知识文化的积淀,谈吐儒雅,兴趣广泛,在工作中体现文化人所具有的儒雅气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人文情怀最终转化为一种“教育爱”的情感力量。那是教师宽广的胸襟,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情怀,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指向终极的关爱。这种关爱,是建立在“人”之上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对“人”的终极关怀,而这种关怀正是教育活动发生发展并取得理想成效的先决性条件。

(三)人文品格与高尚师德

教师人格不同于一般的人格,它不仅是教师“做人”的根本,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力量。教师对于学生的任何影响力量,都必须经由教师人格这一“活”的源泉。有研究者指出,理想的教师人格特征应该是“能体认教师角色的神圣性;能坚持教育使人向善的乐观信念;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厌诲不倦的教师性格”[5]。毋庸置疑,只有优秀的“人文品格”才能孕育出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教师将人文情怀上升到人格的高度,使之成为教师一贯的、稳定的内在素质。作为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教师的人文品格一旦形成,其豁达、机敏、自信、睿智、热情、宽容等人格特质便自然融入教育活动中,成为规范化的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四)人文价值与教育理想

教师的人文素养还体现为教师的人文价值和教育理想。所谓人文价值,就是崇尚人文的价值,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教师要树立教育的人文价值观,充分把仁爱、自由、和平、宽容、敬畏、谦卑、自省、感恩、悲悯、幽默等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关键词内化为自身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因此,作为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要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让学生自由地展示个性风采,追求思想的独立,也要用对学生的民主平等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重与自强。

(五)人文精神与胸怀天下

人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可以说,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便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把握和关怀,对人生美好的境界的追求。人文素养建立在对人文知识的积累基础上。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

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人类的优秀文化传播给学生,而且要自由探索教育实践的范式,自觉地成为文化的创制者和教育实践的创新者。面对当今工具理性膨胀的教育世界,教师要具有批判的精神,勇于质疑现存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对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见解,以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知识与方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对人生与世界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与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及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和发展前途的精神。

(六)人文行动与教育践行

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一致认为既有人文情怀,又能践行人文关怀的教师最具道德影响力。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体现为教师的内在品质,而且要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换言之,教师的人文素养表现为其教育教学的人文行动,拥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应该展现其人文行动特性。教师人文素养在人文行动与教育践行方面主要表现为身体力行、立志、反省觉悟、为人师表等。教师只有通过具有人文特征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彰显人文素养的教育价值,也才能够真正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进而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