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优化文化融入

上海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优化文化融入

【摘要】: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英语语音、拼写和语法规则之外,学生学到更多的是汉语文化而非英语文化。上海市于2004年推出了《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五大教学原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文化性原则”。语言不可分割地与文化相关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文化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上海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外语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一种标志。英语是现代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因此,英语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学科。

从现实的情况看,本市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遗余力地想教好它、学好它,事实上,他们中确实也有不少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就总体而言,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的总体成效比照城市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仍然难以令人满意,特别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在种种原因之中,缺乏英语文化教育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上,英语教学大量采用了语法结构分析法,如翻译法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就盛行了几十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法主要教会学生通过结构分析将汉语译成英语或将英语译成汉语,它极大地忽视了语言的属性所决定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有甚者,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由我们国人自己编写的,而不是由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士所编写。因此,一方面,现实教学环境中所教授的英语,不是原汁原味的,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涉及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形在“文革”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诸如“Long live Chairman Mao”和“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s”等标语语言以及讲述农民和地主之间斗争的故事充斥于教材之中。这种与英语国家本土文化相割裂,而仅仅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英语学习素材,显然难以表征英语学习的真谛,也难以真正实现英语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英语语音、拼写和语法规则之外,学生学到更多的是汉语文化而非英语文化。使用这样的英语,学生显然难以真正做到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英语学习的价值也就难以真正展现。

到了后来,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幸得到了重视,不少功能教学法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纳。然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教育的实践仍然未受到重视,教和学往往大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和学生关心的主要是怎么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以至于课内课外的大量精力和时间被花在了纯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和训练,如词汇和句型结构的操练、发音规则和语法规则的归类记忆以及永无边际的题海练习,而文化教育鲜有顾及。结果,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英语语言所赖以存在的英语文化知识的不足仍然显而易见。例如,绝大多数的小学生能用标准的发音流利地说出“Merry Christmas”,但是却很少有人明白“Christmas”是怎么回事,更不要说Jesus是谁,Reindeer是什么动物了。

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举国上下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本市全面推行二期课改也已经经历了数年时间。

上海市于2004年推出了《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五大教学原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文化性原则”。《标准》指出:语言是文化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分阶段扩展导入的范围,将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积极价值取向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同时,在分级学习要求中,对于文化的情感态度均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指出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同时,课标进一步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能力。

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将毫无疑问地得到重视和加强,因为足够的英语文化知识是英语语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幸的是,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日益广泛的跨文化国际交流已经并且将更多地引入包含大量英语文化信息的语言教科书(如牛津英语教材)及其他语言资料,而跨文化国际交流本身也将极大地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语言不可分割地与文化相关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文化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知识了解得越多,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的促进就越大。相反,如果缺乏文化知识就会对英语学习和理解造成障碍。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以下例子:

Some years ago,during an election campaign in a large American city,one of the candidates was having hard time.Just when he needed all the support,a well-known wealthy woman announced her support for him.This made things even worse.His followers described the woman’s act as a“Judas Kiss”.The reason was that the woman was not respected.It was known to many that her riches had come from very questionable business and dealings(Guide,P202).

要充分理解以上段落,读者必须具备有关美国选举制度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读者还必须理解“Judas Kiss”这一源自宗教的词语。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被他的一个门徒——犹大出卖给了敌人,而出卖的方式就是一个吻。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深深的爱的表示,然而,正是通过这样做,犹大帮助敌人轻而易举地认出了耶稣。耶稣后来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处死。所以,在现代英语的用法中,那种实际上欲造成伤害,表面上却假装爱的行为被称作为“Judas Kiss(犹大之吻)”。有时候,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爱或者支持可能是由于真心而非假意,但是此人若名声不佳抑或不受人欢迎,他的行为就可能是一个“Judas Kiss”。而学生如果缺乏对文化的了解,是难以真正理解上述词汇的真实含义的。

显然,缺乏英语文化知识不仅可能造成学习和理解英语语言的障碍,而且还可能造成跨文化交流的失败。比如,中国有一种国内十分知名和畅销的,品牌叫作“白象”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却十分滞销。究其原因,就是它的英语名称——White Elephant出了问题。在英语文化中,White Elephant指的不仅仅是白颜色的大象,更是指无用累赘的东西。谁会花钱买无用累赘的东西呢?倘若当初翻译者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话,这样的失败本不应该发生。事实上,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而造成的跨文化交流的失败甚至是冲突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也恰好反映了英语学科教学中文化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改变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从学科育人的角度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最为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适用于未来发展的必要的人文素养,这种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落实《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现英语学科价值的需要,也是教育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当然,我们希望的人的发展,是一种有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实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这样的分析,笔者认为,走向个性化的人文素养培育,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这也正是本书所要关注和探索的核心问题。

【注释】

[1]李毓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00-202.

[2]李毓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00-202.

[3]殷一璀.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11,(9):1.

[4]王少非.论基于标准的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6,(9A):10-13.