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把握个性化教学的基本价值

把握个性化教学的基本价值

【摘要】:而乐教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所以,解放教师的个性、减轻教师的负担、准确定位教师的职责是实现教师乐教的关键所在。因此,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基础,尊重学生的正当需要与兴趣,使学生会学、乐学,实现学生创造性地学是个性化教学的使命。

简而言之,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活动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价值追求:

(一)个性化教学注重实现教师个性化地教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教师更多的社会职责,从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者到社会品德教育的实施者,再到今天,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作为研究者”。而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限于现实教学的条件,很难同时与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展开对话,更何况,在教育界还存在很多非教育性的社会因素,影响着教师教学的展开。同时,斯腾豪斯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言下之意,也就无所谓教学的进步。所以,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便是解放教师的个性,减轻教师在教学以外的负担,使教师会教、乐教,实现创造性的教。第一,教师要会教。传道、授业、解惑是自古以来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既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使每一位教师学会教学本身就是很困难的,这既要考虑到教师的个性特征、人格体验,又要考虑到教师的知识掌握及专业技能。如果教师的作用仍旧局限于做知识、经验的传授者,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社会更多地要求教师作为引导者,教会学生学习。第二,教师要乐教。要求教师做到“乐于传道、乐于授业、乐于解惑”。而乐教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不仅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领导、学科专家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同时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具有更多的社会角色,因此,其个性也就相应地更易被压抑。所以,解放教师的个性、减轻教师的负担、准确定位教师的职责是实现教师乐教的关键所在。最后,教师要创造性地教。这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教师做到创造性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意识,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唯书唯上,封闭保守。教师要求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首先自己应投身到各种创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实现创造性地教可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个性化教学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地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学生不用教也能学,即使教师在教,倘若学生不予注意或知识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导致学。因此,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基础,尊重学生的正当需要与兴趣,使学生会学、乐学,实现学生创造性地学是个性化教学的使命。首先,学生要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们把教学生学会学习看成教育面向未来的对策之一。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善于创造,敢于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当代的大教育观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提出的那样: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其次,学生要乐学。乐学是学生进入以学习为乐的境界,但“乐”的标准和尺度却是因人而异的,只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兴趣,解放并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乐学。最后,学生要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学既是指学习本身需要不断创新,又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创新,它是个性化学的根本目标。它既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概况,消除妨碍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更好地施展创造才能,发挥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